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智文 鄭丹琳 陳美麗 張征 王熙富 陳濤林 廖寅平 李穩 周通 楊紹意 冉立群
摘要[目的]鑒定評價柳州地方茶樹群體種試制綠茶的品質,為柳州地方茶葉特色產品開發及資源利用提供參考。[方法]以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為對照品種,對柳州地方茶樹群體種試制的綠茶的品質進行感官評定,并對其主要的生化成分進行測定和顯著性差異分析。[結果]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的感官品質綜合評分高于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且表現出栗香明顯、鮮爽度高的品質特征。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具有高水浸出物(42.72%)、高氨基酸(4.27%)、茶多酚含量適中(23.50%)的生化特點,其中氨基酸含量顯著高于2個對照品種。與2個對照品種相比,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的兒茶素類表現出較高含量的D,L-C和ECG,較低含量的EGCG的分布特征。18種氨基酸組分分析顯示,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的茶氨酸含量(1.786 9%)及其占氨基酸總量的比例(41.90%)特別突出,均顯著高于2個對照品種,且其他組分中有7種氨基酸的含量均以地方群體種居高。[結論]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的綜合品質優于引進種植于當地的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關鍵詞柳州;地方群體種;綠茶;品質
中圖分類號S57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05-0043-04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rialprocessing green tea using landraces resources in Liuzhou,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featured tea products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resources in Liuzhou.[Method]Sensory quality of trialprocessing green tea using landraces resources in Liuzhou were evaluated in contrast to Fudingdabai and Guilv No.1.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rialprocessing green tea of these 3 experimental varietie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by significance.[Result]The total scores of sensory quality of green tea using landraces resources of Liuzhou were higher than Fudingdabai and Guilv No.1,which showe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obvious chestnut aroma and high briskness.Green tea using landraces resources of Liuzhou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ontents of water extract (42.72%),amino acids (4.27%) and moderate content of tea polyphenols (23.50%).Then its content of amino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2 kinds of CK varieties.In contrast to the 2 kinds of CK varieties,catechins of green tea using landraces resources in Liuzhou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contents of D,LC and ECG,lower content of EGCG.Analysis of 18 kinds of amino acids ingredients showed that,contents of theanine(1.786 9%) and its ratio of amino acids (41.90%) were very significant,which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2 kinds of CK varieties.And contents of the other 7 kinds of amino acids were higher in landraces resources.[Conclusion]The integrated quality of trialprocessing green tea using landraces resources in Liuzhou was superior to Fudingdabai and Guilv No.1 that introduced from other fields,which would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Liuzhou;Landraces resources;Green tea;Quality
柳州是最適宜茶樹種植的區域之一,該地區發展茶葉生產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理優勢。根據目前發展現狀調研發現: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適宜柳州茶類發展的優良茶樹品種,難以形成地方特色,是制約柳州茶產業壯大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茶樹地方群體種一般對所處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是進一步進行品種改良的珍貴的基因庫,對于茶樹種質資源深入研究及新品種選育意義重大[1]。如浙江的龍井長葉[2]、廣西的桂香18號[3],就是從當地有性或無性系群體種中采用系統選育法選育的新品種,所制得綠茶品質均優于福鼎大白對照品種。近年來,相關茶葉科技工作者先后發現青山(元寶山支脈)、九萬山古樹等群體資源,并建立了柳州地方茶樹種質資源圃。利用地方茶樹群體資源開展茶葉產品試制研究是開展柳州地方茶樹新品種選育的關鍵環節,是綜合評價地方茶樹群體資源的重要指標,對充分發揮柳州地方茶資源優勢和選育具有柳州地方特色的茶樹新品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王慶等[4-5]對柳州青山(元寶山支脈)茶樹種質資源進行了系統研究報道,其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較為豐富,資源較為原始,內含成分多樣性豐富,部分資源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高,咖啡堿含量較低,資源特異性明顯,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劉彤等[6]對柳州地方茶樹種質資源圃保存的150份九萬山野生茶樹資源進行了生化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柳州九萬山野生茶樹資源變異類型豐富,并從中篩選出多個單株生化成分表現突出的優質資源,在育種方面有著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為優質茶樹資源的篩選提供了一定依據。
