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秦 梁雯
鄉村聚落作為聚落地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對豐富鄉村發展理論和制定鄉村發展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普查數據的完善、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的應用以及統計分析方法的逐漸成熟,鄉村聚落研究呈現出一些新趨勢和新特征。通過梳理近30年來國內外鄉村聚落的相關文獻,結合我國鄉村貧困的問題,從扶貧視角對鄉村聚落空間格局、布局演變、空間優化與重構等進行分析,總結鄉村聚落的研究發展趨勢,借鑒鄉村聚落空間布局經驗,提出可靠的鄉村扶貧空間組織建議。
鄉村聚落 空間格局
布局演變 空間重構與優化
鄉村聚落的研究開始于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科爾在《人類交通居住與地形的關系》一書中,較系統地論述了聚落地理位置與人口集中的關系[l],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界不斷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進行定性與定量相互結合的研究,內容涉及鄉村聚落生態、空間特征及演化、發展問題等。鄉村聚落的研究成果對鄉村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國內鄉村貧困形勢嚴峻,各地扶貧政策的積極實施下效果卻不明顯,學術界多以鄉村致貧因子為研究對象,探尋緩解貧困的手段和措施。多種致貧因子并存的地區容易數量較大的貧困村落,對于貧困村落密集的區域,統籌片區全域發展能有效緩解貧困。本文旨在總結鄉村聚落空間方面研究成果,為貧困村落密集區在空間布局上緩解貧困提供依據。
空間格局的研究
學術界對鄉村聚落空間格局的研究集中在我國北部,主要是江蘇地區的鄉村聚落空間分布格局。進入21世紀以來,GIS、RS等空間分析軟件與空間分析方法逐漸趨向成熟,對鄉村聚落空間分布的研究更為專業。鄉村聚落空間分布特征主要通過核密度估計、景觀指數、最近鄰距離指數等進行分析,其中景觀指數能有效展示鄉村聚落斑塊自身特點,同樣多用于鄉村聚落分類的研究。多數研究結果表明鄉村聚落空間分布具有明顯的河流和道路指向性,并隨高程和坡度呈顯著的正態分布,并與耕地空間分布具有顯著的趨同性規律;鄉村聚落空間分布與水系、交通、坡度等影響因素的作用明顯。李紅波、張小林等的研究表明,蘇南地區城鎮化、交通、政府調控3方面對鄉村聚落空間格局具有較強的關聯特征。
布局演變的研究
近30年來學者對鄉村聚落布局演變的研究集中在聚落規模、數量、等級及空間布局等方面。鄉村聚落的規模在逐漸擴張,其擴張未表現在平均規模上,而是由原有聚落的規模擴張體現出來,新出現的鄉村聚落規模同樣呈擴張趨勢。鄉村聚落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節約土地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政府強調將分散的鄉村建筑進行集中化規劃,但鄉村發展的多方面限制使得計劃進度緩慢。原有的鄉村聚落擴大的同時新的聚落出現,其中一部分是聚落擴大后外遷。鄉村聚落的等級也在逐步提升,這種提升受到雙重驅動,一方面是聚落自身的資源、區位、經濟等條件良好,形成自下而上的發展,另一方面受到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聚落接受城鎮擴張的部分工業、居住和商業等,形成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臻g布局的演變趨向于區位條件好的地區,如臨近水系、交通便利、靠近城鎮等。
空間重構與優化研究
我國鄉村聚落的空間重構主要是演化而來,近20年來鄉村聚落由零散變為集聚。鄉村聚落的空間優化基本傾向于城鎮化整理型、集聚發展型和遷移型,通過聚落社會經濟、人口、自然環境、布局等情況定義各聚落優化類型。城鎮化整理針對距離城鎮較近的鄉村聚落,模型建議將鄉村居民逐步轉移到就近城鎮,讓聚落逐漸融人城鎮;集聚發展型主張大力發展中心村,通過人口、經濟等因素確定中心村,利用中心村的輻射效應帶動周邊鄉村聚落;對于偏遠、地形復雜的鄉村聚落采取遷移模型,將聚落往條件良好的地區搬遷。
對貧困村密集區統籌發展的啟示
借鑒以上研究分析結果,貧困村落密集區的統籌發展應該根據貧困村落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發展模型。
集中發展型:規模較小的貧困村落采取直接搬遷的改進措施,通常往有發展潛力的就近村落或鄉鎮搬遷;規模較大、位置偏遠的貧困村落可以進行分批搬遷至其他優秀村落或鄉鎮,也可以整體搬遷至地勢、交通、環境優良的地區;經研究確定的缺乏發展動力的貧困村落同樣可以進行搬遷。搬遷后遺留的舊址采取物盡其用的原則,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開發利用。
就近合并型:發生在鄉鎮或發展較好的行政村周邊的貧困村落采取就近合并的形式,其措施在于不改變鄉鎮或行政村的規劃,在周邊建立新型社區,集中安置貧困村民,原有的耕地依舊繼續使用。在進行合并后,新形成的聚落應根據需要增設或改建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其配置。
自食其力型:受自然災害造成的暫時性貧困村落需要對其災后建設進行資金投入,盡可能縮減恢復時間,并在其恢復建設中做好防御此類災害的規劃,即優化其配置;受工業污染或者地形、交通限制發展停滯不前的貧閑村落在改善其基礎設施的同時,要嚴格把握其中心城鎮的建設,尤其是生態環境的保護。這種類型的貧困網村落屬于自下而上的發展類型,其擁有自主發展的能力,因此要做到的是改變發展大環境。
結論
本文通過對鄉村聚落相關文獻的閱讀分析,總結學者的研究路徑與成果,并將結果簡單明了的進行論述,從中獲取貧困村落密集區的發展路徑??偨Y表明:鄉村聚落的空間分布特征、演變特征、空間重構與優化等都為貧閑村落密集區的統籌發展指明方向。對不同貧困村落的發展模型與路徑進行分析,表明貧困村落的發展仍需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發展方向,希望本文能為未來的貧困村落密集區統籌發展研究給予參考。
[1]張文奎.人文地理學概論.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2]李紅波,張小林,吳江國,等.蘇南地區鄉村聚落空間格局及其驅動機制.地理科學,2014,34(4):43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