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瑤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社會上起了一股“創業潮”,為農民工創業者營造7有利的創業環境,但創業有風險,創業失敗者通過總結創業活動中的經歷以及累積的社會資本為就業拓展了渠道。
社會資本 創業經歷 農民工就業
引言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也一直是黨和人民關注的焦點,習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振興鄉村主要是靠人的力量,振興鄉村的理念吸引著大批有志青年,尤其是熱愛家鄉的農民工群體。因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近幾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據統計:2015年四川省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6.3萬人,但創辦企業僅1.6萬個,這說明創業具有風險。創業失敗的農民工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面臨再次就業的難題,之前的創業經歷對就業有沒有幫助?
社會資本與農民工就業
農民工的社會資本是指農民工通過個體及家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獲得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資源。社會資本如何影響農民工就業?社會資本與就業的關系,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頗為豐富,為農民工就業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踐基礎。社會資本與個體求職關系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他強調,在考察個人求職和就業過程中,不能忽略個人的社會資本所起的作用。國外早期學者研究發現,社會資本對就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國內學者研究表明:社會資本聚集了廣泛的社會資源,促進了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彌補了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缺陷,幫助農民工獲得就業信息和機會。社會資本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農民工就業的概率,減少了工作搜尋時間,節約了時間成本[1-3]??傮w而言:社會資本對農民工就業的積極作用得到了國內外學者認可,但從社會資本的具體內容來看,國內外學者對社會資本中的“強弱關系理論”對個人就業影響上產生很大的分歧。國外學者林南倡導“弱關系理論”,認為找到新的工作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不是從關系密切的朋友獲得,而是從關系一般的朋友獲得,社會關系越弱,自我越可能獲取異質性資源,自我越可能獲得好的社會資本;而中國學者邊燕杰等人卻提出了質疑,他們對中國對城市求職者調查發現:中國是一個關系型的社會,社會關系網絡對中國勞動力市場意義重大,強關系起到了主要的影響作用,由此提出“強關系假設”,關系越強,幫助者越有可能為求職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求職者找到合適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就業信息來源也以“強關系型”社會資本為主。此外,國務院課題組2006年調查顯示,農民工進城務工獲得就業機會的最主要途徑是親友和熟人介紹,依靠這種方式獲得工作機會的農民工超過50%[4]。張慶學者通過2年實地調研得出:農民工依靠自己找工作和依靠老鄉介紹尋找工作的比重為45.7%;通過勞動力市場就業和用工單位或中介招工的就業比重為33%,這血調查結果與王毅然等學者的結論也不謀而合,認為農民工就業主要采用個人強關系網絡找工作,尤其是初次工作。
創業經歷與農民工就業
創業經歷對農民工再就業有沒有幫助?關于農民工就業的研究,國內學者主要集中在創業與一般性再就業兩個方面,自主創業是農民工實現就業的一種重要途徑。然而與成熟企業相比,創業企業面臨更多風險,如資金斷流、市場萎縮、制度缺位等,農民工缺乏辨別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而致使創業失敗,為了生存和發展,再次就業是必然的理性選擇。有學者研究認為:農民工創業者的先前經驗、創業經歷調節著其社會資本與機會識別之間的關系。社會資本構成決定著個體所能攝取的信息數量、質量,但這并不意味著攝取相同信息的不同農民工就能夠識別出相同的機會,并不是因為農民工創業者比非創業者知道得更多,而是因為先前創業經歷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民工對所攝取信息的解讀[5]。創業經歷的個體因體驗過機會發現過程而更易于洞察信息價值,從而發現隱性知識,強化其信息警覺性;先前工作經驗與先前創業經歷是強化個體創業警覺的關鍵因素,更容易識別新的機會。因而研究者發現經驗豐富的創業者掌握了有關市場、產品、資源等有價值知識,強化了其發現創業機會的能力,也相應地增加了其再就業的機會。
結語
社會資本是農民工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渠道,能幫助農民工在就業過程中減少時間、金錢等的成本投入,拓展社會資本能有效的幫助農民工迅速獲得較為匹配的工作崗位,此外,創業過程中的管理經歷、銷售經歷、社交經歷等都能提升農民工就業能力,加強農民工職業素質,幫助農民工增加就業收入,因此建議政府部門要著力搭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平臺,拓展農民工的社會網絡,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即便是創業失敗了,創業過程中所收獲的信息與資源也對日后的就業有著極大的幫助。
[1]鄭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一個社會資本的視角[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03):111-118.
[2]宗成峰.社會資本與農民工就業及工資決定的研究述評[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 12( 05):110-113+123.
[3]周玲.社會資本與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
[4]王楚棠,張忐新,高小龍,禹文文.對農民工就業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6,( 02):292+294.
[5]丁冬,傅晉華,鄭風田.社會網絡、先前經驗與新生代農民工創業一一基于河南省新生代農民工創業調查數據的分析[J].西部論壇,2014, 24( 03):26-31.
[6]蔣劍勇,郭紅東.創業氛圍、社會網絡和農民創業意向[J].中國農村觀察.2012,( 02):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