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周曉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法》正式將承包經營戶作為承包經營權主體,賦予了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給予農民在使用土地、利用土地、投資土地的過程中的保障,給予我國億萬農民生存s發展的希望。然而,制定法律僅僅是我們走出保護農民權益的第一步,伴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出現,與其相關的糾紛就從未間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是農村經濟制度發展過程中絕對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如何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農民的三方關系,保障農民生活,防止農民權益受到侵害。
農村土地承包法
土地承包經營權 利益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不僅是一項關乎農業利益、農民權益保護的經濟制度,而且是直接影響農村穩定甚至政權基礎的政治制度。隨著國家基本農業政策的調整、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以及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給農民帶來財富增長的同時,也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層出不窮。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本內涵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為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對其承包的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
(2)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目前狀況
即使法律對承包方、發包方的權利義務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只要有一方未依法實施權利、履行義務都會使雙方的平衡關系發生變化,產生糾紛。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整體有上漲趨勢,2014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判決數為8336件、2015年10530件、2016年18839件、2017件17619件。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解決機制
(1)立法
雖然《農村土地承包法》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障仍然存在缺陷。首先,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律性質模糊、界定不清:雖然法律已經正式賦予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提高農民生產生活保障,在保障農民權益、農業利益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承包權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無疑會對司法實踐和操作造成混亂。(陳彥彥,2005)并且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究竟應當界定為債權還是物權,長久以來并無定論,最終司法實踐中只能以違法合同從而承擔債權責任了事。其次,法律沖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自身在條款的相互關系和嚴密程度上存在著先天不足,并且在某些方面和《土地管理法》存在沖突、無法呼應。最后,立法上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被侵犯后的懲罰力度不足、懲罰措施不完善。法律上只是規定“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幾乎沒有對刑事責任做出規定,這很可能導致農民喪失信心,認為自己權利被侵害后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并且這些民事責任,雖然在實際中可能成立,但是具體實施、如何監督執行也是很大的問題,從而反映出相關法律沒有威懾力。因此,為了更好的解決農村土地,立法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及時做出與政策相適應的法律解釋。縱觀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制定到不斷發展的歷程,由于政策隨時代背景發生變化,而相關法律有一定的滯后性。這就容易導致,在具體到實例中時,法律條例無法和政策相對應,給司法機關做出裁判造成一定困難。
2.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利性質做出明確界定。由于國家加大了扶持力度,導致土地不斷增值,進而引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不斷頻發。這就決定在司法實踐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侵犯判決不能以違反合同承擔債權責任而了事。
3.完善各相關法律體系,解決內部沖突。如果土地承包經營權相關法律無法形成完整體系,各自之間相互沖突,那具體到實際判例中,法官將面臨究竟應當適用哪條條例的問題,有可能導致最終判例難以服眾,加大司法機關工作量。
4.適當加大侵犯侵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懲罰力度。我國特殊國家性質決定了農民在我國的特殊地位,并且多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核心問題,如果農民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將會引起很大社會問題。因此可以適當提升懲罰力度,增強法律威懾力。
(2)司法
司法機關在國家、集體、農民三者的利益關系中擔任重要角色,一方面為保障農民生活,防止地方政府和發包方侵犯農民利益,另一方面利用農村土地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為避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承包經營權涌人社會,引起社會問題。但是司法機關在具體判例中經常遇到以下難點:一是無法確定訴訟主體,尤其當集體承包或者家庭個人代表簽訂合同時,無法確定其訴訟地位。二是合同效力認定難,當合同本身存在瑕疵,且雙方已經履行部分合同時,如何認定合同效力,是難點。三是無法平衡矛盾雙方利益,且矛盾很難平息。由于矛盾雙方利益難以平衡,在沖突較大的案件當中,想要徹底解決糾紛并不容易。所以司法機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是,審判法官專業化。由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法官組成合議庭,專門審理相關案件,做到案件審理具有針對性,確保案件的審判質量。二是,調解訴訟融合化。調解與民事訴訟相融合,貫穿民事訴訟全程,堅持以調為主、調判結合、定分止爭、維護穩定、實現雙贏的工作思路。三是,訴訟網點普及化。為方便就地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避免給農民造成耽誤生產的經濟損失,充分利用便民訴訟網點,方便群眾進行訴訟。四是,優化審理程序,訴訟解決矛盾。盡量將利益雙方的矛盾當庭解決,在保證案件實體公正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化解糾紛。五是,法律農情結合。法律條例因地制宜,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化解各類糾紛。
結語
《土地承包經營權法》的推出施行是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的一大進步,更是一部為了農村穩定甚至社會穩定的法律。但是一部法律的優劣好壞需要我們到具體實踐中去檢驗,在實踐中所發現的缺陷與不足需要我們及時改正。為了更好的保障農民利益,讓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關系更加穩固和諧,我們立法上、司法上都應當找出應對措施并且不斷進行調整。
[1]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審判實務研究[J].山東審判,187期.
[2]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課題組.當前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應當正確把握的若干原則[J].法律適用,2017: 42-48.
[3]亓宗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律保障研究.2008-06-16.
[4]宋剛.論土地承包權[J].經濟法制,2002.
[5]劉俊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司法裁判的實證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