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先 陶佩君
摘要 研究了“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各項生產要素的成本構成和收益情況,并與喬砧蘋果栽培模式進行比較。采用比較分析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樣本區域內,采用“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盛果期的2015—2017年,平均投入為68 809.35元/hm2,平均用工時為440.10工日/hm2,凈收益為105 627.9元/hm2,比同等條件下的喬砧蘋果栽培果園的經濟效益更為顯著。而在生產中,“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適應現代果業的發展。
關鍵詞 “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27-0199-03
Economic Benefits Analysis of “3Excellent” Apple Highdensity Dwarfing Cultivation Pattern—A Case of Shunping County
GENG Yanxian, TAO Peijun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cost structure and profitability of various factors of production of “3Excellent” apple highdensity dwarfing cultivation pattern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patter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ample area, “3Excellent” apple highdensity dwarfing cultivation pattern was adopted. During 2015-2017, the average investment was 68 809.35 Yuan/hm2, the average working hours for the 440.10 working days/hm2, the net income of 105 627.9 Yuan/hm2,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pattern orchard economic benefit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production, the “3Excellent” apple highdensity dwarfing cultivation pattern greatly reduces labor costs,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ruit industry.
Key words “3Excellent” apple;Highdensity dwarfing cultivation pattern;Economic benefits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373067)。
作者簡介 耿艷先(1991—),女,河北任丘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農業推廣研究。*通訊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從事農業推廣研究。
收稿日期 2018-01-29
近30多年來,世界蘋果栽培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歐洲、美國等世界蘋果主產區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基本完成了矮砧密植栽培方式的轉變[1]。目前,法國、意大利、荷蘭、美國等國的矮砧密植果園面積已占到蘋果總種植面積的80%以上[2]。近年來隨著對外交流的加快,我國蘋果矮砧密植栽培進程明顯加速。2016年矮砧蘋果種植面積已達到蘋果種植總面積的20%,但目前仍存在130萬hm2以上的喬砧栽培果園。
在我國各地也在不斷引進和研發新的蘋果栽培技術體系中,“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是由河北農業大學教授通過引進日本的“富士”蘋果品種,并研發適合本地區種植的砧木以及栽培管理技術而形成的一套集優良的品種、優良的砧木和優良的栽培技術為一體的系統的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3]。此種栽培技術體系具有樹冠矮小、結果較早、易于通風、優果率高、便于機械化作業、省工等優點[4]。
筆者以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為研究對象,在我國現有的栽培規模和發展情況的基礎上,選取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為調研地區,旨在從“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經濟效益入手,找出目前我國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在推廣階段出現的問題,并與喬砧栽培模式在投入-產出及一系列經濟指標方面進行對比[5],通過對調研數據的整理與分析,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便更直接、有效地指出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優勢,從而促進“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推廣,推動河北省蘋果產業健康發展。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該研究采用的數據來自筆者于2017年8—12月對河北省順平縣神南鄉及白云鄉100戶蘋果種植戶的入戶調查數據。順平縣有著悠久的蘋果種植歷史,“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和普通的喬砧栽培模式尚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此次調研采取了2種形式:一是專家訪談法。在這個過程中總計訪問了4位河北農業大學的蘋果專家,分別是“三優”蘋果栽培模式的帶頭人馬寶焜教授、順平“三優”蘋果基地的創建者孫建設教授、園藝學院果樹系主任邵建柱教授以及科教興農中心從事多年蘋果實踐生產的解金斗老師,并于2017年12月份參加了中國蘋果產業大會,聽取了各位蘋果專家《關于我國現代蘋果產業的匯報》講解。二是問卷調查法。選取順平的蘋果主產區神南鄉、大悲鄉和白云鄉,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75“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和75個喬砧栽培果園進行面對面訪談,填寫調查問卷。此外,在問卷調研過程中,對試驗站負責人員進行重點訪談,了解當地蘋果產業整體發展情況。為了保證數據的質量與可靠性,調查者及時解答果農對問卷的疑惑。
1.2 研究方法
在分析“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經濟效益時,對順平縣75個“三優”矮砧果園和75個喬砧果園的成本結構、產出結構、收益率、要素生產效率等一系列經濟指標進行測算對比。各要素生產率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生產率=(總收益/物資成本)×100%
勞動生產率=(總收益/勞動成本)×100%
土地生產率=(總收益/土地成本)×100%
平均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1/3×100%
總生產率=總收益/(物資成本+勞動成本+土地成本)×100%
考慮到計算的科學性與簡便性,首先用SPSS 22.0對所得數據做初步處理, 采用各項投入以及產出等數據的平均值,再做進一步處理分析,對比2種栽培模式的經濟效益,以期對“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推廣價值有更深刻的認識。
2 結果與分析
2.1 “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蘋果園與喬砧栽培蘋果園生產成本構成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果農在應用2種栽培技術過程中,“三優”矮砧密植果園與喬砧栽培果園的投入結構存在明顯差異。就成本而言,“三優”矮砧密植技術的肥料投入比喬砧栽培高出5 166.90元/hm2,除去人工費用,“三優”矮砧密植果園高出喬砧栽培8 139.45元/hm2,但“三優”矮砧栽培在節約勞動力方面體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單位面積勞動投入比喬砧果園減少174.0工日/hm2,按當時平均工價100元/工日計算,減少貨幣投入17 400元/hm2,特別是近年來人工成本上漲幅度居高不下,就更顯示出“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節約人工成本方面的優勢。
2.2 “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蘋果園與喬砧栽培蘋果園產出對比分析
