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興起為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提供新的研究視角,國內外學者熱衷于對利益相關者分類進行研究,但是對利益相關者分類的標準還尚未形成統一的結論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這種情況,本文首先從兩個維度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然后基于利益相關者分類的基礎上研究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策略,以期待為今后研究企監營運資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利益相關者分類
營運資金 管理策略
引言
對于企業而言,營運資金就像人體的血液,其管理成效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降低營運資金占用水平,加快營運資金周轉速度,不僅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而且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保持資金充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每個財務經理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興起并在實踐中日益發展,該理論強調企業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僅僅要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更要實現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企業要正確處理與供應商、客戶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從而實現企業的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將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相融合,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是營運資金管理發展的新思路。 本文主要對股東、債權人、管理者、員工、供應商、客戶、政府、社區、媒體及競爭對手進行分類,根據兩個維度——利益相關者投入資本并承擔風險及與企業的關系密切程度將上述利益相關者分為三類,即決定型利益相關者、參與型利益相關者和公眾型利益相關者,研究每類利益相關者與營運資金管理相適應的策略,以期待能夠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實現企業的價值。
文獻綜述
國內對利益相關者研究起步較晚,李心合( 2001)從合作性和威脅性兩個維度將利益相關者分為支持型利益相關者、邊緣型利益相關者、不支持型利益相關者和混合型利益相關者,幾乎涵蓋與企業相關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并沒有重點突出某類利益相關者。王風華、王竹泉( 2014)從三個維度對企業利益相關者進行界定,并根據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決策的影響和受企業決策的影響程度不同,將利益相關者分為戰略型利益相關者、核心型利益相關者和公眾型利益相關者,研究每類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協同的策略選擇,為營運資金管理研究開拓新的思路,但是從利益相關者和企業決策相互影響標準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分類主觀性較大,且文中并沒有將債權人界定為企業的重要利益相關者。朱大鵬( 2015)從資本投入、利益相關者分類及價值鏈管理三個角度分別界定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研究范圍,分別探討股東、債權人、供應商、經營者和員工、客戶這些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合作參與營運資金管理的策略,但是文中并沒有根據這些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重要程度劃分層次,區別對待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綜上所述,營運資金管理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運資金管理的績效對企業價值的實現起重要作用,但是將利益相關者分類與營運資金管理結合研究的文獻比較少,關于利益相關者分類的標準還未形成統一的結論。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利益相關者分類和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的互動研究,以期待為營運資金管理研究提供更加深入的研究平臺。
利益相關者分類和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分析
本文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利益相關者分成決定型利益相關者、參與型利益相關者以及公眾型利益相關者,每類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營運資金活動的影響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而對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企業應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1)決定型利益相關者一一發展策略
本文將股東、債權人、管理者和員工劃分為決定型利益相關者,這是企業首要關注的利益群體,其中任何一方撤資,對于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決定型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采購、生產和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都會產生影響,因此,企業應該采取發展戰略,主動與決定型的利益相關者建立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營運資金管理的績效。
1.股東參與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
由于中小股東對企業生產經營不具有決策權,對企業產生的影響較小,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大股東參與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一方面,大股東向企業投入權益資本,期望從企業獲得高額的投資回報并承擔企業破產倒閉的風險,因此大股東有動力投入資本保障企業日常正常的運轉,不斷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進而創造更多的企業價值,滿足股東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大股東和企業存在相互依賴的關系,企業應該與大股東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保證股東的資金能夠長期投入到企業的生產運營中,實現企業營運資金的高效利用,降低采購、生產和營銷渠道資金的占用,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應不斷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定期召開股東大會,及時披露相關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使大股東更好的了解企業未來發展前景,不斷的投入資金,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2.債權人參與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
債權人作為企業的決定型利益相關者之一,與企業的關系密切,向企業投入債務資本并承擔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風險,因此,債權人會謹慎的進行投資。一方面,債權人會對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及盈利能力相關指標,了解企業未來的發展情況。其中營運資金占用情況和營運資金周轉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及營運能力的重要財務指標,因此企業有動力不斷創新營運資金管理模式,提高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以期爭取獲得債權人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債權人將資金投入到企業中,希望到期能夠收回本息,通常會與企業簽訂限制性條款,規定資金的用途,從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為了能夠讓債權人放心的將資金投入到企業中,企業應該與債權人保持良好的發展關系,及時向債權人提供與企業經營業績方面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減少信息的不對稱,讓債權人愿意將資金投入到企業當中,實現企業和債權人雙贏的局面。
3.管理者及員工參與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
