梁圓
摘 要:近年來,我國競技體操發展迅速,運動員和教練員的數量逐漸增多,競技體操人力資源開發是實現我國競技體操“奧運爭光計劃”及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借助文獻資料法、數量統計法及問卷調查法,深入研究我國競技體操人力資源的現狀,對開發競技體操人力資源所能對我國競技體操可持續發展產生的作用加以分析,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我國 競技體操 人力資源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a)-0162-02
我國競技體操人力資源指涵蓋著科研人員、運動員、教練員及廣義的管理人員。對于競技體育的發展而言,人力資源在勞動力與技術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作用遠遠高于物質資本,人力資源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技術進步,為能夠促進競技體操可持續發展,前提條件是促進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開發人力資源。從而在根本上保證競技體操可持續發展。
1 分析我國競技體操人力資源
1.1 觀察對象
觀察對象為我國競技體操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將19個省市中表現良好的體操代表隊作為調查目標,從而對我國競技體操人力資源根本情況加以反應。
1.2 觀察方法
借助專家訪談法,較為全面與連貫的認識我國部分省、市、區中表現良好的體操隊與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與運動員;借助問卷調查法,了解競技體操相關人員的材料和信息。
1.3 我國競技體操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
(1)我國競技體操人口總量比較少,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相較于美國、俄羅斯等體操大國,我國的競技體操教練員更少,其優秀運動員總數較少,傳統項目學校從事競技體操訓練較少,且呈持續減少趨勢[1]。(2)我國競技體操人才層次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結構不合理,我國的競技體操訓練體系始終沿用三級訓練體系,其中一線運動員指每個省、市、區中優秀的運動隊優秀運動員,二線指每個省、市、區中的體育運動學校和競技體校體操運動員,三線指業余體校與體育中學中的運動員,三線運動員是二線的后備力量,二線運動員是一線的后備力量,為能夠保證競技體操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保持相應的數量與比例;然而,相關研究表明,在教練員與運動員中,并未在實踐中加以較高的重視;同時,相較于接受普通文化教育的同齡人,我國優秀體操運動員沒有較高的文化程度,我國大部分優秀運動隊教練員以前均是專業運動員,大部分教練員均具備健將等級,運動隊在具體實踐中對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并不注重,且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這就使得運動員沒有較好學習水平。(3)我國缺乏優秀體操人才,且存在流失與浪費的情況,當前我國的教練隊伍雖始終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數量,但依然存在一個問題,即始終沒有充足的優秀教練員,這就讓我國競技體操水平受到極大程度上的制約;同時,又我國優秀的體操人才存在外流情況,當前我國的體操教練員基本上是退役的每個層次體操運動員,通過對這些運動員進行培訓后,便開始正式上崗,然而我國大部分優秀運動員退役以后都選擇了經商、出國等,其并不愿意擔任教練員工作。(4)我國競技體操運動員存在人才浪費情況,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運動員過早退役,二是運動員大面積的傷病,在少年運動員中發生較大比例的嚴重損傷,將會抑制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運動員的健康成長受到極大程度的影響。(5)我國競技體操運動員運動壽命大都比較短,幾乎不存在“常青樹”情況,相較于女子運動員,男子運動員的退役年齡比較晚,有的運動員會在其潛力未得以全面發揮時,因多種原因就過早退役,這就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還會造成極大的財力物力浪費[2]。
2 我國競技體操可持續發展對策
2.1 樹立以人為本思想
競技體操運動員只有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就能夠擁有正確的行為與思想行為。在我國競技體操中,主要的價值觀為功利主義,這一價值觀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的競技體操的可持續發展,并影響我國邁進體育強國。所以,我國應對競技體操的價值觀念加以轉變,將功利化進行去除,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對教練于運動員競技體操價值觀念加以轉變,使競技體操能夠轉換為單純的競技體育運動,進而確保我國競技體操能夠可持續發展[3]。
2.2 全面提升競爭實力
隨著現代競技體操的水平進一步提升,這就使得想要提高運動成績的難度不斷提高。所以,我國競技體操訓練中需要將高科技手段較為廣泛的運用其中,從而讓競技體操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得以不斷提高,這就不斷提高體操技術水平與比賽成績;如:我們可以借助基因調控,從而對體操運動員的運動性疲勞加以預防,促進運動員更快的恢復,借助基因診斷技術從而較好的評定體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通過對運動性傷病、運動意外基因診斷系統加以建立,從而對運動員加以基因選材。同時,在競技體操訓練中,教練員應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和區別對待原則,并重視與運動員的交流,并不斷學習,進而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與綜合素質。
2.3 促進運動員綜合發展
現階段,我國需要不斷拓寬競技體操人才的培養路徑,重視運動員的知識文化教育,將其科學文化知識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其綜合發展。同時,競技體操的學校、教練員等需要加快推進“體教結合”,重視對運動員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與積極性的調動,強化建設競技體操運動員文化教師隊伍;重視競技體操運動員文化知識的學習[4]。
2.4 促進競技運動更加人性化
對于競技體操運動員的保障制度的構建,相關部門需要學習和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從而對合理的、有效的、科學的體育保險經紀人專業隊伍加以構建,對運動員合法權益加以有效保護,從而使運動員存在的憂慮得以消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如何安置退役運動員進行考慮,從而制定相應的制度,結合其需求對退役運動員加以技能培訓,使其能夠具備一項其他的社會實用技能,這樣能夠確保退役運動員再就業,使得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機制得以不斷完善。
2.5 提升運動員良好心理素質
為確保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將其正常的水平加以發揮,其需要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為此,在競技體操運動員的日常訓練中,應重視心理問題,密切關注所有運動員的心理問題。一旦發現運動員產生心理問題,相關人員應積極與其溝通,做好心理疏導,對這一問題加以解決[5]。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能夠有效開發我國競技體操人力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相關部門應確保競技體操人口規模處于適度,強化開發教練員人力資源,不斷提升教練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做好運動員的知識文化教育工作,推動運動員的綜合發展;重視科學化訓練,對競技體操運動員資源加以有效開發,盡量減少傷病情況出現;同時,可以借助開發人力資源,從而將人力資源素質進一步提高,從而將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最終確保我國競技體操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智麗,劉青.我國競技體操面臨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8-102.
[2] 王瑩.我國競技體操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26):137-138.
[3] 張紅,余孟春.我國競技體操研究熱點及發展研究——基于文獻計量學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4):6-7.
[4] 王蕓.我國競技體操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速讀(下旬),2017(1):236-237.
[5] 王哲,張媛媛.我國競技體操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時空,201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