由于“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技術含量提升,使其產出結構發生顯著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優質果的比例(表2)。對比2種栽培模式的優果(一、二級果)率可以看出,在同等條件下,“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優果率平均比喬砧栽培模式提高了13.09%。從貨幣收益看,“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單位面積凈收益平均是喬砧密植栽培模式的2.32倍(表3)。“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物資投入量大,便于進行標準化管理,尤其大大減少疏花疏果的用工時間,提高了優果率,使得其收益率較高。比較分析2種栽培方式2015—2017年的收益率發現,“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平均每投入1元,其收益約為2.48,而喬砧栽培果園的每元凈收益約1.59。“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的收益率是喬砧栽培果園的1.56倍。
2.3 要素生產率對比分析
要素生產率反映投入的轉化效率,也是衡量果園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表4是“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與喬砧果園的要素生產率比較分析,可得出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土地成本按租金為6 000元/hm2計算)、平均生產率和總生產率,“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近3年的均值顯著高于喬砧栽培果園。單看資本生產率,不難發現喬砧栽培果園略高于“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說明“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是對資本要素要求比較高的資本密集型。在勞動生產率上,“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顯著高于喬砧栽培果園,說明喬砧栽培果園相對于“三優”果園對勞動要素要求較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工成本的上漲,即傳統要素成本持續上漲,必然推動以傳統要素密集投入外延式發展模式的喬砧栽培模式向以技術進步為特征的內涵式發展模式的轉變[7]。對于土地生產率,“三優”矮砧密植栽培 果園顯著高于喬砧栽培果園,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由此可知,“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整個生產系統對資源和要素投入的轉化效率和產出效率高于喬砧果園蘋果的生產水平。
表4結論證明,“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在資本投入和技術進步方面的要求都遠高于普通喬砧栽培技術。可以看出,“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具有符合現代市場的要求,但由于矮化砧木的根系分布范圍淺,容易出現樹勢早衰、固地性差、根系凍害等問題,需要通過立架栽培和提高肥水管理水平等技術手段才能發揮其栽培模式的優勢。另外,“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優勢發揮,還有賴于省力化機械的廣泛應用,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果園資本的投入。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以技術進步為特征的內涵式發展模式的重要性。雖然“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使果農在收益上有極大的提高, 果農具有接受和采納該栽培與技術模式的積極性,但在我國農業資本資源稀缺、農資價格快速上漲的現實條件下,該技術模式的推廣與應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資本投入增加的約束。
3 結論
第一,“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技術含量高,前期見果快,種植園更新速度快,土地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更加利于農民的機械化操作和科學管理[8]。在現有條件下,“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的總體經濟效益優于喬砧栽培技術體系。對“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和喬砧栽培技術體系的成本結構、產出、要素生產率等指標的測算結果表明,“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屬資本密集型栽培技術體系。樣本區域中,“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的單位面積平均資本投入雖然比喬砧栽培技術體系高,但勞動用工投入節約了28.33%,凈收益是后者的2.23倍。所以“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極大地降低了勞動用工,降低了生產成本,使蘋果生產更加標準化、便捷化,加快推廣“三優”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是河北省現代蘋果產業發展的方向[9],同時也是實現果農增收的重要途徑。
第二,通過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已經顯示出較強的技術經濟優勢,但在苗木供應、矮化砧木培育與適應、省力化機械研發與推廣、肥水調控以及資本的投入等方面不能保障此項技術體系的完整落實。因而,與“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相適應的配套技術的發展是“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果園改進質量、提高效益的重要保障,同時大力引導采用此栽培技術體系的果農對果園的資本投入也是保障果園產量與質量的重要途徑。
第三,在調查中發現,所調查區域內蘋果種植以小農戶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為主,戶均經營規模為0.20~0.33 hm2,但是在發展中來看,企業集團、農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為主的經營主體必將會逐漸取代傳統小農經濟在蘋果栽培過程中的地位。“三優”矮砧密植栽培技術體系對資本投入與技術投入的要求均顯著高于喬砧栽培技術體系,且其生產過程更加便于標準化與機械化[10]。因此,持續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是推動生產經營技術體系轉變的有效途徑。在我國,蘋果栽培模式正在發生轉變,逐漸由種植面積增加為主過渡到改進質量與提高產量和效益并重。今后的5~10年,全國蘋果種植將處于大規模更新換代階段,全國每年將有大批更新或者新建的果園,采用“三優”矮砧密植栽培的方式是實現果園提質增效的可行選擇之一。
參考文獻
[1] 韓明玉.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J].果農之友,2009(9):12.
[2] 郝璠,韓明玉.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技術經濟效益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14,60(10):125-129.
[3] 孫建設.三優富士蘋果建園技術[N].河北科技報,2010-06-29(B06).
[4] 馬寶煜,徐繼忠,孫建設.關于我國蘋果矮砧密植栽培的思考[J].果樹學報,2010,27(1):105-109.
[5] 姚允聰,王有年,李金光,等.果樹技術經濟效益評價的程序與方法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1992,7(2):37-44.
[6] 楊建峰,齊增福.順平縣發展“三優”蘋果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J].河北林業,2013(5):21-22.
[7] 邵礫群,侯建昀,劉軍弟,等.蘋果栽培模式技術經濟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78-83.
[8] 劉軍弟,霍學喜,韓明玉,等.中國蘋果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北方園藝,2012(20):164-168.
[9] 劉峰,張超一,趙幫宏.河北省蘋果生產成本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1):198-201.
[10] 畢振良.蘋果矮砧密植栽培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河北果樹,2012(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