管理者和員工主要向企業投入人力資本,他們期望從企業中獲得較高的薪酬待遇以及晉升機會,但也會面臨失業的風險,因此管理者和員工會積極的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從而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企業應該為管理者和員工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如制定合理的薪酬和晉升制度、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努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2)參與型利益相關者一一選擇策略
參與型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供應商和客戶,他們雖然并沒有直接向企業投入資本,但是供應商與客戶會通過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來對企業施加影響,與企業的關系較為密切,其合作與否將關系到企業的盈利與未來企業的發展狀況,因此企業應該實行選擇戰略,謹慎對待參與型利益相關者。參與型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影響僅次于決定型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供應商和客戶,他們雖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但會與企業發生頻繁的采購和銷售業務,對企業采購渠道和銷售渠道的營運資金產生重要影響。但是參與型利益相關者是否愿意與企業合作共同創造價值,通常是難以預測的,因此,企業也應該有風險意識,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一旦發生意外情況,也能夠保證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1.供應商參與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
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并且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供應商決定原材料質量的好壞以及是否給與企業優惠價格。一方面,企業應對供應商進行分類管理,對于那些與企業交易量較大的、掌握關鍵資源的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盡可能及時支付材料款,以便獲得更好的優惠條件。對那些小型采購的、不太重要的供應商可進行集中管理,適當拖欠材料款,占用這些供應商的資金進行日常周轉,提高采購渠道資金周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實行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實現及時采購、降低材料庫存的目標。在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中,供應商和制造商共享信息平臺,制造商根據銷售訂單及時采購,供應商負責庫存管理,根據制造商采購訂單及時準備原材料,然后實行及時生產。
2.客戶參與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
在目前以客戶為主的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應該轉變傳統以生產制造為主的觀念,從客戶角度出發,滿足客戶的利益訴求,實現企業的價值。一方面,企業應加強應收款項管理,按照客戶信用等級及重要性實行分類管理。對那些交易額較大且信用較好的客戶可以適當延長應收款項回收時間,但要加強對這些客戶的財務情況進行追蹤,以防到期不能及時收回款項。對那些交易額較小及企業信譽較差的企業應實行現款政策或縮短款項回收的時間,加快款項的回收。同時也要對應收款項進行賬齡分析,根據客戶的信用期限合理制定催款政策,從而加快應收款項收回,提高營銷渠道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企業的營銷模式也會影響營銷渠道資金的效率。
(3)公眾型利益相關者一一維持策略
公眾型利益相關者既沒有向企業投入資本也沒有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對企業的影響較小,其主要通過政策或社會輿論來對企業施加影響,企業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此類利益相關者進行過多的關注。公眾型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政府、社區、媒體和競爭對手。該類利益相關者通常不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與企業的關系并不是很密切,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公眾型利益相關者不如決定型利益相關者和參與型利益相關者重要,企業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現公眾型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對他們只需要采取維持策略,做好相應的公關宣傳措施,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作為公眾型利益相關者的政府,能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可能會通過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或實施宏觀調控,來對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產生影響,因此企業應該與政府保持良好的關系,多參加愛心捐助等公益活動,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形象,爭取得到政府更多的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社區、媒體和競爭對手可能通過社會輿論、廣告等方式,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從而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產生間接影響。因此,企業在進行管理決策時,首先要考慮決定型和參與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對于公眾型利益相關者盡可能保持現有的關系,適當滿足其利益需求,最終實現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
結束語
營運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生存發展起關鍵作用。經國內外學者多次實證檢驗:營運資金管理好壞會影響企業績效。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才可能創造企業價值,使企業長期生存下去。因此企業要重視營運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績效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興起并在實踐中日益發展,該理論強調企業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僅僅要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更要實現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因此,將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相融合,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是營運資金管理發展的新思路。企業要正確處理與供應商、客戶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從而實現企業的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1]溫素彬,方苑.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一一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150-160
[2]李心合.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利益相關者管理[J].當代財經,2001,01,66-70
[3]王風華,王竹泉.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協同的策略選擇[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4,02, 56-58
[4]朱大鵬.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研究[J].財會通訊,2015,08,58-60
[5]張先敏.供應鏈管理影響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機理研究[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4( 6):67-70
[6]溫琳,王慧,薛靖.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比較分析一以青島海爾、格力電器與美的電器為例[J].財會通訊,2012( 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