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朱軍 陳雨微 張衡 來博旭

摘要?調查研究了新疆國有企業仲頤凱業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苗木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該企業的發展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結合國內外觀光苗木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提出了對現代苗木園的定義,為仲頤凱業園林集團提出保留促進、營建地域特色、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多重效益并重的區域特色觀光苗木園的規劃原則,并具體提出可落地實施建設的生產與觀光建設項目,為疆內苗木行業轉型升級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觀光農業;苗圃轉型;苗圃升級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33-0083-04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農業類型也在不斷增加,這就對傳統農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苗圃建園初期的產業規劃和經濟規劃建立在當時市場形態之下,加上長期以來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缺少有效對策,導致苗木企業難以面對前期的冷淡市場。企業為了自救,紛紛由傳統苗圃向生產與觀光相結合的現代苗木園轉型,轉型過程需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仲頤凱業園林集團有限公業的成功轉型,不僅提高了該企業的經濟產值,而且帶動了行業發展,活躍了市場。
1?現代苗木園的定義
現代苗木園是在傳統苗圃基本的生產功能基礎上加以升級和轉型規劃,形成結合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效益的綜合性場所。升級包括管理方式升級,苗木生產改造升級(苗木規格升級、土地利用升級、培育定向升級、造型升級等),營銷策略升級等。轉型指與旅游觀光相結合,融合生產性綠地的景觀功能、城市公園的游覽功能、植物園的科普教育功能、實驗基地的科研功能、城市綠帶的防護功能、森林公園的休閑娛樂功能等。
2?項目背景
2.1?社會經濟發展
在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農林經濟的發展都在推動著現代苗木園的發展進步。傳統苗圃的改造不僅是農業發展的需求,而且是城市生態綠化和居民綠色生活的需要。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民眾對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態建設中表現為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項目實施建設。可見現代苗木園可作為城市居民娛樂和親近自然的載體,在保障城市生態環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2?苗木產業發展趨勢
《國家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在這一時期,我國林業要加快推進功能多樣化、經營科學化、信息管理化、裝備機械化、服務優質化。到2020年,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①國土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②林業生態公共服務更趨完善;③林業民生保障更為有力;④林業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為到2050年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苗木行業的轉型迫在眉睫,這需要苗木產業的長期健康穩定作為前提。
當前,國內農林行業經營模式較為單一,多以商品形式交易。長此以往,爆發了種種行業弊端,主要矛盾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矛盾。對于供給側而言,感受頗深的是結構性過剩問題,但對需求側而言,結構性短缺問題同樣嚴重。苗木市場上資源質量不高、品種不豐富、規格單一,就會出現需求方買不到多樣性和高品質的苗木、供給方賣不出苗的現象。可見,苗木品質問題是其根源。改善苗木品質問題需較長一段時間,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如今企業的財政負增長已難以支撐,打破傳統單一僵化的商品模式,打造農林行業可供轉型的高值產業——現代科技觀光苗木園,能夠快速回籠資金,有望軟化市場矛盾,保持行業長期穩定,可謂多得之舉。
2.3?項目概況與SWOT分析
新疆仲頤凱業園林(集團)有限公司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直屬的國有企業,是新疆大型苗木生產基地之一,該企業整合了十二師域內6個團場、2個集團公司共擁有的8家園林企業及苗木資產,它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全疆苗木市場的走勢。
企業初步建立是在苗木行業興起、供不應求的時局下,以高價購買,栽植培育苗木。前期受市場影響,銷售困難,積壓大量庫存、占用土地資源。如今,由于受到西部大開發、萬里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林業六大工程等重大項目等政策的影響,國家相繼投入上千億資金,全面帶動了新疆地區綠化苗木市場。
