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本文在研究國內外城市更新現狀s趨勢的基礎上,對王母社區的基本現狀送行分析總結,并因地裁宜地對其規劃出了更新的初步方案。基于深圳市城市規劃最新標準與城市更新的新要求,分析王母社區適宜的更新方式,并確定更新目標,在此基礎上,以王母圍的客家文化為源,吸取地方的傳統要素,再塑王母圍的古韻風貌,規劃出集古村文化、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休閔文化、美食餐飲文化為一體的王母新區。
更新改造 王母社區
因地制宜 詳細規劃
中外城市更新發展歷程
(1)西方國家城市更新發展趨勢
西方國家比我國更早出現城市化現象,城市更新相比之下也更早出現,從西方的城市更新運動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以下幾種趨勢:
1.西方國家的城市更新政策,剛開始是只針對貧民窟,后來把重點放在了社區鄰里之間的環境綜合整治和活力的恢復。
2.城市更新的規劃工作,物質環境的改善是西方國家最初的規劃重點,后來結合了社會因素、經濟因素,變成了綜合性的規劃。
3.城市更新的方法也在發生變化,剛開始是推倒重建,后來變成了謹慎的漸進式改善。
(2)中國城市更新發展進程
舊城更新改造在我國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開始的,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城市更新具有其不同的發展特征:
1.解放初期,我國把對城市環境的治理視為重中之重,改善居住條件與之并駕齊驅。我國在那時,經濟還不發達,對于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充滿城市問題的城市不能一一更新改建,只能對于問題最為嚴重的地區進行暫時性的改造。
2.我國在“一五”計劃時期,該時期的城市更新工作為后期的城市建設遺留了大量的問題。由于缺乏更新的經驗,對更新改建地區的自然資源分析和各種建設條件分析不足,導致很多建筑和道路等達不到標準,在現實中使用效率低下。
3.在“大躍進”時期,由于對國家物質和經濟現狀不夠了解,盲目的過分投資工業,使很多舊城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并且不斷出現新問題,如:住宅緊張、環境日益惡化。
4.后面一段時期都在解決前面更新遺留下來的問題,直到改革開放時期,我國的更新工作才正式進入正軌:經濟效益成為規劃中的重點關注對象;并且投資并不局限于工業,投資渠道更加多種多樣;規劃的控制指標等更加趨向法制化,使其開始具有了法律的作用與地位。
(3)城市更新的必要性
城市更新的問題自從城市出現開始就貫穿了整個歷史,前期有前期的問題,后期有后期的問題,現階段我國城市更新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土地價值挖掘和利用率低,有些地方住宅擁擠,房屋破損嚴重,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市民需求;歷史遺跡保護區保護建筑和文化力度欠缺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只能不斷的在借鑒前人更新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努力解決城市現存問題。
王母社區現狀
(1)基本現狀
1.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管線布局不夠嚴整,較混亂。
2.用地結構混雜,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交錯,其土地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3.商業多為低端的大眾日用商品零售,形態較單一。
4.文化旅游景點缺少,景觀雜亂無序,項目靠近王母河,目前對王母河景觀資源的利用均為缺乏。
(2)地方特色與傳統文化
大鵬新區位于深圳東南部,王母圍社區位于大鵬新區內,王母圍社區保留有一定的客家文化傳統,如:麒麟舞、涼帽、龍崗舞龍等。在規劃時把客家精神融入其中,比如設計商業小雕塑,象征團結與奮進。還可以把“兼收并蓄取其長,開拓進取不保守”的民風融人我們的設計中,在建筑形式和建筑小品等方面體現出來。
規劃原則與功能定位
(1)規劃原則
本次城市更新規劃遵循下列幾條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
本次規劃以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合理組織交通、挖掘土地價值,最大限度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針對文化傳統,我們大力保護,對于有價值但失修嚴重的大力搶救
2.集約利用土地與高品質空間環境兼顧原則
本次規劃設計較為合理的平衡了改造和建設的關系,在充分尊重王母圍古村落原有的建筑空間格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環境改造和整治。同時盡量保護原有的空間肌理和特色。
3.市民利益與開發商利益兼顧原則
