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 姚本先 謝威士 張妍妍
摘 要:興趣是個體主動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并經常從事某種活動的個性傾向。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中小學生的興趣現狀進行調查,了解中小學生興趣的現狀與特點。結果表明:中小學生對興趣的自我認知還是比較積極的。中小學生的興趣表現出內發性與價值性、隨意性與目的性、個性與社會性的特點。
關鍵詞:中小學生;興趣現狀;調查
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出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全面發展是個性發展的基礎,個性發展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選擇性發展。廣泛的興趣是學生多方面發展的平臺,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了生長點。興趣是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強大動力,它能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熱情飽滿的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雖然家庭和學校都注重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和教育,然而在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是往往關注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而對其他方面的興趣關注較少,更少有人關注小學生、中學生和高中生興趣的發展變化,缺乏對學生興趣的有效引導。所以,關注中小學生興趣的發展變化,了解中小學生興趣的現狀與特點,對學生價值觀和核心素養的養成有很高的實效性。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合肥市選擇小學、中學和高中各一所,對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的整群隨機抽樣,發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561份。小學227人,初中146人,高中188人。
二、結果與分析
1.關于中小學生對興趣的認知
注:表中數字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從表1可以看出,中小學生對自我興趣廣泛的認同人數比例,并不是隨年級升高而逐漸降低,而是高中生認同比例最高(70.2%,同意和非常同意比例之和,下同),其次是小學生(65.6%),再次是初中生(52.5%)。關于有必要擁有興趣愛好,高中生認同比例(83.5%),初中生(78.1%),小學生(78.4%)。高中生在注重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的人數比例上依然最高(62.7%),其次是小學生(56.8%),再次是初中生(49.3%)。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同意自己的興趣愛好會伴隨自己一生的人數比例依次升高,分別為63%,63.7%,7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小學生興趣的隨意性較高。初中生處于中等級別的比例高于小學生和高中生,說明初中生對自身興趣認識的動蕩性較強。這可能和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關。初中階段是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被動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1]
2.關于中小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
2017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課外活動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學生課外生活質量,課外活動有廣泛的內容和靈活多樣的形式,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可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長。
注:因為是多選題,所以百分比之和大于100%,下同。
總體來看,中小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依次是文娛活動、體育運動、科技活動、社交活動、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但各學段也有差異,小學生感興趣比重最高的課外活動是體育運動。初中生和高中生感興趣比重最高的課外活動均是文娛活動。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課外活動對娛樂類感興趣的比重依次升高。已有研究表明,中小學生課外活動娛樂性趨勢明顯。[2]他們對社交活動的興趣也是依次升高。說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社會性發展逐漸增強,越來越注重人際交往,希望與他人溝通交流。
3.關于中小學生感興趣的休閑活動
盡管中小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但勞逸結合是實現持續發展所必需的。有研究表明休閑活動能影響學生的心境狀態。[3]學校和家長既要看到休閑活動的積極作用又要加強學生的休閑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從表中可以看,中小學生感興趣的休閑活動前三位依次是游玩、閱讀、上網。小學生和初中生最感興趣的休閑活動是游玩,高中生則是上網。盡管中小學生普遍都有鍛煉意識,但是在休閑時間選擇去鍛煉的人數比例并不高。良好的閱讀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進行調查發現,小學生對漫畫感興趣比例最高(51.5%)。反映了小學生的興趣與對象直接相關,具體、形象、色彩豐富的內容最能吸引他們。初中生對科幻類感興趣比例最高(52.1%)。高中生對文學感興趣比例最高(56.9%)。說明他們開始注重課外讀物內容的豐富性、邏輯性和語言文字的描述。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學生思維特點是能夠進行抽象思維,初中生的思維已經逐漸由具體形象為主轉化為抽象邏輯為主,但水平還較低,處于過渡期,到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會進一步發展。
通過歸納學生對原因的描述發現,中小學生之所以對某一事物或活動感興趣最主要的是喜歡、有趣、好玩、有意思、放松。其次是認為可以鍛煉身體,保持身體健康。再次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交朋友,個人擅長,這主要體現在高學段。喜歡、擅長反映的是學生自身是影響其對某一活動感興趣的因素,是對主體內在需要的滿足。有趣、好玩、有意思表明客體是影響學生興趣的一個因素,目的是從某一事物或活動中得到樂趣。身體健康、提升能力、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交朋友、放松反映的是興趣的作用價值也是影響學生興趣的因素。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當代中小學生興趣的內發性和價值性
中小學生對某一事物或活動感興趣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喜歡,體現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情感,具有內發性。有時還會考慮該事物或活動的作用價值和意義。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培養能力等,體現的是學生對興趣對象的價值追求。
(2)當代中小學生興趣的隨意性和目的性
隨著年齡、認識和能力的增長,中小學生興趣的隨意性依次減低。小學生對某一事物或活動感興趣的目的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學習和鍛煉身體兩方面。而初中生和高中生則還較多體現在社會交往,發展各種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等。
(3)當代中小學生興趣的個性和社會性
興趣雖然作為人積極主動認識某一事物或參與某一活動的個性傾向,但人是社會中的人,總要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參與社會活動,興趣的社會性是中小學生對某一活動或事物產生興趣的重要原因。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注重與他人團結協作,和諧相處。杜威指出“對別人、對他們的活動和目的的強烈的興趣,是使個人的活動更開闊、更豐富、更有啟發作用的自然源泉。”[4]
2.建議
(1)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差異
從調查結果看,中小學生的興趣在年齡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方面的興趣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發展不同,教育者應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抓住關鍵期。尊重學生的選擇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育管理和教學評價中,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而要采用多元化方式。學校里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教師要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抓住瞬間教育資源,及時有效的引導學生興趣的發展。
(2)科學規劃設計,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
從調查的學校中了解到,盡管學校開設了一些社團活動和校本課程,但仍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一是學校某一社團或校本課程報名人數過多但師資力量不足導致無法全部接納;二是學校開設的活動或者校本課程中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為解決以上問題,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加強師資力量的投入,注重一專多能型教師的培養,實現教師的多元化發展,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高校資源,與社會和高校建立合作機制,豐富活動和課程的內容,提升質量和吸引力,突出活動和課程的特色與魅力,引導學生的興趣向多方面發展。
(3)整合教育力量,強化家庭學校社會協同作用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配合。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多交流和談心,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尋找孩子的興趣源,理解孩子,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引導孩子有價值有意義的興趣的發展,鼓勵支持孩子。社會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建設有助于中小學生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學校要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和幫助,獲得更多的校外活動基地,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走出校門,近距離的接觸他們感興趣的內容,發展興趣,促進成長。
參考文獻:
[1]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2]陳傳鋒、王玲鳳、陳漢英等.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教育研究, 2014(6):109-116
[3]高飛、張林.中學生休閑活動與心境狀態的交叉滯后分析[J].心理研究,2014,7(6):75-79
[4]杜威、趙祥麟、任鐘印、吳志宏.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王俠(1988—)女,合肥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