2.3.1?優勢(Strengths)。
園林集團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規模優勢,生產規模達2 800 hm2,全疆名列前茅;擁有龐大苗木數量,現有喬木84種,約678萬株,灌木35種,約169萬株,以及各類花卉,匯集了常綠類、落葉類、彩葉類、觀花觀果類、宿根花卉類、沙生植物及鄉土樹種等;企業注冊資金8 000萬,每年投入6 800萬;目前職工268人,其中管理技術人員83人。區位優勢,用地位于烏魯木齊—昌吉中部,具有明顯的地理區位優勢,與全疆的其他苗木產業企業相比較,具有交通便捷、運輸成本較低、輻射范圍更廣的優勢。大規格苗木庫存優勢,多年來投入生產的苗木滯銷,造成大量大規格苗木庫存,有利于在市場回暖時搶占市場份額,也為觀光苗圃和森林氧吧的景觀塑造提供必要資源。
2.3.2?劣勢(Weakness)。
高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管理粗放,生產技術含量較低;苗木品種差異化不顯著,特色不鮮明,品種及規格不齊全;苗木商品化價值不高;苗圃無統一規劃,種植布局混亂,土地利用率低;銷售途徑單一等。
2.3.3?機遇(Opportunities)。
《國家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絲綢之路生態防護帶是‘一帶一路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生態空間”,指出“西段以防沙治沙和綠洲防護為重點,構建喬灌草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建設一批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利用充足的土地、光熱條件發展特色林果業……”[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城鎮化率不斷提升,綠地率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指標,烏魯木齊市的新一輪建設將對苗木市場的供給側結構產生巨大的影響,促進現存苗木的銷售以及苗木產業的合理化發展。
2.3.4?威脅(Threats)。
行業的進入壁壘相對降低,全疆具有多家苗木生產企業,在市場回暖的整體前提下,對于自身的發展以及苗木市場的搶占都極為重視,造成了企業間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
企業自身矛盾突出,拖延轉型升級速度。例如庫存量較大、占用土地、阻礙用地布局合理化、阻礙產業結構調整、資金回籠緩慢等,這些矛盾的解決需要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周轉、調整、升級。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投入產出比較低,造成企業轉型期較長,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存在較大風險。
3?國內外、疆內觀光苗木園發展分析
3.1?國外苗木產業發展狀況
美國作為世界苗圃業生產和消費的主體,發展已經很成熟,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觀光苗圃主要有市民苗圃和苗圃公園[3]2種形式。市民苗圃中,苗農通常將自己的苗圃分為2個部分,一部分用于自己動手開展鋤地、施肥等栽培活動,還可以拿自己的栽培成果參加花卉展評;一部分用于出租,對租客進行業余栽培,市民可以在此體味田園生活、栽培植物、學習植物栽培技術等[4]。在美國,園藝衍生產品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般有碎木塊、松針、松果、原木隔離條等。碎木塊由不能利用的樹木粉碎處理而成,外觀有紅、棕、黑色等;松針則在松樹林中集中收集后打包,產品在各苗圃、花園中心、家居中心以及大型超市都有出售供應。這些園藝衍生品常用于靠近建筑的基礎綠化,道路的中分帶、邊分帶綠化以及兒童娛樂場地綠化。而這些園藝衍生品回歸城市綠地,其內含的有機質通過長期的自然風化慢慢地滲透進種植地土壤中,增加土壤肥力[5]。
3.2?國內觀光苗木園發展狀況
3.2.1?1980—1990年為興起階段。改革開放以后,為了平衡戰時給我國生態帶來的損壞和發展新中國建設的要求,苗木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的市場使觀光苗圃正式走上了發展歷程。1981年底我國第1次城市園林苗圃工作座談會在天津召開,會后,國家城市建設總局于次年(1982年3月30日)頒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園林苗圃建設的意見》。當時的觀光苗圃主要是在城市近郊和景區周邊的農村,根據當地特色自發地開展農業觀光旅游。
3.2.2?1991—2000年為發展階段。此時處于經濟轉變時期,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農業觀光旅游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 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1 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 個以上。1999 年“生態環境旅游”主題的提出促進了觀光農業的快速發展。
3.2.3?2001—2016年為蓬勃階段。傳統型觀光苗圃向科技型觀光苗木園、度假型觀光苗木園轉型。觀光苗圃的功能由單一的觀光功能拓展為娛樂、度假、體驗、學習等功能,極大地豐富了農業旅游的內容[6]。
