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玉瑤
我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發展出來的新特征,現代化的進程使得我國傳統產業結構大幅度調整,創新改革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財務管理的改革必不可少,本文對財務會計展開了思考,闡述了何為經濟新常態,以及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而提出財務會計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建議。
經濟新常態 財務會計 改革
何為經濟新常態
2014年首次提出的經濟新常態,表明了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具備了新的時代特征,例如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創新改革,品牌特色成為市場競爭主力等。在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浪潮下,經濟模式更趨向于產業結構合理化,社會分工科學化,企業致力于打造更為平穩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在此期間,企業必然會迎接很多挑戰和機遇。
何為新經濟常態?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首先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下,我國正在形成新型市場經濟結構和產業模式經濟;其次政府方面也變成了服務型政府,企業也在經濟浪潮下抓住機遇,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后企業要認識到環境同自身的關系,不再只注重GDP,而是以經濟發展為重心,不斷進行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產業結構不斷的改造和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所處的環境
(1)經濟環境
隨著經濟新常態的趨勢愈演愈烈,財務會計所處的經濟環境也開始復雜起來。我國以往的經濟模式是以產能擴充為主的粗放性經濟模式,但是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我國經濟不斷改革,政府方面也逐漸改變職能,減少對市場的干預,經濟從高速發展也逐漸穩定成中高速發展,在社會經濟的背景下,企業可以獲取市場更多的資源,來完成自身資源的合理配置。除此以外,國家在企業稅收方面,為了減少企業負擔,節省稅收環節,進行了財務稅收體制改革,即全面推行了營改增的稅收政策。企業要在經濟新常態下抓住機會,企業轉型必不可少,企業轉型過后,可以有效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得到更多資源。但是企業轉型需要財務會計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持,達到組織轉型和業務轉型的有效改革。
(2)技術環境
在現代化的大背景下,不斷涌現很多高科技技術,例如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這些科學技術使得傳統產業和互聯網創新得連成一體,從而開啟了一個產業模式結構的深刻改革,在此基礎上,財務會計工作也進行了創新改革,為企業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
(3)法律環境
在依法治國政策全面推行下,市場相關法律也逐漸完善。同時在會計管理工作上,也設定了一系列的嚴格的管理制度,嚴格的工作標準有利于推動會計工作合法化和規范化。
我國財務會計工作現存的問題
(1)對財務會計的不重視
一些企業在發展中過度追求利益,對于財務會計工作不重視,僅僅讓他們完成一些基礎性的核算和統計工作,沒有發揮財務會計內在潛能,使其在財務預測、企業決策、大數據分析等項目上發揮作用。更為甚者,某些企業,即使學習了現代化管理模式,但并沒有對企業管理進行改革,導致財務會計工作無法開展,造成了金錢和人員的浪費,對企業發展和生存十分不利。
(2)企業基礎制約
我國企業大多以中小型私營企業為主,因為自身能力和資金的制約,這類企業往往沒有健全的資金管理系統,也缺乏相應的財務會計制度,甚至不設立專門的會計部門,當企業決策時,往往直接由企業管理者下達重要命令,缺乏集體討論環節。除此之外,因為企業的觀念和資金制約,在招聘財務會計人員時,對能力和資質沒有高要求,這直接導致了會計人員在工作上出現不可避免的紕漏和錯誤,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3)財務會計人才缺乏
傳統產業財務會計一般具備統計核算財務的能力,就可以足以滿足企業要求,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對財務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財務會計入員沒有同時代進步的學習意識,日常不進行專業能力的提高,導致相關人才匱乏。還有一些人員背離初心,沒有事業責任心和自身誠信度,做出一些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損壞了公司經濟利益和公司的信譽。
(4)相關法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雖然我國有關財務違法犯罪的法規逐漸完善,同時加大了處罰力度,但是在制定法規上存在滯后性和不全面性,使得很多企業存在僥幸心理,另外違法成本低也是頻發的原因。
在企業內部,沒有完善的財務會計之間的監管體系,導致會計人員有著自主性和獨立性;也由于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導致財務會計人員在財務數據上弄虛作假,轉移公司財產,損害了公司的經濟利益。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問題的應對方法
(1)堅持并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在分析了在經濟新常態下關于財務會計的問題后,我們在經濟發展中,應該堅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戰略決策,堅持并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家要順應時代潮流,減少干預政策,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企業在市場作用下合理分配資源,進行財務管理改革,從而推動國家經濟新發展。
(2)完善并加強法制建設
國家要順應時代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就需要及時的制定相應的法規、企業管理規定和會計準則。這些法規不僅僅要維護企業權益,還要保護好相關負責人和企業債權人利益。當然,不同地區的企業經濟發展特點各有不同,在進行制定標準時要考慮到地區差異,有針對性的完善當地財務會計工作的法律法規。除法律建設外,增強財務會計人員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也十分重要。
(3)轉變發展觀念,進行財務轉型
財務轉型是企業必不可少的過程,關乎到企業整體的財務發展觀念。企業管理層要提高對財務轉型的重視度,意識到其對于企業價值、企業運營的重要性,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從多方面進行企業財務轉型,構建多方位、高層次的財務管理模式。
(4)實施預算管理制度
企業要想實現利益最大化,必然離不開預算管理,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基礎,對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十分重要。企業應該依據價值管理導向,全面實施預算管理制度,有利于實現企業經營活動的最大價值化。
(5)財務改革的創新
財務工作傳統企業中是核算、記賬等基本,職能,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進行財務改革必不可免,財務會計逐漸轉變職能,對企業的戰略管理、市場營銷、客戶價值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出全方位的信息,為企業的變革轉型、新興業務發展提供一定的技術依據。財務改革創新可以采取管理手段來實現,例如建立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可以使得企業通過財務信息共享,統計并規范人員信息和財務數據,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企業低成本的管理,還有利于避免很多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還可以對資金進行集中的管理和支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節省了籌資費用,集中化的模式也增強資金調動的靈活性。當然,財務改革創新離不開財務職能本身,任何手段都要以財務職能為中心,以企業戰略為背景,以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如此才能進行財務改革的有效實施,促進企業經濟發展。
(6)加強企業內部體系建設
企業內部監管建設,對于開展財務會計工作十分重要,開展財務會計工作,要嚴格遵守會計準則,落實內部規章制度,在工作中不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同時,要建立崗位分離的人員分工工作的體系,保證工作之間互相不兼容。還需實施崗位監督責任制,責任到人,加強監管力度,制止貪污公款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在財務風險制度管理方面,可以組建風險評估小組,小組內有著一套完善適應企業自身的風險評估標準,以此研究企業未來所面對的風險,從而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內部審計人員是監管部門的核心力量,企業要加強對其綜合素質的培訓,確保內部審計的嚴密性,同時在審計時要有效進行信息溝通,保證審計的正確性和全面性。
結語
經濟新常態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經濟發展和財務會計制度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很大的機遇,所以企業要積極應對挑戰并抓住所帶來的機遇。因此,經濟新常態下對財務會計工作的創新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穩步發展,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因此企業更要進行企業改革,進行財務會計工作創新轉型,財務型會計逐漸轉變為管理型會訓,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得企業在市場中不被淘汰,改善企業部門的綜合水平,創造一個穩定、高水平的財務會計C作氛圍,促進企業經濟建設,從而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1]魏春紅.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財務轉型探討[J].中國總會計,2015,(5):36-37
[2]吳少芬.新常態下做好財務工作的探討[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5,(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