柳州位于廣西中北部,茶樹資源多樣性較為豐富,特異性較高,目前對其資源的親緣關系、形態特征、生化成分等研究眾多且較深入,包括對柳州的牙己茶[7]等地方資源也有深入的研究報道,但對于柳州九萬山、元寶山的茶樹種質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方面仍屬空白。該研究對柳州地方資源圃群體種鮮葉原料加工的烘青綠茶與國家級品種福鼎大白和廣西地方品種桂綠1號這2個對照品種的鮮葉原料加工的烘青綠茶進行品質比較分析,從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質兩個方面綜合研究評價柳州地方群體資源試制綠茶產品的品質,為系統科學開展地方茶樹新品種選育、開發獨具地方特色的茶葉新產品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于2017年春季分別采摘柳州地方茶樹資源圃群體種(融水縣貝江口)、廣西地方品種桂綠1號(鹿寨縣大樂嶺茶業有限公司茶園基地)、國家級品種福鼎大白(融水縣拱洞鄉苗仙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基地)的一芽二葉鮮葉。
1.2方法
1.2.1茶樣制作工序。按照攤放→殺青→揉捻→初烘→攤涼→復烘→攤涼包裝工藝制作烘青綠茶樣品[8]。
1.2.2品質成分分析。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別參照GB/T 8305—2002、GB/T 8313—2008、GB/T 8314—2002和蒽酮比色法進行測定,沒食子酸、咖啡堿、可可堿、茶葉堿和兒茶素組分含量的測定參考王慶等[4]的HPLC方法,18種氨基酸組分含量參照waters衍生試劑盒自帶方法測定。
1.2.3感官品質評定。按照GB/T 23776—2009《茶葉感官審評方法》(名優綠茶)相關規定,稱取3.0 g茶樣放于審評杯中,加入150 mL沸水,泡4 min后出湯。由專業審評人員對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5項因子進行密碼審評,給予評語和評分,評分采用權數法,外形25%、湯色10%、香氣25%、滋味30%、葉底10%。
1.3統計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多重比較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品種綠茶感官品質比較從表1可以看出,資源圃群體種的綜合評分為94.7,高于福鼎大白(92.5)和桂綠1號(92.5)2個對照品種。柳州地方群體種的干茶色澤為翠綠,葉底色澤為綠亮,而2個對照品種的干茶和葉底色澤均以(淺)黃綠為主。湯色品質方面,除桂綠1號的湯色品質為黃綠外,另2個供試品種的湯色以綠亮為主。在香氣和滋味品質方面,資源圃群體種表現出嫩栗香、滋味鮮醇的品質特征,明顯優于2個對照品種,顯現出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品質的優勢。由此可見,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的綜合品質優于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且表現出栗香顯、滋味鮮爽度高的品質特征。
2.2不同品種綠茶品質成分分析
2.2.1主要品質成分分析。
鮮葉是物質的基礎,不同品種茶樹鮮葉所含化學成分有所不同,故加工而成的綠茶其品質成分也會存在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水浸出物含量以資源圃群體種最高(42.72%),福鼎大白次之(41.15%),桂綠1號最低(38.09%)。茶多酚含量以福鼎大白含量最高(2516%),資源圃群體種居中(23.50%),桂綠1號最低(21.50%)。氨基酸含量在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品種加工的綠茶中分布相對較低,而資源圃群體種的氨基酸含量相對較高,達4%以上。可溶性糖含量在桂綠1號和資源圃群體種加工的綠茶中分布相對較高,均達7%以上,而福鼎大白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對較低。可可堿和沒食子酸含量均以資源圃群體種最高(0.60%和0.23%),福鼎大白含量最低(0.37%和009%)。咖啡堿含量在桂綠1號中最高(3.41%),福鼎大白含量最低(2.86%)。茶葉堿在供試品種中均未檢測出。
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資源圃群體種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堿含量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差異均不顯著,沒食子酸含量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均呈顯著差異。氨基酸含量在3個供試品種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資源圃群體種的氨基酸含量顯著高于2個對照品種。資源圃群體種的可溶性糖和可可堿含量與桂綠1號差異均不顯著,與福鼎大白差異均顯著。
由此可見,資源圃群體種所制綠茶表現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可溶性糖、茶多酚含量適中的生化品質特征。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相比,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品質成分的組成特點表現出一定優勢。
2.2.2兒茶素組成及含量分析。
兒茶素類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主體成分,對茶葉的色、香、味品質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該試驗對3個綠茶樣的EGC、D,L-C、EC、EGCG、GCG和ECG這6種兒茶素進行測定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這6種兒茶素總量以桂綠1號最高(22.54%),資源圃群體種的含量最低(14.96%),且3個供試品種間無顯著差異。EGC含量以桂綠1號最高,資源圃群體種最低,且桂綠1號與其他2個品種均存在顯著差異。D,L-C和ECG在資源圃群體資源中含量相對較高,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之間差異不顯著。桂綠1號的EC、EGCG、GCG含量和EGCG占比在3個供試品種中最高,其中資源圃群體種的EC和EGCG含量與福鼎大白的差異均不顯著,與桂綠1號差異均顯著;GCG含量和EGCG占比在3個供試品種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可以看出,柳州資源圃群體種所制的綠茶呈現出含有相對較高含量的D,L-C和ECG,相對較低含量的EGCG的兒茶素含量特征。
