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酉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得到十分迅速的發展,外貿依存度逐年提高,貿易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越來越顯著。文章基于我國1980年至2016年的經濟數據,在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與GDP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出口貿易總額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而進口額寫經濟增長負相關。最后對我國未來的經濟和貿易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進出口貿易 經濟增長 實證分析
引言
由于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強以及資源稟賦效應,國際分工越來越深化,地區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隨之而來的是國際貿易的高速增長。發達國家一邊享受發展中國家低廉的資源與勞動力,一邊賺取超額收益的同時,也將先進的技術帶給了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通過對外貿易,吸引外資與先進的理念,大力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提高本國福利水平,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20世紀80年代以來,得益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發展,其中對外貿易規模的迅速增長尤為引人注目,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改革開放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猛,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570億元到2016年的24.33萬億元,貿易總額在三十多年間增長了425倍。與此同時,GDP從1980年的4587.58億元到2016年的74.35萬億元,增長約160倍。此外,進出口額占GDP比重也由1980年的12.42%增長至2016年的32.73%。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對外貿易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然而像中國這樣經濟體量巨大的國家,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過度依賴對外貿易的方式絕不是可持續的,因為研究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探尋二者之間的規律,對于制定相應的對外貿易政策以及未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方針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文獻綜述
目前關于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非常多。Rubina Vohra( 2001)運用回歸分析法、采用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五個亞洲國家1973-1993年的年度數據,分析出口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認為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中等收入國家,出口在經濟增長中起重要作用,而在低收入國家表現不太明顯。Jacint和Manuel( 2004)采用西班牙1910-2000年的年度數據,并將其分為兩個階段- -1910-1960年和1961-2000年,分別探討出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經過分析認為不管是在哪個時期,經濟的高速增長都可以有力的帶動各部門的出口擴張。董秘剛( 2000)使用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發現,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很顯著,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較出口要稍微大些。王淑慧( 2005)以國內經濟為研究對象,經過對1978-2003年的進口額和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協整檢驗后指出,進口對經濟產生的推動效應不次于出口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應將進口和出口等量齊觀。崔曼( 2009)選取1980-2006年的GDP和進口額為研究對象,借助進口彈性、進口依存度、進口貢獻率、進口拉動率等多個指標,實證分析了GDP與進口額的關系,指出,進口額總能對經濟產生正向的作用,而且短期作用效果較長期的效果弱。張兵兵( 2013)運用回歸模型以及CF濾波分析等方法,根據1952-2011年的數據進行研究,指出只有出口總額與GDP增長有顯著相關關系,只有是出口是促進我國GDP增加的正向因素。
綜合來看,在一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中,進、出口額是眾多學者所考慮的變量,而依據傳統經濟理論,國內生產總值按支出法可表示為Y-C+I+G+X-M,也反映了經濟增長與進、出口額間的關系。然而實際經濟社會中一國的外貿發展對經濟增長有多大的推動,經濟增長是與進口額還是出口額有關,本文將通過實證分析進行研究。
我國外貿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1)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
在假定其他因素對經濟增長影響不變的前提下,采用出口額與進口額作為外貿發展的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經濟增長的指標,以此來研究外貿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其中,出口額、進口額、GDP三個指標分別用EX、IM、GDP來表示。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與海關總署,選取了我國1980至2016年間的GDP、出口額與進口額。
(2)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對時間序列數據GDP、出口額、進口額進行平穩性判斷。首先對GDP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GDP的單位根檢驗值都大于1%、5%、10%三個顯著性水平下單位根檢驗的臨界值,均未通過檢驗。
對GDP的一階差分序列做單位根檢驗,得到檢驗數據如表2所示。
結果顯示,dGDP即GDP的一階差分序列的單位根檢驗值依舊大于1%、5%、10%三個顯著性水平下的單位根檢驗的臨界值,所用序列還未平穩。因此繼續對GDP的二階差分序列做單位根檢驗,檢驗數據如表3所示。
結果顯示,d2GDP即GDP的二階差分序列的單位根檢驗值小于1%、5%、10%三個顯著性水平下的單位根檢驗臨界值,說明該時間序列數據數據平穩,通過檢驗。
采用同樣的方法,對EX、IM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得出EX、IM在二階序列不存在單位根,通過檢驗,檢測結果見表4。
(3)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
三個變量在二階差分后是平穩序列,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下面進行協整分析。
從經濟理論出發,可以將經濟增長與進口、出口之間的函數寫為:
GDP= β0+ β1EX+ β2IM+ε
下面估計該系統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VECM),得出協整方程,見表5。下面檢驗VECM模型的殘差是否存在自相關,結果見表6。
結果顯示,可以接受“無自相關”的原假設。
若直接用多元回歸法估計此長期均衡關系,可得到歸回模型:
GDP=3335.478+ 5.05EX - 1.221M+ε
其次,檢驗殘差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7。
結果顯示t檢驗值小于1%、5%、10%的顯著性下的臨界值,說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GDP、EX、IM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4)結果分析
從回歸分析中可以得出出口額( EX)的系數為5.05,表明出口額與經濟增長呈正向關系,且出口額每增長1個單位,就會使經濟增長5.05個單位。進口額(IM)的系數為-1.22,說明進口額與經濟增長負相關,且進口額每增長1個單位,將會使經濟總量減少1.22個單位。
總結
分析我國1980年至2016年的進出口額與GDP數據,一方面可以看出出口額的增加有利于GDP增長,而進口的增加則會減少GDP,這與傳統的理論一致。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出口額對經濟的影響較進口額對經濟的影響而言要更大一些。因此從改善外貿的角度來看,首先要優化進出口結構,在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的同時,對自身產業結構進行升級,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逐漸摒棄低附加值的產業,向高端化制造業、服務業轉變,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其次,鼓勵本國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促使我國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強我國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也會反作用于我國的經濟,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創新,所以我國政府要支持具有自主創新品牌產品的出口,加快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建立有效合理的政策支持體系。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出口的增加對GDP的增長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說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很依賴于出口。然而當前世界范圍內需求減少,對我國的出口帶來很大的壓力。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我國居民對進口的需求也會增加,從而對GDP的增長產生壓力。因此我國不能再把目光聚焦在出口上,必須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內需。為此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鼓勵發展有前景的行業,增加居民財富。另一方面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打消居民后顧之憂,逐漸縮小貧富差距,保持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
[1]胡靜.江蘇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57-63.
[2]廖進中,鄧海濱.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的實證研究[J].預測,2006,01: 22-26.
[3]李玲慧.外貿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科學決策,2010,03:10-22+42.
[4]范柏乃,王益兵.我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4, 04: 8-13.
[5]周建萌,陳瑤.中國進出口貿易對GDP影響的實證分析[J].企業導報,2012,16: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