3.2.4?2016年以后進入規范發展階段。該階段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國家建設和發展總布局的高度。“美麗中國”建設是全國性、全面性、長久性,而非局部性的、一次性、短期性的。因此,有理由認為未來我國苗木產業將會有更加具體的政策支撐、更加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及更加充裕的資金保證。
3.3?疆內觀光苗木園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兵團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人們對生活環境有了新期盼,特別是亞歐博覽會等一系列重大盛會的成功舉辦對疆內城市建設提出一系列更高、更新的要求[7]。疆內園林項目增多,樓盤開發及市政綠地面積的擴大都進一步刺激了苗木市場的供求關系。疆內各地林業和生態建設的全面提速直接拉動了苗木市場不同規格、用途苗木品種的市場需求量,如橡樹、樟子松、白蠟等新疆地區城市基調樹種、骨干行道樹樹種。
2018年烏魯木齊市在“園林城市”的起點上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申報,綠色發展厚植生態文明優勢,積極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工作,打造“森林城市”,是烏魯木齊市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愿望。市政園林的投資力度也逐年加大,“樹上山”綠化工程全面啟動,將新增綠化建設面積1 333.33 hm2,園林產業已經從傳統的城市綠化建設逐步延伸到了森林公園、流域治理、生態濕地修復、礦山環境治理、生態文化旅游等領域。傳統市場容量的擴大和市場邊界的拓展為園林集團的發展和上市提供了機遇。
3.4?未來苗木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新常態下的苗圃在規劃上要有新舉措,要樹立長遠的發展觀,只有做長線投資,才能有長期收益。全國熱炒的花海旅游、特色小鎮及 PPP 基礎設施存在同質化的問題,苗企應認真研究,避免“一窩蜂”投資造成幾年后新的周期性供應過剩;在經營上要有新理念,苗木經營者要有責任意識,不僅提高企業收益,而且要發揮龍頭作用,帶動行業穩定發展。打造城市后花園新理念,調整升級傳統項目,開發新項目,促進經營多元化,降低產業風險。
另外,新疆地質地貌和氣候水文特殊,能適應小氣候的、在生態修復中能改善環境與景觀的花卉苗木,今后會有大量需求[8]。而各種木本盆花與小盆栽將在城鄉綠化及家庭園藝中獲得一定的市場,可組織花農、苗農適量生產。
4?區域特色觀光苗木園的規劃原則
4.1?保留促進原則
通過保留促進、改造升級、有序轉型的全面實施,揚長避短,使基地逐步走出瓶頸,融入市場,邁入良性循環,具備市場核心競爭力。對于占地優越、苗木成型、規格較大、生產潛力喪失的苗圃用地進行相關轉型(森林旅游、休閑觀光、林下經濟的開發利用等);針對良好的苗木生產基地,加大投資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提升運營管理;針對老化、商品價值低、病蟲害嚴重的苗木進行系列改造。
4.1.1?引種馴化。不同片區所建立的引種馴化區既有分工也有協作。每一片區引入適合本片區生長的花卉和樹木種類進行馴化研究和規模化生產,為該片區苗木差異化和特色化繁育提供豐富的品種資源。
4.1.1.1?開展新疆野生植物的引種馴化。
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孕育了特殊而豐富的野生觀賞植物,具有形態豐富、觀賞季節各異、抗逆性強等特點,其中觀賞價值高的木本植物有250余種,只有20多種在烏魯木齊園林綠化中栽培應用。因此,開展新疆野生觀賞植物引種馴化有巨大的潛力,應針對新疆特有的旱生、沙生植物及適應性強的一些山地優良觀賞樹種進行引種馴化和開發研究,使其成為本地園林特色景觀樹種,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9]。
4.1.1.2?開展疆外園林植物引種馴化研究。
目前新疆共有211種園林植物應用在各地園林建設中,這其中有80%左右從疆外引種馴化而來。近年來,新疆相關園林單位從內地引入了紅葉楊、北美海棠系列品種,各種彩葉樹種和宿根花卉,極大地豐富了新疆地區城鎮景觀建設材料,也大大推動了該區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仲頤凱業園林集團積極開展新品種,尤其是新疆緊缺的林下耐陰、夏季開花、花徑大、芳香濃郁、觀賞性較強的適生園林綠化植物品種的引入,可填補園林綠化植物應用的空白,對推動新疆地區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有積極意義。
4.1.1.3?引種馴化區位置、面積。
引種馴化區在現代園林苗圃建設中占有重要位置。引種馴化區設在環境條件和立地條件較好、便于觀察和管理的地段,引種區面積規劃為3~5 hm2。隨著引種馴化植物品種不斷增加,引種馴化區逐漸轉變成新品種展示園或植物園。
4.1.2?苗木繁育。
一般選擇在立地條件、管理方便,盡量靠近管理區、水電方便的地段作為苗木繁殖區。繁殖區內設溫室、大棚、蓄水池等輔助設施,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苗木繁殖[10]。
將耐旱、沙生、鹽堿和濕生植物等特色植物品種種植在低洼積水區、鹽堿地、卵石或沙質地等不能滿足一般植物生長而被棄用地段[11],使其既能滿足引種馴化和繁育,又具有旅游觀光的功能 。
4.1.3?苗木移植和大規格苗木培育。
