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綠色金融B經成為時下的詞匯,它已經成為了解決我國當前的環境問題,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手段。本文擬依據關于政府介入市場的兩點思考,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分析綠色金融,從而提出發展綠色金融的建議。
綠色金融
命運共同體 政府 市場干預
綠色金融簡介
“綠色金融”的誕生起源于生態銀行。1988年春,世界上首家以保護生態為目的的銀行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金融中心在法蘭克福成立。其主要經營自然和環境保護信貸業務,促進生物和生態事業的發展,由于其主要業務很“綠色”,因而又被外界稱為綠色銀行,自此可持續發展深入人心,綠色金融概念也隨之到來。
關于政府干預經濟的兩點思考
在實際情況中,政府干預經濟并不像經濟理論中寫的那樣,它具有現實下的獨特性,傳統理論將綠色金融單純看做政府干預經濟的方式便不能成立,下文通過政府干預經濟的分析引出應如何看待綠色金融。
(1)政府和市場間的邊界是模糊的
經濟學理論認為:當市場失靈時政府介入市場,由政府來解決市場依靠自身所無法解決的環境污染和資源配置問題,政府依靠市場所不具備的強制力可以很好的干預市場,從而實現帕累托最優。上面的敘述中存在著一個假設前提: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是清晰的,但現實中,這個邊界往往是模糊的,而且是移動的。
市場和政府邊界模糊在現實中就可以得到證實。例如,政府是要收稅,稅收便將政府與市場聯系到了一起,因為市場的好壞決定著稅收的多少,有稅收的這條連接線,政府不可能完全放任市場自行的去發展,畢竟每個政府不可能完全的“大公無私”,還要運用稅收來做出政績,彌補赤字等等。這種粘連都使得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未必清楚。另外每次經濟危機的發生,在很長時間內政府往往不知所措,不了解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在哪,也不了解作何舉措來應對危機。若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清晰,政府作為市場的一個旁觀者可以像一個醫生那樣很好的診斷出經濟危機的癥結在哪來對癥下藥,但現實情況往往不是這樣,還由于市場結構的錯綜復雜性,政府不可能與市場劃分出清晰的邊界。所以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時模糊的。
(2)當今政府干預市場時所采用往往是市場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由于自由市場機制是最好的調節經濟進行資源配置的手段,除了在特殊情況下之外,市場往往比政府更聰明,且政府干預并不是每次都能獲得成功,政府干預經濟的手段也在變得越來越聰明一利用市場機制來干預市場。
例如,在亞丁灣護航領域上,美國最近通過黑市公司保護美國船只通過亞丁灣而不是用自己的海軍來進行護航;在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后,美國通過安保公司來保證美軍撤離后和秩序與和平。這是典型的用市場手段來達到目的。
從政府干預經濟的兩點思考的分析得出,政府干預經濟的實際情況并不像經濟學假設的那樣成立,因而“綠色金融”也就不能像經濟學分析的那樣單單把它看做一個市場失靈政府干預經濟的手段。由于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上的依賴、共生的關系,需從認識上,道德上和教育上來看待綠色金融,這樣才能形成其發展的不竭動力,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一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
(1)從人與自然辨證關系的角度看綠色金融
人與自然的辨證關系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承認自然的客觀優先性;自然規律體現在人的社會活動中;自然是個系統,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必須尊重自然規律。人類需要在生存的前提認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若肆意榨取自然資源,破壞自然也將威脅人類生存。
自然是人無機的身體這個觀點簡單明確的闡述了自然對人來講不再是外在的存在這個觀點,而是不可分割的,緊密相聯的另一種身體。環境污染嚴重侵蝕著人的無機的身體,也威脅著人的精神世界的質量和審美的質量,人與自然是一種命運共同體,綠色金融從這個角度來說是維系這種命運共同體的有效手段。
(2)綠色金融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和歷史觀
實踐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只有通過實踐,人與自然才能發生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才產生了密不可分的共同體。馬克思主張,人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正確的認識客觀事物,了解事物的價值,探尋事物的本質,停止了實踐活動,人類既不能生存也不能發展,這是因為人的生物性和自然性。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既改造自然,又要尊重自然,有所為,有所不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三大實踐活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也是綠色金融存在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指出:“歷史是從兩方面來考察的,這兩方面分別是自然史和人類史,兩方面密切的關聯,自然史和人類史就是相互制約的。這就又進一步揭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看待綠色金融就不僅僅是一種政府調節經濟的手段那樣簡單了。綠色金融應當從社會關系中生態文明的重要層次來看待。加強正確歷史觀的普及,在全社會形成共識,在市場上不合格的企業在長遠來看會難以生存,以保護環境為己任的企業會得到認同,從而使綠色金融得到發展。
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由于政府干預經濟的情況并不與經濟理論中所描述的完全相同,不能將綠色金融僅僅看做是政府干預經濟的一種手段,而應該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看待,將它視作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手段。因而發展綠色金融,不僅要在短期內通過政府干預經濟來進行大力的推行,還要在長遠的角度努力在社會中建立相應的環保共識,加強環保概念的普及和教育。當社會中環保概念在社會達到廣泛共識后,綠色產業將會得到社會廣泛支持,相應的綠色金融的規模也會不斷的發展壯大,這樣不僅避免單純政府干預的效率低下問題,也可以人與環境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實現經濟與環境的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1]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李曉西,夏光,蔡寧.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J].金融論壇,2015, 20( 10):30-40.
[2]馬駿.論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J].金融論壇,2015, 20( 05):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