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殊
摘要
利用具有實驗性、生活化和可操作性的“小問題”巧設數學課堂情境,可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問題 初中數學 情境創設
數學課要一開始就“引人入勝”,需要教師精心創設情境。而利用“小問題”巧設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使數學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問題”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小組活動,可以自主解決的問題,它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獲得“實踐和綜合應用”能力的體現。“小問題”教學活動可以在課堂結構中以創設知識學習情境的方式呈現,它的挑戰性和綜合性相對較小,可以體現“生活數學”與“書本數學”的關系,也很切合知識點,與學生正在學習的數學內容緊密相連。
一、 用實驗性的“小問題”提高學生興趣
聯系實際創設探究活動,無疑能提高問題的趣味性,也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有教材在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所以只要我們仔細研究教材,選取合適的例子作為教學素材,創設有利于啟發學生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并營造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一定可以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九年級上冊“2.4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教材中探究“海上日出”的畫法充滿了趣味性,學生在不斷地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直線和圓之間不同的位置關系,得出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從而理解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之間的聯系。
大部分“小問題”都來自于教材,我們可以對教材中的情境進行挖掘加工,或者對多個情境進行整合。
二、用生活化的“小問題”激發學生探究
情境創設階段的“小問題”素材常常體現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學生有機會經歷和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趣味性強,寓意深,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深入挖掘其中的數學知識。
例如:八年級上冊“5.1 函數”。南京市第二十九中胡松老師開設公開課創設情景時,就利用了剛剛過去的長假出行,學生對情景熟悉親切,從代數式到方程,再到函數解析式,都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活動過程為學生有效地指明了解決問題的路徑,其設置一系列的“小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究一步步得出了函數定義的幾個要素。
華東師范大學鄭金洲教授在《重構課堂》中提出,課堂教學要努力實現“六大關注”,首先就是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學生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環環相扣,用“小問題”串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習前提。這樣的情境不僅是活的,還是實踐中充滿智慧的探究和體驗。
三、用可操作的“小問題”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智力。
例如:八年級上冊“2.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師提出問題:你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畫∠AOB的角平分線嗎?(1)只用直尺和圓規;(2)只用刻度尺和三角板;(3)只用刻度尺。根據畫法,你能證明作圖的正確性嗎?
數學教育要重視兩種基本價值取向:注重數學的實用性和注重數學的思維訓練功能。情境設計也是如此,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個問題體現了角平分線畫法的特點:構造全等三角形。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因為第二問和第三問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又分別體現了證明全等三角形的不同思路。這樣通過“小問題”,引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再如:七年級下冊“9.4乘法公式”。問題1:一位老人喜歡給來看望他的孩子們糖吃,每個孩子得到的糖果塊數正好和當時看他的孩子人數一樣的多。第一天,先有a個男孩看他,男孩走后,又有b個女孩去看他;第二天,a個男孩和b個女孩一起去看他。請問:這群孩子哪天得到的糖多,多多少塊?問題2:由下圖我們能得到什么公式?
兩個問題放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之前,通過兩種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探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本質。問題1是趣味問題,貼近生活,體現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是現實生活的數學化,在思維方法上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推理的結合,引導學生用代數式表示故事中的數量關系。問題2是數形結合問題,學生需要理性化的思維,在思維方法上是數形結合、能力推理和邏輯思維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嚴謹計算和論證。在實際教學中,把這兩個問題作為情境創設的“小問題”交給學生,既可以使教學過程具體化、情境化,也明示了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使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體驗更深刻和透徹。更重要的是,兩個問題是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的思維。“小問題”類的研究活動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通過活動過程,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數學教學的關鍵,而要在教學中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和思考數學,又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數學課情境創設中,利用幾個精心設計的“小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藝術,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 數學課情境創設的“小問題”研究活動要突出問題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點,也要注意問題的可操作性,更要關注學生基礎的差異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伯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