由播種繁殖區和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出來的苗木需要進一步培養成較大的苗木時,應移到移植區進行培育[12]。苗木移植區要求面積大、地塊整齊、土壤條件適中等。苗木移植時,由于品種多、移植培育時間長,要提前規劃安排不同品種的移植區域和面積,使苗木規模生產、示范和旅游觀光三位一體,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按照功能和培育的品種移植區可分為道路綠化樹種移植區、喬木和亞喬木移植區、色葉樹種移植區、鄉土樹種移植區、新品種移植區等,展示觀賞植物形態,花、果、葉色季相變化等。
打通和連接苗木移植區內各級道路,使這些道路既滿足苗木經營管理運輸需求,又充當徒步道、自駕游旅游觀光道路。
4.1.4?苗木定植。栽植時株行距設置不合理,導致樹木長大后無法移出,失去了商品價值。利用大樹所形成的森林外貌,布局形成農家樂、茶室、游憩場所等。母樹林、種子園、采穗圃等種質資源圃的樹種栽植后不會被移走。這些樹木可用作道路綠化樹種,也可以作為旅游景點、游憩、餐飲等場地綠化樹種。
4.1.5?容器苗及其培育。
容器育苗可以縮短育苗周期,延長造林季節,帶原土團栽植,不傷根栽植,成活率高,栽植后可以迅速進入正常生長,容器育苗營養條件和管理一致,苗木生長整齊,使機械化和自動化作業成為可能[13]。容器苗培育區要求土地平整,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今后將成為商品苗木培育的主要場所。
4.1.6?造型植物培育展示。苗木造型,可以增加苗木的附加值,使城鎮綠化朝藝術化和美化轉變[14]。修剪造型需要較長的時間,由于造型可以帶來藝術上的享受,因此可以向游人開放,成為園區景點之一,增加苗木價值的同時提高土地利用率。
4.2?營建地域特色原則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過渡,并衍生出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的交叉產業——觀光農業,它具有地域性特色和季節性特征。在觀光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應根據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自然條件以及相應的農業資源,經過科學論證,在保證農業高效發展的同時,突出地區的自然及人文特色。此外,還應當考慮到周邊旅游市場的經濟發展水平、自身的區位條件、環境承載力以及相應的交通條件和旅游服務設施的配套問題,根據當地的農業生態景觀特點和旅游市場對觀光農業的需求設定景觀布局。
4.3?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原則
觀光苗圃的收入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銷售苗木商品所取得的收入;二是開展觀光苗圃旅游取得的收入。其旅游觀光的功能是以苗木生產為載體的,缺少苗木生產的觀光苗圃將失去其發展的重要支撐;缺少觀光項目的苗木產業不能夠順應當前行業發展趨勢,不足以吸引顧客,不具有拓展市場的能力。因此,處理好產業與旅游業的關系,是轉型成功的基本條件。
4.4?多重效益并重原則
效益的實現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其中包括經濟效益(旅游收入、帶動土地增值、增加地方稅收收入)、社會效益(實現產業互動、豐富當地的旅游資源、帶動當地苗木企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生態效益(美化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優化研究區景觀格局、改善區域小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15]。觀光農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市場需求之上,尤其是觀光農業園區內部涉及休閑、觀光等旅游項目的規劃和設計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和論證。作為開發者更應該看到,觀光農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能否讓整個地區的環境實現良性的生態循環,這是一個觀光農業園區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觀光農業發展過程中,只有照顧到經濟、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的效益,才能保證其更好地發展。
5?生產與觀光規劃
5.1?生產區規劃
5.1.1?核心園林苗木品種規劃。
大規格優質喬木,大規格中層(觀花、葉、果、枝,聞香)小喬木和灌木,功能化鄉土苗木,耐鹽堿、耐干旱瘠薄、耐粗放管理、抗污染樹種等都是市場的稀缺資源,也是需求強勁、持久、有市場價值和前景的苗木品種。
5.1.2?苗木園生產用地規劃。園林苗木園用地一般包括生產用地和輔助用地兩部分(圖1)。
生產用地是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種繁殖區、營養繁殖區、苗木移植區、大苗培育區、設施育苗區、采種母樹區、引種馴化區等所占用的土地及暫時未使用的輪作休閑地,生產用地應占75%~85%。
輔助用地包括管理區建筑用地和苗圃道路、排灌系統、防護林帶、晾曬場、積肥場及倉儲建筑,輔助用地占苗圃總面積的15%~25%。
5.2?觀光區規劃
5.2.1?選址。
透景線的開避會影響到觀光苗圃的知名度和觀賞價值。透視學認為,園林主景,如雕像、建筑、艷麗的花木及樹叢等,最好能映入游人垂直視線30°和水平視線45°范圍之內。
5.2.2?道路建設。
利用游賞道路建設圍合植物種植觀光區[16]。游賞道路是游人觀賞苗圃的通道,道路的空間圍合要素主要有行道樹、花灌木、林緣3種。在設計中將游賞道路作為觀光區與其他區域的分界線來定義,注意各要素的搭配,植物種類要與觀光區和附近其他區域有內在聯系。
