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梅
永壽縣素有“大美槐鄉.生態永壽”的美譽,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區域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轄6鎮1街辦157個行政村,全國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之初,共有建檔立卡戶13088戶49705人,經過三年多來的鏖戰,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截止2017年底已脫貧4179戶16874人,退出貧困村20個,剩余貧困人口4829戶15814人,貧困村67個。
今年,永壽縣繼續按照“抓產業、夯實增收根基;挪窮窩、建設美麗家園;強基礎、提升幸福指數;建機制、匯聚強大合力”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聚焦難點、攻堅克難,實現1.4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65個貧困村達標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低于1%,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徹底甩掉貧困縣帽子。
精心部署 決勝脫貧摘帽攻堅戰
今年初,我縣先后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全縣誓師大會、專項工作推進會等,精心研究謀劃、全面細致安排,脫貧摘帽工作部署做到了三個全覆蓋。
第一,做到任務落實全覆蓋。精心制定了《永壽縣脫貧摘帽大會戰實施方案》,將摘帽攻堅戰部署分為春季攻勢、夏季決戰、秋季清零、冬季迎驗四場戰役,繪制了詳盡的作戰圖,下達了作戰書,集中火力攻克產業發展、危房改造、培訓就業、扶志扶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等12個方面重點任務,緊扣“577”指標,將所有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具體化、節點化,做到任務無遺漏、全覆蓋。
第二,做到責任壓實全覆蓋。詳細制定了脫貧摘帽工作《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將9大類491項摘帽指標任務全部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名干部,從部門到鎮辦到村組,上到每名縣級領導、下到每支“四支隊伍”每名幫扶干部,使人人身上都有任務、有責任,實現了從縣級領導到幫扶干部責任落實無盲區、全覆蓋。
第三,做到機制保障全覆蓋。建立健全交流匯報、督導檢查、季度考核等工作推進機制和組織保障、作風保障、資金保障等服務保障機制,把全縣物力、財力、人力、精力、智力引導到攻堅摘帽上來。由縣紀委、監委牽頭組建5個脫貧攻堅督戰隊,實行“211”督查機制,即每月開展兩次督查、一次集中問責、一次通報曝光,及時跟蹤督促摘帽工作任務落實,以嚴實的紀律保障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實行縣級領導與鎮辦部門領導同考核同獎罰,加大考核結果運用,重獎重罰,以強有力的考核評比倒逼工作任務的高效落實。
多措并舉 確保1.42萬人脫貧
我們永壽縣堅持把產業就業作為長久之計、治本之策,加大產業項目投入,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通過下放權限、簡化程序等措施,全力加快基礎設施和深度貧困村項目建設進度,脫貧摘帽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第一,加大產業就業扶持,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發展產業是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永壽縣按照“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小眾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的思路,大力招引產業龍頭企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以土地流轉、保底分紅、務工就業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幫助貧困戶建立長期增收、穩定脫貧的主導產業。全縣新發展花椒1500畝,核桃補植1.3萬株,中藥材1.8萬畝。新建溫氏豬舍24棟,新建牛場3家。全縣豬、牛、羊、雞存欄分別達到38.2萬頭、5.7萬頭、10.7萬只、50萬只。目前,126個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直接帶動貧困戶2160戶。積極提供用人信息、搭建平臺、拓寬渠道,不斷加大就業扶貧力度,目前,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76人,公益崗位就業226人,社區工廠就業280人,技能培訓104場次,累計培訓1萬余人次。
