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管作為一個古老的西洋吹奏樂器,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悠久的歷史。大管又叫低音雙簧管,是十六世紀意大利人發明的一種雙簧樂器。由于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厚重,被交響樂團、管樂團以及重奏組合廣泛使用,是木管組中的重要低音樂器,掌管著樂團的低音聲部,所以,大管演奏者的音準在樂團合奏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合奏;音準;控制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一、大管的簡介
(一)大管的歷史發展
1539年意大利天主修道院院長阿弗蘭約把全長九英尺的長管體的雙簧樂器,改革為“U”形折疊式,并加置了三個鍵子,成為大管的雛形。17世紀初早期大管的簧片并不能直接被演奏者控制,被置于一個金屬的小漏斗中,所以大管的音色不能人為的控制。舍爾特采將這個漏斗去掉,從而徹底改革了大管的音色,創造出柔聲大管(Dolcian),這是大管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飛躍。1624年大管作為一種獨立的樂器出現在樂器總譜中,是德國作曲家許茨在他的《圣歌》24首中(Psalm ⅩⅩⅣ)首次使用大管作為五種音高不同的樂器中的一個聲部。1738年前后維瓦爾弟譜寫了許多大管協奏曲。他被認為是大管協奏曲的先驅者,在他的作品中,有效地運用了跳躍音程這一大管特有的性能,顯示出作者對大管有著深入的了解。1774年當時定居薩爾茨堡的莫扎特創作出熱情洋溢的大管經典作品《降B大調大管協奏曲》。1974年中國北京管樂器廠,對大管進行重大改革,將原有的38個鍵子中的24個進行變型鑄造,改變了13個鍵子的聯動關系,使原來的13個顫音指法得到改善。
(二)大管在樂團合奏中的作用
在管弦樂隊中,大管以它美妙的音色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眾多著名的交響樂作品中,大管的運用可以說是非常廣泛并且形式更是豐富多彩。也正因如此,大管以其寬廣的音域而產生了豐富多樣的音響效果變化。貝多芬曾在自己的九部交響樂作品中賦予了大管極其重要的地位。大管這件樂器在交響樂隊的演奏中,最為突出的特點體現在其音色十分豐富,表現力極強,這不僅在于大管的音域寬廣,還在于它的高、中、低三個音域各具特色。低音區聲音渾厚,飽滿,經常被作曲家用來表現深沉的思索與一些悲觀負面的情緒。比如著名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第一樂章,在低音提琴緩緩拉出第一個音之后,繼而由大管的低音區域來進行演奏,一段緩慢而又低沉的音樂,抒發出作者當時絕望、悲觀等負面情緒。這正是大管低音區的表現力所在。又比如《彼得與狼》,大管在這首曲子里面扮演peter的老爺爺,只要老爺爺開始數落Peter時,就會聽到低音管低沉又緩慢的旋律出現。最低音區尤為蒼老。連奏與斷奏都極其靈便,快速斷音顯得特別詼諧,常表現為幽默的效果,因而大管被稱為樂隊中的“丑角”。中音區較為溫和,甜美,具有深度,是最常用的旋律音區。作曲家們喜歡用大管的中音區域來填充和聲,因為大管的中音區域具有很強的融合性,而且獨奏也具有神奇的效果。如喬治·比才的歌劇《卡門》第二幕序曲的開頭28小節。這段大管獨奏,生動的刻畫了卡門倔強、俏皮的吉普賽人性格。高音區聲音通常透明,圓潤醇厚,富于戲劇特色。到超高音區后聲音尖銳,刺耳。一般在交響樂中的大管獨奏,音區都會比較靠近高音區。如拉威爾的《波萊羅》中,大管在高、中音區有一段很長的獨奏,聲音十分甜美圓潤,聽后令人陶醉。
二、音準和節奏在樂團合奏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樂團合奏中出現的問題
(一)音準和節奏在樂團合奏中的重要性
在管樂合奏中音準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直接決定了樂團的演奏效果。在合奏中如果出現了音準的問題,將會直接破壞樂團合奏時的音響共鳴及合聲效果。所以每一個演奏者都必須要有準確的音準概念,沒有對音準的概念,就沒法進行樂團合奏。對音準準確性的拿捏更是可以直接影響樂團的演奏水平。節奏是音樂中最早出現的形式要素,又是音樂中最具有活力的表現要素,是音樂最基礎、最重要的部分。一首音樂作品,可以沒有旋律,可以沒有和聲,可以沒有調式,只要有了節奏,它就可以成為一首音樂作品。所以說節奏是音樂之源,節奏就像一個指揮家,它指揮著哪個音長哪個音短,指引著演奏者知道哪里該強哪里該弱。所以節奏賦予了音樂以生命,節奏賦予了音樂巨大的魅力和更鮮明的色彩。譬如進行曲的穩定、莊嚴、規矩;搖籃曲的安詳、甜蜜、溫馨。所以節奏賦予了音樂以色彩。節奏對于音樂的情感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們體內的血液一樣,讓音樂融會貫通,讓傾聽者有血脈相連的感覺。所以說節奏是音樂的血液。這些,足以說明節奏在音樂、在樂團合奏中的重要地位。
(二)大管在樂團合奏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大管的管體長,管壁厚,又是由雙簧簧片震動發音,無論是從樂器結構,還是發聲原理方面,復雜程度都要高于其它樂器。哪怕是同一品牌,同一廠家生產的兩支樂器,在每個音的音準上,都會有一些偏差。大管相比其他樂器,音準方面就更加難以控制。高音偏低,低音偏高,是大管演奏者的極易出現的問題,也是大多數的大管演奏者的通病。加上大管的構造,制作材質的特點,就導致周圍的環境,溫度,都會影響到其音準。再加上大多數人對音準的感覺都有一些偏差。所以,樂團中的大管演奏者極易出現音準不準的問題。
三、音準和節奏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音準問題的解決方法
1.樂器方面
