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霞
在新常態、新經濟形勢下,我國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面臨審計工作創新挑戰與機遇,如何建設好審計制度、優化審計模式、把握審計質量成為關鍵,本文專門以建筑行業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當下審計工作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指出問題,并結合具體案例給出企業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策略。
審計工作 建筑企業 問題
創新 竣工結算審計質量控制
我國建筑企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1)現狀
在新常態下,我國建筑行業已經跨人新時代,基本樹立了牢固的、扎實的創新、綠色、協調、開發與共享發展體系,并厚植發展優勢,大跨步進入改革期。結合現實中建筑行業與房地產市場發展態勢,本文就總結出以下兩點行業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現狀。
1.按照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從2015年開始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在190000億元左右,房地產市場經濟增速放緩,其年增長量在2.3%左右。目前(2017年)全國建筑業房屋施工建筑總面積在125億m'左右,這一數字照比2016年降低了0.8%,比2015年降低了1.2%,而在房屋新開工面積上則相比2014年降低巧%左右,這說明國家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正處于明顯回落狀態,對于建筑行業而言,他們的審計工作內容與工作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2.“營改增”時代的到來也預示著國家稅制改革已經大跨步向前邁進,從2016年5月1日開始,國家建筑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已經變化為11%,相比之前增加了7.4%,這一大幅度的數字變化對于眾多建筑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優勝劣汰法則在建筑行業中將變得更加嚴苛。所以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他們必須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財務管理與審計工作內容,盡可能規避各方面經營管理風險,從資金風險、招投標、施工、安全保障與質量控制等多方面來實現審計工作強化,滿足審計質量控制要求,為企業能夠在市場中持續生存下去提供多方保障。
(2)存在問題
結合上文所描述現狀可以看到,國內建筑企業審計工作必然在多個方面存在現實問題,這些問題也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經濟效益與健康發展。
1.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與客觀性
當前許多建筑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嚴重缺乏獨立性與客觀性。舉例來說,許多建筑企業將審計機構設置于財務部門中,專門負責監察、紀檢、法律合署辦公工作,屬于企業財務部門的附屬機構。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所有建筑企業中單獨設置審計機構的企業不足40%,由于缺乏獨立性,所以許多審計工作無法做到真實客觀,其可發揮的審計有效性與客觀性也有待商榷。正常來講,審計機構是必須獨立的,這樣才能確保他們對企業進行多層次、全過程的審計監督與審計內容協調,但某些企業的這種審計機構附屬性設置則嚴重影響了其機構價值的增值效用,而業務管理方面也被企業董事會所約束,其內部審計客觀性又一次被掩蓋,無法有效凸顯內部審計的報告層次與發展優勢。
2.內部審計機構缺乏規范化體系
當前國內的諸多建筑企業會建立圍繞企業規范的單項審計工作制度,它遵循《審計檔案管理方法》、《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等等,若要遵守這些規范就要求建筑企業必須擁有良好的審計規范化體系和職業道德操守,這樣才有利于企業后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基建科研審計等等專項審計制度工作的有效開展。但實際上,許多建筑企業由于疏忽了這一方面的工作重要性,并沒有建立專門的特派審計組,也沒有相應的管理、考核辦法,無法實現對企業內部審計規章制度的有效遵守與實施,從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審計規范化體系建設的完善性與約束性。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許多建筑企業沒有指定一套規范化的審計質量相關制度,所以他們在面對建筑項目的審計質量控制問題方面往往是束手無策。因此建筑企業在未來應該思考如何構建一套完善的審計質量控制辦法,并加強后續審計制度與審計結果公示制度,即構建適合于行業自身發展的《建筑行業審計質量控制手冊》。
我國建筑企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策略
建筑企業作為我國國家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其內部審計工作機制也要跟進時代發展,做到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創新發展狀態,逐步滿足內部審計結構健全,推動機構適應新常態、新經濟形式轉變,最大限度提升建筑企業本身的經營管理效益與發展質量。為此,本文也提出了幾點基于建筑企業的創新發展策略。
(1)健全化建筑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建筑企業一定要遵照國家國資委、審計署相關部門工作部署來健全、完善自身內部審計制度。具體來講,建筑企業應該全面執行《中國內部審計準則》體系相關要點,明確審計機構職責及管轄權利范圍,為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保證審計工作的專業化高水平。再者,建筑企業的內部審計底稿一定要遵循細致性、嚴肅性基本原則,保證審計業務的實施標準化,同時充分夯實審計證據,做到審計評價全面、客觀、公正。而在新常態下,建筑企業也要多多借鑒其它行業企業管理策略,結合自身需求思考重新制定審計工作高度,提出審計工作新要求與新標準,保證自身企業內部各個管理業務部門的相互協作良好,實現對內部審計制度的有效完善與修訂。
(2)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優質建設