第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長久以來,惡劣的生存條件、偏僻的居住環境,加上交通不便,一直困擾著永平鎮群眾生產生活。借助移民搬遷擺脫窮根,讓山區貧困群眾將搬進由政府安置建設的樓房,享受更多的致富優勢資源,是永壽縣脫貧攻堅啃下的一塊硬骨頭。目前,全縣565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已竣工310戶,在建255戶;343戶一般農戶住房改造已竣工168戶,正建175戶。
與此同時,永壽縣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全縣脫貧攻堅項目庫。制定出臺了《永壽縣脫貧攻堅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管理實施辦法(試行)》,下放項目實施權限,簡化項目招投標程序,減少項目前期工作時間,有效加快了項目實施進程。目前,安全飲水25個項目全面開工,已完成新建項目6個,維修項目8個。村內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項目已完工27個、在建16個,46個項目正在設計、招標。26個村級衛生室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全縣“油返砂”道路改造項目44個61.75公里,已開工12個,正在招標24個。這是基礎設施的建成,將極大地改善提升永壽農村人居環境,確保“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
第三,加大重大項目建設,增強持續帶動引領作用。
去年以來,永壽縣緊緊抓住與江蘇省靖江市扶貧協作、“陜西勞模扶貧團進永壽”“省國資系統扶貧合力團進永壽”、中國銀行定點扶貧等社會扶貧機遇,堅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目前,由省勞模企業合力團投資4.7億元的中國西北地區特色農產品物流與采購示范基地一期工程、投資1.5億元的國家農產品檢測中心暨永壽酒店項目、投資5700萬元的交通能源服務驛站項目、投資4250萬元的110千伏變電站項目等重大扶貧項目正在加快實施。全縣37個產業扶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其中陜果集團投資8000萬元建設的有機蘋果試驗示范場項目已完成3680畝栽植任務;正大集團投資4.1億元建設的永壽15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中山科朗投資2.6億元建設的3000頭澳洲安格斯牛繁育場等項目正在進行場地平整等工作。
第四,聚力聚焦深度貧困,確保脫貧路上一個不落。
永壽縣采取“產業+就業”模式,突出“長短”結合,全力打造“一帶兩園一基地”。目前,600千瓦光伏帶正在施工,2000畝花椒基地已栽植1200畝,套種中藥材丹參530畝,夏收之后套種小雜糧1000畝,3000頭生豬養殖場正在建設。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19.6公里槐郭路正在清理地面附屬物,350米村內道路硬化、480米道路加寬、村級廣場等項目正在招標。
吃準問題 積極克難攻堅
對照“577”脫貧退出標準,我們發現還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農民增收的基礎有待加強;村級集體經濟較弱;項目建設進度較慢;扶貧資金缺口較大。永壽干部群眾清醒地認清這些問題,勇于迎難而上,以問題為導向,積極克難攻堅。
緊盯貧困戶增收這一關鍵——我們針對貧困戶家庭不同情況,分類施策,突出產業和就業幫扶,不斷壯大產業發展項目,拓寬就業增收渠道,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產業就業全覆蓋,對無勞動能力的積極引導加入合作社分紅收益,最大限度地幫扶貧困戶創收增收,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
圍繞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核心——我們加快水電路、衛生室等項目建設步伐,對所有未建成項目,倒排工期,統籌推進,強化督促檢查,以強有力的督查確保工程質量、確保建設進度、確保資金撥付。
抓牢內生動力激發這一基礎——在深入推廣“扶志”六法、愛心超市等扶志措施基礎上,完善生產獎補、勞務補貼措施,把幫扶措施與參與勞動結合起來。同時,通過綜合運用政策引導、宣傳教育、技能培訓、典型引路、發揮村規民約等辦法,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聚焦深度貧困這一難點——抓好脫貧退出和發展提升兩個方面,將項目資金、政策措施、幫扶力量向其傾斜,集中力量打好兩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戰,對26項工作任務再細化、再具體,責任到部門鎮辦,簽訂“軍令狀”,確保深度貧困村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總之,在今年永壽縣脫貧攻堅的決戰時刻,全縣干部群眾戮力同心、克堅攻難,對標貧困縣摘帽7項指標,確保年內全縣1.42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堅決打贏這場精準脫貧攻堅戰!永遠甩掉貧困縣這頂“帽子”!(責任編輯 蔣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