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
摘要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學習水平提高,可嘗試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合理運用評價手段等,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探究來探索實現有效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 有效課堂 初中數學 興趣 評價
自教學活動誕生以來,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何為有效教學呢?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不是固定和一成不變的,會隨著課程和教學的變化而變化。而今人們普遍關注的是如何通過高效能的教學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應當是提升和發展。現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有效課堂的重點在于:首先,學生能記住所學知識;其次,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再次,學生能對所學知識消化,做出應答。而通常的問題在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遺忘得很快,講過的題目都不一定會,原因何在?對教師而言,所授知識在心中已經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樹形態,可以很容易理清思路,而對學生則不然。這種情況類似于指路人和問路人的關系,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學生。首先,由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其次,由于學生意識不到所學知識的作用而導致對所學知識生疏,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導致其無法理解所學知識,嚼不爛如何吃得下?教師無法真正體會學生的感受。如七年級“絕對值和相反數”中,進行絕對值和相反數綜合題的練習,出現了當x<0時,[x]=-x ;而當x>0時,[-x]=x。這是一個填空題,對教師而言,結果是理所應當,但對學生而言,理解第一個結果沒有問題,但是對于第二個結果,學生通常會得出[-x]=-x。學生無法理解為什么結果還是x。由于七年級的孩子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對單純的字母說理很難理解。
對于此題,可以考慮利用實際的數據,如令x=-2或x=-3或x=-4等,對本題加以引導,而后考慮使用字母替換數字來達成教學目標。
作為參與者,教師應盡可能參與到過程當中去,這樣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此外,在課后鼓勵學生通過當面交談、小紙條等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或者就具體題目讓學生提出自己覺得在這里加入哪些元素更好,以反饋的形式來總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經驗共享”與“教學相長”。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家庭與學校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可以迫使學生被動地學習,然而真正能驅使學生對其所學的知識去探究、去掌握的恐怕還是興趣,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
有時在講一個范例時,學生通常會思考,這個東西有什么用?為什么要這么做?因此,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有時效性與實際性。例如,在講到“平均數的運算”時,對于新數據法的作用,原教材中對此的注釋是可以簡化運算。而在數據的計算中已引入了計算器,純數據的運算對于計算器而言輕而易舉,因此,若片面強調簡化運算會讓學生覺得迷茫、多此一舉——有了計算器還要這個干嗎?因此,在此處應當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有一組數據m+0.2,m-0.1,m-0.2,m+0.3,m-0.4,m+0.2,則其平均數為 。帶字母運算,計算器解決不了,而直接列式又顯繁瑣。此時,新數據法就顯得簡潔方便,學生也易于接受。一種方法要讓學生掌握必須要體現其優勢,在實際操作中有什么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從理解的角度去記憶、去掌握。
三、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學生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和要求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和加工教學內容,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有的時候學生只有對大致的結構有所了解,才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重點的內容上,學習時才能主動參與。
例如,在“絕對值和相反數”這一節中有這樣一個知識點:兩個正數,絕對值大的正數大;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本課意圖通過絕對值的比較得到兩數大小的比較。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過多的導入可能讓其無法了解本課的目的和方向,加之由于部分學生基礎薄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問題,使其容易錯過教學中的重、難點。因此,對這部分學生,宜采用一開始就明確教學目的和內容,指出本堂課的主要問題這一方式。對于這一知識點,直接提出,讓學生明確:正數大于零,負數小于零,正數大于一切負數;而兩個正數的比較,小學里已基本掌握,本課的重點就是兩個負數的比較。然后根據內容找到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題型,進行集中、有效的講解與示范。
四、合理利用評價手段,以結果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評價手段多種多樣,小測驗作為評價反饋被廣泛應用。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考試才是關鍵,而對于課堂內容不重視。例如七年級第2章“有理數”,在這一章節中涉及有理數的乘方、加減乘除運算等知識,而有理數的運算是今后計算的基礎。對于這些知識點,可組織學生在課上反復地練習,讓他們消化并理解,而后在測驗中可適當體現。例如開展有理數運算的百題競賽,把部分平時練習的題目納入競賽范圍,把測試后的結果直接反饋給學生。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對已做過的題目進行反復修正,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學生認為課堂上的內容會運用到,那么他們對教師會產生信服感,便能以一個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課堂的學習。
教無定法,隨著教育邁入以質量為核心的時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需要每一位教師潛心鉆研,勇于探索。教師提高教學效果,不能以增加學生負擔為代價,單純地依靠增加教學時間和題海戰術已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我們只有深入教材、研究教材,明確教學要求,對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做到了然于心,認真細致備課,制定適當的標準,做到縱橫聯系,前呼后應,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塔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