本次規劃在保障公共利益以及滿足權利人權益獲取的同時,使開發主體利益達到最大化。通過合理的劃分地塊、科學的規劃道路系統、爭取靈活的容積率獎勵等,實現開發總量的最大化。
4.保留傳統,突出特色原則
本項目是大鵬社區王母圍古村文化所在地,蘊含了豐富的王母圍客家文化。因此,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并且注入一些創新要素,大力提升地塊品質。
(2)功能定位
1.片區人文活力典范
借力區域發展,打造多樣化的生活圈子。住宅配套和戶型要求多樣化,以便滿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搭建交流平臺,凝聚人文,激發片區活力。
2.可持續社區發展典范
全世界都在要求可持續發展,所以構建可持續的城市是在項目秉承深圳的城市精神的基礎上的一個重要目發展標。
3.公共空間體驗特色典范
倡導步行的城市生活方式,結合周邊生態景觀資源,構建通達的步行通道。增補景觀節點,豐富社區的公共空間體驗。
4.區域高配套品質典范
以人為本,構建社區服務中心,完善配套,植入文化創意、商業娛樂、生態休閑等多類型的服務平臺,推進片區職住平衡。
更新方式
根據對片區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對深圳市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的意愿和上層次規劃要求的考慮,對規劃區區位概況以及片區的發展潛力的分析,最終確定該基地的更新方式為:拆除重建+更新改造。
根據現狀條件,定義三種不同類型的用地分區:
(1)古村落保護區:王母圍文化古村落最能體現王母圍文化和當地保留完整的街區特色。規劃建議對村落以保護為主,保留、修復村落內有價值的歷史建筑。新建建筑修舊如舊,嚴格遵循歷史街區的肌理,建筑高度不大于2層。且大力整治改造景觀環境,優化并完善公共和市政設施配套,同時,以創新的方式,活化利用歷史建筑。
(2)更新重建區:更新重建區位于古村落保護圈層的最外層,現狀環境及建筑質量較差,使用率低下的廢棄建筑及空間,該區域內注重建筑風貌需與整體建筑風貌相協調,同時注重發揮土地價值最大效益。規劃建議完全拆除并重新開發建設,住區建筑以高層為主。
(3)現狀保留區:對于目前使用良好的年限較新的建筑及空間,規劃建議保留。
目標展望
(1)著力打造“世界級的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落實東進戰略。
深圳市提出了東進戰略,打造魅力大鵬,大力提升交通、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
(2)優化城區的規劃布局,穩步推進大鵬城區的城市更新,積極創建和諧優美的居住環境,打造兼顧生活與旅游雙重功能的綜合性的旅游服務中心。
大鵬城區隨著王母圍古村落融人,舊村居住功能面臨優化升級,未來將由城市更新帶來重要發展機遇,帶動項目所在區域發展。
(3)打造王母圍文化藝術的特色小鎮。
在相關規劃和現有傳統建筑村落的基礎上,推動現狀傳統業態的升級,注入新型的產業,形成片區特色產業,形成以王母圍文化為主題的休閑旅游、文化體驗等。
結語
在我國,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病也越來越嚴重,布局混亂、居住擁擠、交通堵塞等問題不斷在舊城中出現,不斷地影響著人民的工作與生活。我們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這些問題,從城市整體出發,從城市中心開始不斷進行更新。城市更新更應結合當地的政策與人民意愿,規劃出同時滿足政府、人民、開發商三者利益的空間。在解決城市問題的同時讓我們的城市發展得更和諧美麗。
[1]彭睦.揚州仁豐里街區更新改造對策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2014
[2]陽建強.現代城市更新[M].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3]張曉峰.論我國城市更新的問題及優化[D].山東大學,2012
[4]李晉威.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發展戰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4
[5]李大鵬.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中公同改造設計研究一一以湖南湘潭市雨湖公同為例[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8
[6]羅勇.關于客家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思考[J].客家研究輯刊,2015 (2):1-9
[7]李偉,楊萃娜.我國舊城改造道路景觀設計的新思路[J].山西建筑,2011,37 (1):132-133
[8]薛奎.淺談深圳市大鵬新區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中國房地產業,2016( 6)
[9]殷成忐.中德城市詳細規劃空間控制機制比較研究[D].北京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