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娜
財政支出的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特殊的政府管理行為,預算績效管理從科學的角度運用相關的評價對財政的支出進行綜合分析,且將得出的結果運用載下一階段的預算編制,從而經濟、高效的使用和分配財政資金,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政府管理效率。
財政支出 績效管理 問題 建議
加強財政支出的預算績效管理,是推動政府由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變的重要一環,也是政府部門加強管理的一種消費管理的一種方式,各級部門強化責任意識“花錢”的同時可以促進形成追責問效的管理。不僅如此,這種對預算和支出的把控有有利于建設廉政型的機構。
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注重結果。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投入,而是作為一種政府管理行為,更加注重滿足社會需求,關心公共財政支出公共財政支出的效果,以期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二是將政府部門的中長期預算具體化。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的中長期戰略目標通過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細分,實現目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鼓勵創新和節約。由于預算的基層管理者掌握更多關于財政支出的信息,能夠促進支出預算的實現,因此應適當加大其裁量權及對其的激勵措施。四是注重科學化和民主化。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管理不再只是財政部門的職責,而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及社會公眾參與。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財政人員的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取得了相應進步,我國的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如管理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預算績效管理范圍不斷擴大,行使相關職能的管理機構更加健全,財政資金支出效益大大提高等,但是存在的問題還是很顯著的,需要不斷的加強和完善相關的措施。
我國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績效管理認識程度的缺失
長期以來,傳統的投入控制性預算管理理念一直占主導地位,“重投入、輕績效”的傳統觀念仍沒有改變。很多公共部門及工作人員對績效管理雖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工作中習慣性的認為財政資金只要按規定使用即可,其使用效率或者社會效益與自己無關,對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的績效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再者,有些部門對于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認識還不到位,對績效管理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績效評價上,未處理好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之間的關系,出現舍本逐末的問題。
(2)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夠充分
目前,績效評價機制處于摸索階段,不夠合理,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欠佳。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預算績效評價報告質量差別較大,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適用性也有待驗證。評價結果并沒有真正與下一階段財政預算的編制和管理和加強公共部門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而僅僅作為反映問題和情況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3)評價結果不具備約束力
很多部門普遍存在一評了之的現象,針對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流于形式,這種情況不僅導致評價結果難以應用,而且直接影響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權威性。
一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成績、問題與相關責任與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各環節相關的責任人脫鉤,無法形成直接約束,無法發揮評價結果在管理投資項目和分配預算方面的制約作用和參考作用。二是,未能體現評價結果與資金預算安排掛鉤的對應關系,無法達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有效性的目的。
(4)現行績效考評過分強調與結果聯系,忽視了投入和過程兩個重要的環節。
現行試點地區的績效考評,還停留在績效考評的初級靜態管理階段,沒有進行更為重要的動態管理,只是以對支出結果進行考評為主,看支出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忽視了對過程、投入、結果、效率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考評,對財政支出的績效管理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完善我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的建議
(1)樹立預算績效管理理念
打破“重投入,輕績效”的傳統理念,把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的理念貫穿于財政預算管理的始終,改變以往只重視投入而忽視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和結果的局面,切實做到事前有目標、事中有管理、事后有評價。通過管理系統的不斷循環運作,推動績效管理的流程再造,不斷完善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的目標、管理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同時,通過強化公共部門的責任意識,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斷提高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2)注重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
績效評價的結果不僅是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落腳點,也是下一個預算年度良好的起點。為實現對評價結果的充分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向各主管部門通報績效評價結果,發現預算管理中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處理;二是,建立績效管理數據庫,通過數據的上傳和傳遞,最終實現信息共享;三是,對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公開和公示,這樣一方面體現了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財政支出的透明度,便于社會監督;四是,將評價結果與下一階段的預算掛鉤,從而促進各部門實現財政支出預算的績效化。
(3)增強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
財政支出績效管理,一方面是考核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發揮績效考評對決策的參考作用,深化預算改革,帶動政府公共支出的良性運行,使政府公共支出在遵循程序透明、花費經濟、效益顯著的原則下進行。績效評價結果是評價各單位財政工作以及各責任人業績的有力證據,這一重要性決定了績效評價結果應列人審核程序中,將此作為財政信息庫的組成部門,完善財政支出的結構,便于為今后財政預算的編制提供信息依據。
為了提高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就要規定評價工作結果的目的、程序和范圍,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強化對評價對象的制約力。任何一項制度的全面高效的實施都需要相應的獎懲激勵制度作為保障,筆者認為財政支出的績效管理制度也不應例外。可以采取多種激勵方式,如對績效考評較好的單位可以增加資金分配額、擴大使用的權限、提高資金自由調配的權力;在財政部門和支出單位之間進行“節省分成”;對相關人員進行獎勵等。對于考評較差的單位則可采取相反的措施:如限制單位財政支出的權限、減少單位財政支出項目和資金數額等。通過這些獎勵和懲罰的辦法促進各單位提高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和高效性,讓政府各部門加強重視程度,對資金使用嚴格把關,改變目前財政一家把關的現狀。
(4)完善績效考評內容,關注動態過程。
績效考評要實現對結果進行考評,這只是其中的一個要求,美國等國的財政支出績效管理發展到目前比較成熟的水平歷經了幾十年的時間。我國現處在發展起步階段,要實現從靜態管理到動態管理,從結果考核發展到包括對投入、程、結果、效率等全程的考核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們應該盡量縮短這個過程,集中力量爭取在較短時間全面推展這項工作。從項目規劃起就應對可行性、預期結果進行考評,同時財政部門在早期就需要參與到項目當中,實現從規劃、立項、實施、到結果的全過程跟入,及時了解最新變化,掌握動態情況、實時修正相關指標、合理控制項目投入,爭取達到最優效率。
在當今社會,提倡節約型的建設財政投資和預算更是不可或缺的,財政這個重要的“節約點”,它的效用和功能,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的深人持久開展,關系到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更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只有運用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績效的內在原則,對財政支出行為過程及其效果進行的科學、客觀、公正的衡量比較和綜合評判等一系列活動。,才能實現對財政支出每一分錢的充分利用,獲得“好鋼用在刀刃上”的財政支出超值回報。
[1]張維平.我國推行績效預算管理的思考[J].當代財經,2005,(2).
[2]李燕,王宇龍.論績效預算在我國實施的制度約束[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6).
[3]劉明,歐陽華生.深化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問題、思路與對策[J].當代財經,2010,(4).
[4]劉興華.我國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甘肅科技,2007.(9).
[5]劉邦凡,王萌,李明達.論我國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管理[J].管理創新,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