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平
摘要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支架式的輔助,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重點放在寫作過程上,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思維品質。在執教牛津版《英語》8A Unit 3 Task 板塊A day out時,巧設過程化寫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初中英語寫作 思維品質 教學設計
Task是每個單元的重要板塊,它旨在引導學生整理思路、組織語言,再落筆成文。牛津版《英語》8A Unit 3 Task 板塊的中心話題是A day out。學生們在Reading中學習了Linda所寫的關于游覽世界公園的游記,在語法板塊學習了as...as結構及反身代詞的用法,在綜合技能板塊學習了關于出游計劃的日常用語。以上知識的習得和能力的訓練使得Task的學習水到渠成。筆者采用過程性寫作教學法,按照Pre-writing—While-writing—Post-writing的思路進行設計。Pre-writing環節由Free talk導入,通過談論周末計劃及出游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激發學生的思維,激活話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后帶領學生閱讀Part A中Kitty和Daniel的出行計劃,了解計劃的主要內容。通過同伴互問互答、完整敘述計劃內容等活動,引導學生全面把握計劃內容,由說到寫,為接下來寫邀請信搭好支架。在While-writing環節中,學生根據A部分的信息完成B部分邀請信的填寫。接著帶領學生理清邀請信的寫作格式,把握寫作的結構特點,并啟發學生思考更多的表達句式,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結構和語言的鋪墊,搭好支架。然后設置情境,開展自由寫作。在Post-writing環節中,教師提供標準,讓學生互評,讓他們明白好作品的標準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學生都是積極的參與者和評判者。學生的互評結果也為后續教師的點評和學生的修改提供了依據。
初二的學生性格活潑,積極向上,他們重視和朋友的相處,也向往自由快樂的生活。他們對于出游普遍比較歡迎。所以本環節的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有之前所學的知識作為鋪墊,使得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他們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投入,從而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由此,我的教學目標設計為:通過本部分的學習,學生能學會閱讀他人的出行計劃,獲取相關信息,完成邀請信;掌握計劃制訂的方法和邀請函的寫作要點;發展學生的讀寫能力,在寫作前能夠制訂計劃,組織信息,寫作中能注意活學活用所學的句型,做到條理清楚,表達得體,寫完后能對照評價標準,采取自查、同伴互改的方式對習作進行改進和完善;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Step 1 Pre-writing 寫作前階段
寫作前的準備階段是構思階段。學生必須清楚寫作的目的是什么,以便選擇正確的寫作模式。活動設計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寫的素材,幫助學生構思寫作內容,選擇寫作方法。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活動,如頭腦風暴法和問題鏈等,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有條理、有邏輯地組織篇章。
1. Free talk.
在導入階段,教師通過自我介紹,自然導出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and travelling enriches our life,從而引出話題travelling。師生互動,談論學生假期旅行的相關情況,側重了解學生旅行的時間、地點、交通工具、同伴情況及活動安排,引出學生頭腦中關于旅行的美好回憶,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
2. Brainstorming.
T: Travelling is fun. To have a wonderful trip, we need to plan everything well. Boys and girls, if you are planning a day out, what should you think about?
S:When(time); Where(place); Who(to invite or go with); What to do(activities); How to go there(transport); How much (cost); instructions(things to take; safety tips...).
鑒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制訂出游計劃并寫一封邀請函,所以教師在寫前設計該頭腦風暴活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旅游的相關要素暢所欲言,激活此話題的相關信息。
3. 閱讀文本。
(1)介紹情境,導入文本。
T: Linda is going back to the USA, so the Class 1,Grade 9 students are planning a big day out for her. Well, boys and girls, lets take a look at Kitty and Daniels plan.
(2)巧設問題,分析細節。
教師設計了Simon向Kitty詢問出行計劃的環節,旨在鼓勵學生認真閱讀計劃,自主設計問題,互編對話,實現信息的轉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T:Simon is very interested in the plan and he is asking Kitty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rip. Work in pairs. One is Kitty, the other is Simon. Read the plan carefully.
Q1: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Q2:What will we do at Tiananmen Square?
Q3: How will we go to the Palace Museum?
…
Make up dialogues and design more questions.
(3)搭建圖示支架,鞏固文本。
圖示作為一種可視化支架,使語言信息的呈現更加直觀、清晰。教師引導學生完整描述計劃內容,包括時間、地點、出行方式、活動內容等。通過完整連貫的敘述,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計劃內容,提高用整句表達的能力。此步驟是由說到寫的過渡,為接下來的寫作做好鋪墊。
(4)延展問題,引導思辨。
Ennis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用一種理性的、反思性的、有意義的思考方式來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批判性思維是學生對知識信息進行進一步解釋、推斷、分析、評估的過程,體現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本環節中設計以下問題和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Kitty和Daniel制訂的出行計劃進行評價,并追問:Is it a perfect plan?What doesnt the plan tell us?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和探討,并發表自己的見解,為接下來自主制訂出行計劃做好鋪墊。接下來,讓學生小組討論:How to make a good plan for travelling? 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4.填寫邀請函,分析結構和語言。
學生根據Part A中的計劃,填寫Part B邀請函的相應內容。在核對答案、熟讀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寫作的框架,為后續寫作搭建結構的支架;通過總結范文中的句式,為后續習作搭建語言表達的支架。支架降低了學習難度,有效調動了中下層學生參與寫作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進行英語寫作的自信心。教師鼓勵學生思考更多的表達方式,從而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更豐富,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以時間為序,善于使用表示順序的副詞和連接詞,使上下文聯系緊密,增強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Step 2 While-writing 寫作過程中
Task 1: Make a plan for the coming weekend.
Task 2: Write an invitation letter to your friends.
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語言輸出基礎上,而語言輸出能有效促進語言知識的內化。教師提供了一個貼近生活且與本課內容緊密相關的真實語境,讓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旨在使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轉換為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這是本節課中的重要環節。通過之前環節的鋪墊和支架的搭建,學生的寫作已經水到渠成。筆者讓學生在寫作前先制訂計劃,包括時間、地點、活動安排、出行方式等,通過制訂計劃,學生能組織信息,使思路清晰、條理化。在計劃的指引下進行寫作,就能使學生的表達更加豐富和流暢。為了使同學們思緒飛揚,教師鼓勵他們開展自由寫作,尊重學生的表達需求和想法,從而調動他們表達的積極性,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思維火花。
Step 3 Post-writing 寫作后階段
1. Self assessment & Peer assessment.
Writing evaluation table (寫作評價表)
Self assessment (自我評價):
Peer assessment(同伴評價):
學生對照教師給出的評價標準,從語言表達、結構的角度先進行自我評價,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更正。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鼓勵他們互評互改。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同伴習作中的閃光點,并給出合理的建議。同伴互評的方式容易被學生接受,同時他們在閱讀同伴習作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分享和互助。
2. Share some compositions in class.
3. Revise and edit.
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和同伴所給的建議,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習作。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養成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分析、綜合、評價、創造等思維能力。在展示和評價修改成果時,展示者可借鑒教師搭建的語言支架,要把自己修改作品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評價者要能從讀者的視角談一談習作修改帶來的積極變化。學生要學會評價一篇作品,學會反思自己作品中的問題,學會對初稿進行潤色與提升。這些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可持續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Step 4 課堂總結,布置作業(略)
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聯系。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高階思維能力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寫作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過程化寫作的教學活動,給學生搭建好各種支架,將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各項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