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艾軒
本研究基于當前人口老齡化、高齡化趨勢加劇以及患有長期慢性疾病老年人數量增多的大背景下, 在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社區照護體系的有益經驗之下,探討如何更加合理地將醫療資源和養老服務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而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養老 國際比較 醫養結合
問題的提出
伴隨著“銀發浪潮”的到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再一次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焦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總人口超過13.6億,其中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2.1億,占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人,占總人口的10.l%。這兩項指標都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人口老齡化的“紅線”。按照專家預測,大約再過2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就將突破3.5億,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會再低于這個數字。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家庭養老的結構出現了“小型化”“核心化”的模式,年輕一代勞動力無暇照顧家中的老人,且養老機構的服務和數量遠遠低于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養老模式的選擇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焦點。
國外相關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的實踐
(1)美國的PACE(program of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計劃
1.服務主體及對象:
服務主體主要是PACE中心的醫務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該團隊人員主要包括全科醫生、護士、藥劑師、理療師、社會工作者以及負責運轉的工作人員。這是一個多學科、較為全面的工作團隊,它不僅為患者提供基本的醫療、護理服務,而且會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評估并開展討論,以指定最適合患者的醫療方案。其服務對象需具備以下條件:①年齡在55歲及以上;②居住地點在PACE的服務區內;③經由醫療救助機構鑒定為符合所在州入住護理院標準;④自愿參加,加入PACE后只能接受該中心內工作人員及醫療機構的服務。
2.服務項目:
PACE的主要服務項目包括基本醫療護理服務、康復服務、營養咨詢服務以及社會支持服務等。除此之外,還會為患者提供一些特色服務,如定期為患者進行健康評估、營養評估以及用藥管理等,從而及時調整患者的醫療護理方案。PACE的另一個特色服務就是提高生活質量、進行臨終關懷。有研究數據表明,PACE中心的患者平均年齡為80歲,人均患有7.9種疾病且有3種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限,平均生存期為2.5年。 因此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階段,PACE中心在關注其生活質量、盡力滿足其健康愿望,使其能夠在愉悅的狀態之下度過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2)英國的社區照顧模式
1.服務主體及對象:
在社區照顧出現之前,主要是由中央醫療服務總局負責對有長期照顧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和福利。之后相應“去機構化”的呼聲,社區照顧尤其是“在社區內照顧”的理念出現并被付諸實踐,照顧的責任逐漸由中央醫療服務總局轉移到各地方社會服務局的直接管轄;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英國的社區照顧經歷了從“在社區照顧”到“由社區照顧”的轉變,而由于保守黨執政控制財政的理念,地方服務局也不得不直面資源短缺的現實,也使得社區照顧在某種程度山再次回歸到家庭照顧的時代。社區照顧主要以服務有長期照料需求的老年人為主。
2.服務內容:
英國社區照顧分為“在社區內照顧”和“由社區照顧”,體現的是正式照顧資源(政府、機構專業人員等)和非正式照顧資源(家人、親友、鄰居、志愿者等)之間的配合。“社區內照顧”是指政府直接干預并有制度和法律體系的規范性的養老照顧。一般由政府、公益機構等正式組織提供,照顧者都是經過相關機構培訓的專業或半專業服務人員,在社區內的養老服務機構接受專業工作人員的照顧,如老人日間護理服務中心、老人護理院等,是從補救性的角度為老人提供照料服務。“由社區照顧”是指通過血緣關系或道德維系的沒有政府直接干預的非規范性養老照料,是從預防性、發展性的角度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務。老人社區照顧的具體形式有由地方政府出資興辦社區服務中心、開辦社區老年公寓、家庭照顧、設立短期護理機構一一暫托所、上門服務以及開辦社區老人院等。
對西方發達國家實例的評述
(l)強化政府職能的同時,要將權力下放,鼓勵多方參與到老年人福利的建設與提供中來,即在全社會構建出一個多元化老年人的福利體系;并且可以適當地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2)加強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強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頂層設計與基層實施二者有效結合。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美國、英國社區養老服務事業取得成功的經驗之一。健全對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制度,是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法律保證,也是實現老有所養的基礎。
(3)完善社區服務體系與規模層級,加大對醫療資源的引用與投資力度,力爭為社區體系中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水準的服務。西方發達國家強調按個人要求設置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根據不同類型的服務采取不同的工作手段,解決各類不同對象的問題。
[1]陳鵬:《國外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開展狀況及啟示》,《中國護理管理》,2013年11月,第13卷第11期
[2]成秋嫻、馮澤永:《美國PACE及其對我國社區醫養結合的啟示》,《醫學與哲學》,第36卷第9A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