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微時代”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微課、微班會等“微教育”也日趨成為當下教育中的熱潮,引領教育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微班會”擯棄了傳統班會的冗長繁雜、時效性不強、教育成效不佳等不足,起到了“微而有為”的教育效果。
那么,如何在班級中召開“微班會”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目標要“易于達成”
“微班會”目標的制定切不可好高騖遠,主要以短期目標為主,中長期目標為輔,力求通過一次“微班會”能夠讓學生有一兩點所得、所感。例如,召開關于“節約用水”主題“微班會”,讓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每一次班會都不能流于形式,要讓學生有所收獲。因此,“微班會”的目標制定,都應該是易于達成的。
內容要“源自生活”
“微班會”由于時間短,容量小,因此,對內容的選取顯得尤為重要。“高大上”的主題設計因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源自生活的內容,往往對學生更具有教育價值,有利于學生聯系自身進行比照,更富有感染性和教育性。例如,針對學生玩游戲事件召開的“微班會”,可以讓學生現身說法,或講講報紙上報道的生活實例,這樣更能讓學生受教育。
形式要“短小精悍”
“微班會”之所以稱之為“微”,最主要就是其形式短小精悍。傳統班會課,通常會提前搜集資料,甚至找學生排練。從準備到召開,花費時間較長。如果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恐怕早已失去教育的最佳時機。而“微班會”可隨時隨地隨情況召開,無論是解決問題、處理糾紛,還是教育熏陶、暢談人生等,短時間、高效率、靈活多變的開展形式,無疑可以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機,對學生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過程要“以生為本”
“微班會”時間短,教育任務重。要想起到好的育人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參與進去,通過親身體驗收獲教育。在整個班會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班會中的主人,班主任退居幕后。從觀看視頻、圖片,到參與討論,再到談想法、說感受等,都由學生組織。讓學生在參與中受到教育,這種由內而外,發自內心地想要改變自身或者主動接受教育的教育形式,才是德育育人功效的最大體現。
“微班會”,以小而見大,見微而知著。充分利用其“微”與“會”的教育優勢,緊扣教育發展規律,讓“微班會”發揮“微而不微,微而有為”的“微教育”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
編輯點評:
“微班會”,主要是針對一個問題或一種現象而召開,雖然短小,但效果卻是見微知著。通過一節短短的“微班會”,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從微小中收獲大道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班會課不在于形式長短,花樣繁多,能起到好的育人價值才是硬道理,這也是召開一節班會課的核心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