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魯超
摘 要: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很多人類文明,近代以來我國由于封建統治的落后,遭遇世界列強的踐踏,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經過艱苦斗爭,最終建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大學生在豐富的物質財富的環境中長大,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體會欠缺,對黨史的學習不夠深入。針對這些問題,德州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歷年來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建黨95周年等黨史上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黨史國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黨史國史教育滲透到青少年當中,有效地激發了青少年感恩黨、感恩祖國的內在情感,營造了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的濃厚氛圍。
關鍵詞:黨史;國史;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青少年學習國史黨史的迫切性
1.現在的青年人,以看好萊塢大片,過西方情人節、圣誕節,吃西餐,喝星巴克為生活追求,知道國外有奧特曼,卻不了解中國的戚繼光、鄧世昌;知道西方的蘇格拉底,卻不懂中國的朱熹、王陽明。這些現象都映射出青年人受西方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巨大,而對本國的歷史文化卻知之甚少。周恩來總理曾指出:“歷史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像記憶對于個人一樣,一個人喪失了記憶就會成為白癡,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歷史,就會成為一個愚昧的民族。而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叔本華也說過“只有通過歷史,一個民族才能完全意識到自己。”這就說明了歷史記憶的重要性,它與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
2.在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嚴峻形勢下,國內外敵對勢力加緊推行和平演變的戰略,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的企圖一刻沒有停歇,對黨史國史的歪曲和攻擊一刻沒有停歇,對青少年的爭奪一刻沒有停歇。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通過某些網絡、媒體等新型手段,肆意攻擊、歪曲、丑化黨史國史,用各種虛假、編造、片面的所謂“歷史”,抹黑英雄英烈,丑化黨的領袖,企圖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不少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人生經驗不足、思想不夠成熟、缺乏社會實踐,對這些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錯誤思潮和信息缺乏應有的甄別能力,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響,導致不少青少年不學歷史、不知歷史、不了解英雄,不尊重英雄,也導致不少青少年理想迷茫、思想困惑、價值迷失。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各級各類學校以及社會和家庭的高度重視。
二、青年學生學習黨史國史的重要性
1.黨史國史教育學習有助于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上其他任何政黨有本質區別,她在建立初期就經歷了艱苦卓絕革命奮斗史。在艱苦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共產黨人形成了寶貴的思想理論,鑄就了高尚的精神品質。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黨史是一部既形象又具體的立體教科書。在青年學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中,注意黨史教育內容的突出,將有助于廣大青年學生愛國和愛黨的堅定理念形成。
2.青年學生學習黨史國史受到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黨史教育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6月26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三、深入開展青年學生黨史國史教育堅定青年學生跟黨走的有效途徑
1.思政課堂是開展青年學生黨史主陣地。思政課教師通過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等課程對學生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常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性質、奮斗目標、指導思想、宗旨、組織原則、優良傳統和作風等,其目的是為了引導廣大學生黨員和群眾正確理解和把握黨的奮斗史、建設史,認真總結黨的發展歷程與發展經驗,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增設國史選修課程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國史教育。開展中國歷史選修課,擴大選修課名額,增加選修課時間和學分,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和認識。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讓學生認識自己的祖國、了解自己的祖國,這樣才能真正地自豪于祖國的輝煌,痛心于祖國的屈辱,感動于祖國的堅強,振奮于祖國的崛起。
3.輔導員老師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加強青年學生黨史國史教育有效載體。高校輔導員通過組織黨史講座、參觀革命基地、組織一系列的主題班會、知識競賽、主題征文、座談會和觀看歷史紀錄片展播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以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所參加的社會實踐為基礎,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講述自己的感悟。更加深刻地認識黨是怎樣領導人民改變了中國和中華民族的面貌,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和犧牲,在未來黨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什么樣的理想,從而堅定對黨的信念,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信心。
4.新媒體是輔導員加強青年學生學習黨史國史的新陣地、新平臺。當下,網站、微博、微信平臺、個人公眾號等成為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輔導員老師要充分利用網絡陣地,制作教育目的明確、形式靈活多樣、吸引青年學生的黨史國史網絡教育資源,力爭做到教育得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丁林、鄧良基、王克冬.加強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堅定青年學生跟黨走的信念.《中國高等教育》,2011(12):14-16
[2]戈毅.加強高校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研究.《太原科技大學》,2014
[3]劉欣竾、劉奕蓮.淺論加強當代大學生中共黨史教育.《經濟研究導刊》,2012(5):225-226
[4]丘小維.新時期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的理論依據分析和路徑探索.《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4):114-121
[5]馬一.加強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教學的路徑探析.《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7(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