5.2.3?專類展示園。
近年來,賞花熱潮席卷全國。所謂的賞花經濟,其實就是以花木為媒介,搭起的生態-經濟循環空間。賞花只是這個產業鏈的發端,以賞花為名,讓后續任何產業都有了可能性,從而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建設多種專類展示園、花卉園、珍稀植物園等都是不錯的發展方向。在重點觀光區配置不同觀賞期植物,將觀賞期相同的植物錯落種植,使苗圃整體四季可觀,有利于觀光項目可持續發展,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
5.2.4?科普示范區。
科普教育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中一個重要環節,在觀光區設計科普示范項目,充分展示苗圃的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可以讓游客在苗圃里觀看如何育苗、起苗、移苗、種苗、嫁接、修剪,還可以在樹木旁標識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觀看苗木的動畫簡介,向游人展示苗木的景觀效果,并介紹它的產地來源、花果特征、繁殖過程等。
5.2.5?旅游度假區。
從觀、玩、吃、住、購5個方面出發建設齊全的配套設施。在觀光區開辟兒童游樂場所(秋千、滑梯、DIY標本制作等);組織園藝活動;為了滿足居民在觀光中釋放壓力、休養生息的需求,建設各類球場等運動場所,組織花卉大賽等;利用周邊環境、園區小氣候,結合農家樂、林家樂打造旅游度假休閑鄉村構成休閑區,同時打開苗圃窗口,為游人創造良好的旅游度假環境。
該區域可以滿足產業基地或園區綜合管理、苗木信息管理的功能要求。建筑設計體現特色的民居建筑風格,紅頂白墻,樸素典雅,點綴于綠色的生態環境中。在廣場中心設置一雕塑,用以象征苗木產業的興旺發達,以及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無銷售價值苗木可用來建造園林小品。
5.2.6?打造城市森林氧吧。
對現有大苗進行保留,形成城市森林氧吧。森林氧吧是產業優勢與社會公眾需求的結合點,也契合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它能夠促進細胞活動、消除疲勞、穩定精神系統、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豐富森林氧吧活動內容:①組織“酷跑”節,鼓勵城市居民走出辦公室,強身健體,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享受大自然饋贈的“空氣中的維生素”。②實行會
員制,會員可在草木蒼翠、繁花明艷的森林氧吧或晨間小跑,或三五散步,或林下閱讀。
③建設慢行園路系統,拋棄常規的橡膠道、柏油道、水泥道等,采用硬化過的土質小徑或石子道路,模仿天然森林。
參考文獻
[1] 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林規發〔2016〕22號[A].2016.
[2] 鄧春鶴. 基于文化景觀的觀光苗圃景觀規劃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3
[3] 閆大成,解孝滿,蹇兆忠.自然和諧 簡單務實——美國苗圃產業的追求[J].中國花卉園藝,2011(1):50-52.
[4]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嚴鳥鄉信息服務站.世界花卉業發展趨勢[J].中國農業信息,2004(10):18.
[5] 鄔秉左,鄔嘉穎.從細節看美國的栽植[J].園林,2015(12):68-71.
[6] 靳曉青. 我國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空間布局和發展模式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13-16.
[7] 熱依汗古麗.新疆苗木市場現狀探究及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園藝,2015(7):31-32.
[8] 周永啟.淺談烏魯木齊市生態型園林景觀建設[J].現代園藝,2017(2):82-83.
[9] 黃金才.林業苗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J].綠色科技,2016(11):81-82.
[10] 高日,郭菊蘭.林業苗圃設計與苗圃管理工作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17(2):28.
[11] 劉曉娟,李春蘭.林業苗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33):193.
[12] 趙文怡. 天津城郊觀光苗圃規劃設計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6:44-50
[13] 王新悅.何以解圍 惟有提升——從發達國家苗圃特點看我國苗圃業未來發展方向[J].中國花卉園藝,2016(9):16-19.
[14] 張曉煊. 造型苗木文化園的規劃設計研究:以常州“天工綠苑”為例[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7-37
[15] 莊莉,張正,賈利.中國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AHP分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3):25-30.
[16] 陳進勇.邱園的規劃和園林特色[J].中國園林,2010,26(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