2.2.3氨基酸組分及含量分析。由表4可知,不同品種所制綠茶其氨基酸組分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茶氨酸(Theanine)含量以資源圃群體種含量最高,為1.786 9%,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含量相對較低,且資源圃群體種的茶氨酸含量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存在顯著差異。從茶氨酸占氨基酸總量的比例來看,以資源圃群體種占比最高(41.90%),桂綠1號次之(28.02%),福鼎大白最低(22.41%)。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資源圃群體種的茶氨酸占比顯著高于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2個對照品種。茶氨酸作為茶樹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氨基酸,具有鮮爽帶甜的呈味特點,柳州地方群體種表現出明顯的優勢,開發利用價值大。天門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具有鮮甜帶酸的呈味特點,對構成茶葉鮮爽滋味具有重要作用[9]。這2種氨基酸含量均以資源圃群體種最高,福鼎大白最低。其中,資源圃群體種的天門冬氨酸與福鼎大白呈顯著差異,谷氨酸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均呈顯著差異。
組氨酸(His)、精氨酸(Arg)、蘇氨酸(Thr)、酪氨酸(Tyr)和蛋氨酸(Met)這5種氨基酸的含量均以資源圃群體種最高,其中精氨酸(Arg)和蘇氨酸(Thr)在3個供試品種間無明顯差異,資源圃群體種的組氨酸(His)和蛋氨酸(Met)含量顯著高于2個對照品種,酪氨酸(Tyr)與福鼎大白差異顯著,與桂綠1號差異不顯著。
絲氨酸(Ser)、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脯氨酸(Pro)、半胱氨酸(Cys)、賴氨酸(Lys)、異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和苯丙氨酸(Phe)這9種氨基酸含量均以福鼎大白最高,且絲氨酸(Ser)、甘氨酸(Gly)和脯氨酸(Pro)這3種氨基酸含量均與其他2個品種存在顯著差異。
與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2個對照品種相比,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在氨基酸組分含量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尤以茶氨酸含量及其占氨基酸總量的比例特別突出,均顯著高于2個對照品種,其中茶氨酸含量占茶葉干重達1.786 9%。
3討論
汪新兵等[10]開展了鳩坑群體種、福鼎種和翠峰種加工開化龍頂品質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鳩坑群體種加工的紅茶品質明顯優于2個無性系良種。這一對比試驗揭示了茶樹群體種所制茶葉品質上一定程度的優越性,同時表明了群體種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前景廣闊。甘春萍等[11]對廣西不同地區采集的群體種樣品進行了鮮葉生化成分測定,結果表明部分株系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咖啡堿均達到國家制定的特異資源生化成分標準,可作為選育新品種的材料,但在群體種茶類試制方面目前鮮見報道。該研究利用柳州本地引進種植的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作為對照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柳州地方茶樹群體種所制綠茶的綜合品質優于2個對照品種。
感官審評結果表明,柳州地方資源圃群體種所制綠茶的綜合評分高于2個對照品種,且表現出栗香明顯、滋味鮮醇的品質特征。從主要品質成分來看,資源圃群體種所制綠茶表現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適中的生化品質特征,這與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濃而不澀、鮮爽度高的滋味特征相適應。從構成茶多酚的主體物質——兒茶素組成來看,柳州地方群體種除D,L-C和ECG這2種組分含量比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高以外,其他組分含量及兒茶素總量都不具備明顯的優勢,與茶多酚含量適中的表現相一致。就柳州地方群體種本身而言,酯型兒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兒茶素,其中EGCG占6種兒茶素總量的比例達46.5%。
18種氨基酸組分分析結果表明,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在氨基酸組分含量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尤以茶氨酸含量及其占氨基酸總量的比例特別突出,均顯著高于2個對照品種,且茶氨酸含量占茶葉干重達1.786 9%。其他組分中有7種氨基酸的含量均以資源圃群體種居高,與柳州地方群體種氨基酸總量高及鮮爽度高的品質特征相一致。
4結論
該研究表明,柳州地方群體種所制綠茶表現出栗香明顯、滋味鮮爽度高的品質特征,具有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茶氨酸、茶多酚含量適中的生化特點,其綜合品質優于引進種植于當地的福鼎大白和桂綠1號,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茶樹品種志》編寫委員會.中國茶樹品種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53.
[2] 楊素娟,王玉書,楊亞軍,等.早生高香綠茶品種龍井長葉的選育[J].中國茶葉,1995(6):14-16.
[3] 陳佳,覃秀菊,賴兆榮,等.桂香 18 號茶樹新品種不同茶類適制性中試研究[J].廣西農學報,2014,29(2):21-24.
[4] 王慶,羅軍武,張征,等.青山野生茶樹資源生物堿及兒茶素組分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3(5):14-16,20.
[5] 王慶.柳州青山野生茶樹種質資源研究與評價[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6] 劉彤,葛智文,冉立群,等.柳州九萬山野生茶樹春季鮮葉生化成分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5(1):8-10.
[7] 諸葛天秋,李朝昌,鄧慧群,等.廣西野生茶樹資源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9):1-3.
[8] 陳亮,虞富蓮,楊亞軍,等.茶樹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1.
[9] 宛曉春.茶葉生物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10] 汪新兵,方輝韓.群體種和無性系良種加工開化龍頂茶品質對比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10):247,253.
[11] 甘春萍,鄧慧群,陳佳,等.廣西地方群體品種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2,32(4):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