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男 王帥
民族文化資源作為民族地區特有的資源優勢,以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為載體,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銅仁地區開發民族文億資源的有利條件、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合理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從而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思考建議。
民族文化資源
旅游經濟銅仁地區
銅仁地區開發民族文化資源的有利條件
(1)具有獨特的開發優勢
1.資源優勢。銅仁地區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各類文物古跡200余處,有銅仁龍舟藝術之鄉、思南花燈藝術之鄉、德江儺戲藝術之鄉、印江書法藝術之鄉等獨具特色的藝術文化和人文風情旅游資源。此外,長期以來,銅,地區受到巴楚文化的多重浸潤和滲透,形成了地域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的土家、苗、侗等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品性。
2.區位優勢。銅仁地區地處貴州高原東部,武陵山脈中部,東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地區毗鄰,南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壤,西與貴州省遵義市交界,北與重慶市渝東南邊區相連,是連接中原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和橋梁。隨著滬昆快速鐵路、銅仁鳳凰機場及烏江航運碼頭等一批現代交通基礎設施的相繼建成,銅仁地區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2)擁有良好的發展機遇
1.市場機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民眾具有了外出旅游度假的愿望和能力。國內外游客對少數民族的傳統風情文化非常感興趣,都想體驗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體驗旅游已成為國內外旅游的時尚,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睞。
2.環境及政策機遇。從國家來看,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傾斜,國家將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旅游環境的營造投入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資金。從地方來看,銅仁地區將抓住、用好、用活武陵山經濟協作區規劃、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國家人才發展戰略以及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等新機遇,緊密結合自身優勢,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動力。
銅仁地區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少總體規劃,沒有真正體現民族特色
在資源開發上,由于開發主體不同,開發指導思想不夠明確,缺乏系統的整體開發規劃。旅游景區、景點分布不集中,景區缺乏統一規劃,景點開發各自為陣、分散經營,區域之間、部門之間缺少有效合作,再加上景區、景點建設存在盲目性,資金投入分散,從而導致了銅仁地區大部分景區、景點長期處于規模較小,檔次較低的局面。此外,各個景區、景點的民族風情特色及內涵豐富的民族文化,并沒有充分展現在旅游者面前。由于旅游產品單一,給旅游者展示的只是一種單調的自然風景和乏味的所謂“人文景觀”的拼湊。
(2)宣傳促銷力度不夠,旅游品牌知名度低
旅游產品不是簡單的物質商品,旅游者對產品的了解并產生旅游動機,要靠各種媒體的有效宣傳。旅游產品的不可轉移性的特點決定了在旅游市場上,促銷的重要性超過其他商品市場。而銅仁地區的民族文化旅游宣傳促銷力度顯然不夠,缺乏多元化促銷手段。在品牌宣傳上,作為個性的旅游產品品牌包裝推介不夠,主要表現為品牌宣傳意識不強,策劃不力,缺少有價值的、內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旅游個案宣傳,從而導致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不能充分體現其旅游價值。
(3)旅游專業人才匱乏,服務質量偏低
目前,銅仁地區旅游業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旅游業的經營管理、中英文導游、民族文藝表演、民族歷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緊缺。整個旅游服務體系還存在著經營管理不善,服務質量不到位、接待服務水平低等問題,許多新開發景區、景點的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業務培訓又跟不上,難以優質的服務為游客提供理想的旅游環境。更為重要的是,目前銅仁地區具備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能力的人才相當缺乏,由于當地高校的旅游專業把重點放在了導游業務上,導致大多數景點缺少具有旅游產品開發能力的工作人員。
開發民族文化資源以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建議措施
(1)做好開發規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在開發規劃上,要有長遠的眼光和科學的態度,合理配置文化旅游資源。規劃的編制起點要高,要有超前意識和科學的態度,要精雕細琢,可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聘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規劃的制訂。在做好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規劃的基礎上,要想讓旅游經濟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一定要突出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特色,要深入挖掘、開發最具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神話傳說、民間藝術、舞蹈戲曲、音樂美術、民間技藝、服飾飲食等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以便向游客推介民族特色文化。
(2)加大宣傳力度,實施名牌戰略
要開展大規模、大范圍的宣傳促銷活動,以提升銅仁地區的旅游形象。首先,應建立和完善政府文化旅游宣傳促銷工作體系,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各方聯動、市場化運作的宣傳促銷工作格局。其次,政府必須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爭取權威媒體特別是海外知名媒體和海外旅行商的介入,多層次地對銅仁地區的文化旅游進行包裝宣傳。再次,應借助文化名人大力宣傳和推介銅,仁地區的民族文化旅游。要采取外聘內聯的方式,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銅仁文化旅游宣傳網絡,以此提升銅仁在外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重視人才培養,提高服務水平
民族地區發展旅游經濟所受到的制約因素較多,要解決“瓶頸問題”,關鍵是人才。人才的培養可以與高校合作,建立不同類型的培養、培訓基地,同時不失時機地引進急需人才,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和機制。銅仁地區只要在擁有相當數量高素質旅游專業人才的基礎上,積極定位和發展好旅游城市多功能的旅游服務中心,提高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體系,就一定能讓這座最受網民喜歡的“西部名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1]陽華.民族文化開發與民族地區的發展——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22(2).
[2]趙文廣.論民族資源開發與保護[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7,(2)
[3]楊勝雄.關于發展銅仁地區旅游文化產業的思考[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