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萌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發生了歷史性實質變億,已經進入了一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中,將發生一系列全局性,長期性的新現象。經濟發展將走上新軌道,依賴新動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社會心理會更具有戰略平常心,更傾向于長期理性。國家發展將更加體現戰略思維的“平常心態”:長遠眼界。
自然辯證法
新常態 改革動力 創新驅動
規則意識 展露思維
經濟發展新常態基本特征之內在聯系
優化經濟結構是梳理自己的家當、理性思考、總結得失、深化改革、創新思路、挖掘潛力、果斷決策、千方百計把手里的事情做的更好,從增量擴能為主向存量和增量并重轉變,最大限度發揮做強現有優勢、不遺余力拓展做大新興優勢,是途徑性特征。創新驅動是釋放全體人民的熱情和創造力,使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迸發、發展成果讓每個人普遍享受,經濟社會發展量力而為、國計民生大事量人而出、輕重緩急拿捏得當、良性循環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目的性特征。新常態的內涵應當是調整、鞏固、優化、提高,是穩中求進。新常態不是權宜之計,是一個大體量經濟體健康發展應當保持的積極理性的正常狀態。穩增長不能妨礙調結構,調結構過程中,不能放棄穩增長。在實際工作中切實踐行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一客觀科學的論述,唯有如此,才能使這一論述發揮其引領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作用。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貴在共識和主動
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留下了鮮明的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印記,回眸每一次歷史性的進步,盤點每一個劃時代的成就,無一不是思想解放、觀念突破所牽引和推動。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論述標忐著中國經濟發展理論更趨成熟,是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是指引科學發展正確道路的里程碑。了解情況要深入實際,解決問題要雷厲風行。要找準優勢和不足,分析核心競爭力和邊緣產能,做大優質存量,整合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朝陽產業,發現培育播種培養經濟增長點。
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尤其需要變革與擔當
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擔當的勇氣和奉獻的胸懷。不計成本和后果,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高速度以及靠拼資源、拼環境、拼投資、拼政策求發展已成過去。經濟結構的優化、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非同尋常的勇氣、能力、智慧、擔當,需要科學的態度,運籌帷幄、精雕細刻、仔細把玩手中的、反復琢磨腳下的、付出艱辛、窮盡可能、做到極致,需要時間的檢驗,甚至是作出名和利的犧牲,蒙受可能的誤解。創新驅動更不是瞎指揮、拍腦門,一時沖動、一蹴而就的,創新驅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需要發揮科技、文化、教育的整體合力,需要戰略眼光、超前思維、謀篇布局,有賴于全民族素質的提升,往往只爭朝夕不能立竿見影。因此,以大我之心胸、為民之情懷、廣闊之視野,踏下心來扎實工作、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謀劃健康發展、謀劃國家未來成為偉大時代應當弘揚的一種非常寶貴的中國精神,社會需要正能量,國家需要脊梁型的精英來譜寫奏響中國夢的輝煌樂章。
經濟發展新常態必然催生中國經濟的新跨越
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科學發展主觀能動性與經濟規律客觀存在、發展階段必然要求的完美結合、有機統一,是經濟形態的自然流露和表達。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闡述是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判斷和準確把握,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國家的未來。新常態是中國政府對高速增長積極總結反思、審時度勢作出的科學判斷,催生的必然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分析和判斷為我們繪就了科學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只要我們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謀事克難、真抓實干,我們就會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開辟一個新天地。
經濟增長速度的轉變: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經濟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然而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34123.0億元,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88018.8億元,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636138.7億元,2015年前三個季度累計國內生產總值為487773.5億元。就經濟增長速度而言,2012年和2013年平增長速度的轉變是經濟新常態的表面特征。我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均增速為7.7%,2014年經濟增長率為7.4%,根據目前的數據預計2015年經濟增長率在7.0%左右。由此可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放眼國際,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是一個經濟體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的一個普遍規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期”,我們必須用平常心對待經濟的中高速增長。
產業結構的轉變:中低端水平轉向中高端水平
一直以來,我國以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為主,大多數產業以高投入、高消耗為支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中低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競爭力不足、機器設備落后、人員機構臃腫等等。30多年前的產業已經達到了頂峰,處于下坡階段,亟需調整改革。無論是企業的兼并改組,還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都要求我們降低經濟增長的速度。從另一方面來說,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到發展成果。
增長動力的轉變: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傳統的勞動力、資本、資源三大要素,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素驅動。就目前的發展形勢而言,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資源密集型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數據,我國經濟正逐步轉換增長動力,逐漸轉向創新驅動型的經濟新常態。目前,在分配的過程中也考慮到勞動、技術、資本、管理等要素,也就是說這種分配制度對企業的創新驅動發展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經濟增長動力轉變的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雖有所減緩但趨于穩定,經濟增長質量是上升的趨勢。從過去偏重經濟總量的增長轉向現在和將來在保持適度規模的基礎上把質量和效益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