建筑企業應該在保證完善審計機構設置保障基礎之上,強化內部審計機構的優質化建設。要結合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等等上層結構來共同探討企業責任分配問題,最好實施三權分立,在董事會下設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首先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然后再結合內部審計機構實際工作內容來實現對審計工作內容的真正、準確監督,發揮獨立審計部門的應有作用。從根本上保障審計部門審計工作客觀性,這樣才能做到對企業經營者經營業績的有效管理和準確考核。
(3)創新內部審計工作模式
傳統建筑企業在自身內部審計工作模式方面創新性不足,這讓企業缺乏了審計工作長久活力。由于傳統審計模式僅僅注重經濟責任審計,所以其所獲得的審計結果也相對單一,無法滿足企業的綜合多元化發展需求。從現實發展來看,當前建筑企業還應該主推產品項目質量審計與經濟審計,然后思考風險審計,逐漸擴大審計類型及審計監管范圍,最終實現審計工作的全面覆蓋。當然,在該過程中審計工作人員也必須做到自身水平不斷提高,明確企業風險控制相關要點,結合企業管理結構及資源實際狀況進行審計工作內容合理優化,保證且有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為此,建筑企業還需要不斷創新內部審計新模式,例如加入全過程監督企業運用狀況審計、分階段落實經濟責任審計,結合創新審計模式豐富健全自身的全方位審計體系,保證企業發展始終處于可操控范圍內。當然,企業也需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管理之于企業綜合管理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改變企業原有的離任經濟審計模式,而逐漸拓展到全面經濟審計職能范圍內,保證審計工作內容、時間安排到位,并嚴格遵循應審盡審的基本原則。嚴格來講,傳統企業的事后審計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監督作用,但它卻不能改變任何現狀,而當前的審計工作則應該做到動態化,貫穿于事前、事中與事后,構建企業的內部專項審計項目,并做到不定期、不定范圍的企業自查與專項審計工作,如此操作才能最準確、最快發現企業中可能潛藏的諸多不利風險,結合審計操作實現風險及時防控,全面提高審計工作的時效性。
(4)完善落實責任審計追責機制
最后建筑企業必須要做到完善落實基于責任審計的追責機制,并大力推廣該機制,在實踐操作中不斷優化其機制整改力度,并對其審計結果進行客觀評價。考慮到建筑企業本身所涉及領域比較多,工作要點非常繁多,所以完善落實責任追責機制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能夠實現對審計監督的有效強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總結問題,并抓住工作重點,為企業羅列各個環節的重點突出問題,實現對企業實施項目中難點、熱點的有效把握,保證審計工作有針對性、有深度且有成效。在建筑企業中,一定要結合責任追責機制來落實成果,并配合審計結果來整改企業管理相關舉措,發揮獎懲機制功能效用,做到獎懲分明。當然,建筑企業也應該圍繞審計結果建立審計報告公開制度,公布企業項目產品關鍵信息,保證自身審計管理工作順利推進。
案例分析
建筑企業必須要做到產品質量第一,所以審計質量控制應該成為他們審計工作乃至整體工作的生命線,這里以某建筑企業的建筑工程項目為例,簡單探討了他們在項目竣工結算過程中審計質量的創新控制措施。
(1)某建筑企業工程項目概述
某建筑企業2017年施工完成了一項民用建筑工程,在竣工計算期間要進行工程項目審計,解決在施工中已經出現的設計變更、工程量清單漏項以及工程質量等等問題。在竣工結算審計工作中,他們就遭遇了委托審計合同約定責任與義務不明確、委托審計付費模式不合理、審計費用承擔方式弊端等等現實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該工程項目在竣工后所存在的竣工結算審計信息不對稱問題所造成,所以該建筑企業必須要針對該工程項目進行結算竣工審計質量優化,以求解決上述問題。
(2)某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的竣工結算審計質量創新控制策略
從狹義角度來看,竣工結算審計業務工作質量應該成為建筑企業所最為關注的環節,因為它關系到企業的收尾工作與整體效益收入進度,所以竣工結算質量必須保證高水平,如此才能減少審計風險。某建筑企業為了做到這一點,采取了以下兩點做法。
1.加強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質量控制
為了保證解決竣工結算審計問題,該建筑企業希望加強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有效質量控制。重新審批了合同的合法性與審批手續的完備健全性,然后對合同雙方的責任權益失衡狀態進行了重新權衡,希望做到重新審計制約,明確其合同法律責任以達到補救某些合同缺陷,避免在竣工決算審計工作中再次發現歧義,影響溝通。
再一點,該企業采取了特殊約定方法來制約已經發生于竣工結算審計工作中的施工單位不良行為,懲罰某些工程審減額超過20%的施工單位在3-5年不可承包本單位工程項目,并將其中的10%作為審計費用由施工單位承擔,由此也是對結算竣工審計質量起到有效保障作用。為了進一步強化審計質量,該企業還結合竣工結算審計相關內容復數了合同價款組成明細,清晰化了竣工結算審計關鍵數據,也是對審計工作質量的一種間接優化。
2.加強對竣工結算審計費用的精算
該建筑企業加強了對竣工結算審計費用的精算。他們意識到不能僅僅按照審減額提成來約束竣工結算審計質量,還應該結合當地政府政策,順應當地審計市場規范要求來制定一個相對動態的竣工結算審計計費方式。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首先制定一個折扣系數,這里假設其系數為0.04,則給出以下竣工結算審計計費公式為:
審計費用=折扣系數0.04*Ln審定后金額+(施工單位送審計金額-審定后金額)*按審減額提取的比例系數
結合上述計算公式對該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的竣工結算金額進行計算,可有效提取其中審計費用,保證審計質量優化,也保證工程項目中各個主體都能明晰自身利益,提高審計結果的公平公正性。
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企事業單位應該積極把握審計工作內容,通過理論實踐有效指出其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并給出創新審計工作策略,保證審計質量優質的同時也嚴格遵循科學化發展規律,保證企業自身經濟建設的長久化良性發展。
[1]姜風.淺究我國企事業單位審計工作的問題與創新[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2(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