當然,大管的音準多少都會和樂器的質量還有檔次有著緊密的聯系,一個高檔次樂器,在音準調整力度上都會小于那些低檔次的樂器。同樣,一根高質量的S管和質量較好的哨片也都能夠提升一些音準度。而樂器的保養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樂器不僅僅是演奏者用來表演的工具,它更是演奏者的朋友、伙伴。所以,一定要定期保養自己的樂器。如果保養不及時或者根本不保養的話,就會令一些小問題放大,很容易就會導致樂器出現無法彌補的大問題。也就沒有辦法保證在音準上的準確性。
在參與樂團排練時,擁有一臺校音器也是很重要的。有了校音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校正自己的樂器。能夠最快的發現樂器音準的問題并且及時的調整樂器的音高。從而保證高質量的參加每一次合奏。
2.日常的練習
關于音準的練習,建議采用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訓練方法,就是吹奏長音和音階。對照著校音器,盡量把每一個音都吹的平穩。要注意從開始到結束音色不要發生變化;注意呼吸法;盡量放松的吹奏。長音練習一定是一個枯燥而又乏味的過程,但是長音練習就好比是高樓大廈的地基,沒有結實牢固的地基,又怎么會有高樓大廈呢。
大多數人吹奏長音時都選擇用一個音量吹到底的方法,我更建議用“由弱到強再到弱”的方式練習,這樣可以訓練演奏者在不同的音量下都能保持音色和音準的穩定,還可以為既無聊又無趣的長音練習增加一份色彩。
練習音階則可以訓練演奏者對相對音高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可以利用已知的一個音。來推斷出另一個音的感覺,或者說熟悉調式中各音的音程,了解各音程之間的關系,能夠準確唱出所聽到的音樂的唱名。不過由于人耳對聲音的音高都會有一偏差,可能沒法特別準確地感覺出聲音的實際音高。
3.在合奏中,要向他人靠齊
在樂團合奏中,對音準要求十分的嚴格和苛刻,由于在樂團合奏時,是幾十到上百位演奏員共同完成的,當其中一個聲音出現微小哪怕只有兩個音分的差別,就會產生差異。所以我們要時刻記住,在樂團合奏中,一定要向他人看齊。因為在樂團合奏時,總會有其他聲部的樂器會和大管聲部形成同步或者和聲。大多數的曲目都是大提琴和低音貝斯或者低音銅管組,會和大管的聲部形成同步,這時只要注意聽低音弦樂聲部或低音銅管聲部,隨時調整自己的音準就能得到既漂亮又和諧的音樂效果。
大管很多時候會和單簧管或雙簧管又或是長笛同步演奏主旋律。這時,對大管演奏者又是一次考驗、校驗和調整樂器音準的好時機。充分聽辨和調整,讓兩個聲部緊緊相貼。
綜上所述,大管的音準是建立在多方面元素上的,最主要的就是個人對音準聽辨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和樂隊合作經驗的豐富程度。通過這兩個方面的緊密合作,就可以隨時調整音符的演奏音準,使演奏者在樂隊中發揮出標準又美妙的聲音。
(二)節奏的解決方法
節奏不像長音,可以通過樂器或校音器等硬件設備改善,只能通過長時間的練習、積累,從而在心中形成節奏感。
1.日常的練習
節奏的練習就不能依靠長音和音階了,需要用到練習曲,樂曲以及樂團的困難片段了。要盡量多的練習不同程度的練習曲和樂曲,以達到能夠清楚明白地演奏各種節奏型的節拍。還需練習一些樂團的困難片段,讓自己能夠熟練地掌握樂團常用的節奏型。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樂譜中的符號記號,因為合奏與獨奏不同,獨奏時注重的是個人的專業水平和技巧,而合奏是注重的則是團隊合作的能力。尤其要注意休止符和延長音等符號,休止既不能長,也不能短。延長記號要嚴謹的跟著樂團指揮的速度。
2.節奏感的練習
節奏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為了準確地表達音樂情緒。而這種音樂情緒的表達恰恰是在對節奏的實際訓練中對節奏產生的感覺,即所說的”節奏感”,我們通常所說的某人節奏感好,指的就是這個人對節奏的反應能力強,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節奏的律動,并且能夠保持這種符合音樂節拍律動規律的速度貫穿全曲。建議節奏不好的演奏者多聽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甚至可以卡著節拍器,跟著唱拍,就跟練音階的時候一樣只不過是唱出來。通過練習,相信一定會對節奏感不強的演奏者有所提高和幫助的。
四、結語
明確大管演奏者在樂團合奏中出現的音準和節奏方面的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幫助大管演奏者在參與樂團合奏時能夠及時地發現并改正自身的問題,以提高演奏者的合奏水平,使樂團的低聲部更加飽滿,從而提高整個樂團的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建華.管樂器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沈璇,谷文嫻,陶辛.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1999.
[3]唐納德·杰·格勞特.西方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劉奇.大管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5]呂作雄.大管音階及和弦練習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6]許昊洋.理論學習對實際演奏的幫助——以西洋巴松管為例[J].戲劇之家,2016.
作者簡介:王肖男(1982—),漢族,中共黨員,講師,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巴松演奏與教學方向。
基金項目:2017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準問題的研究”結題論文(項目編號:2017B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