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音樂素養的養成與完善工作,是在專業素養影響下應始終進行的一項極有意義的自覺性的自身完善工作。當前進行學前教育這一科目培訓的專業性院校的辦學規模在進行著迅速且明顯的擴張,在此背景下,對于每一個畢業生的以音樂素養為主的專業素養的嚴格把關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這直接代表著該學生在校階段所獲得的教學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素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對當前的各師范院校在校以及畢業的學前專業學生,進行音樂素養情況的調查之后,調查結果是令人失望的,當前學前專業的學生普遍在入學之前沒有良好的音樂素養基礎,且在入學后由于沒有獲得應有的與學前專業課程特點進行結合的音樂素養方面的課程培訓,在畢業的時候和畢業之后的相關學前教育工作的工作過程中,所具有的音樂素養與當下社會中對于學前教育從業者的要求有著一定差距。
一、研究背景
幼兒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所接受的各種教育中音樂教育是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的。對于幼兒所實施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學前教育階段,使用音樂教育來對兒童以語言表達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為主的各項能力予以培養是極為科學合理的操作方式。音樂教學的有效實施對于兒童注意力的調控,創造力的引導等等都有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是以各個學前教育機構普遍的采用音樂教育的方式來對于幼兒實施啟蒙教育。當前我國對于學前教育是在進行大力推廣與普及的,在此背景下我國對于幼兒教師的需求量較為龐大,是以對幼兒教師的能力合格性和其音樂素養的高質量性所進行的保證,都是極為重要且有較高實踐意義的。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學科常見問題
相關研究人員連續三年對某省下屬三個地級城市的全部師范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進行調查,該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式,且其中根據相關理論篩選出有效問卷為1200份。該調查結果顯示,此三個地級城市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入學前進行過音樂方面的學習的學生只有四成,對于樂理知識有所了解的 只占其中一成,而會演奏某一項樂器或是進行過專業舞蹈學習的該專業學生則遠遠未到一成。此項調查表明該專業的學生入學時的音樂基礎是較為薄弱的。
在對入學后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后,得到調查結果,該專業學生中有六成以上的學生認為專業音樂技能的學習是困難的,普遍認為自己手指靈活性較差所以難以進行樂器演奏、唱歌過程中曲調難以找準、骨骼過于僵硬難以完成舞蹈動作等等。此次調查顯示,具有主動的音樂素養方向的學習的學生數量占該次調查人數中的兩成半,而相對的,有七成多的學生坦誠其對于音樂素養方向的學習的意愿是較為薄弱甚至是沒有的,部分學生對于該學科的相應作業的完成也存在低質量情況。在全部接受調查的在校學生中,有近半數指出其音樂素養方向課程的授課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的專業性過強,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批評指責的方式進行較為消極的師生交流,在此情形下,學生對于音樂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對于學科的畏懼心理增強,這將對學生音樂素養方面的學習產生極為明顯的消極影響。
在對全國的相關院校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后,研究結果顯示,部分師范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素養方向課程的開設也是不合理的,部分院校僅為該專業學生開設了音樂教法課程,也有部分院校僅為學生開設了技能和教法課程。所謂的技能課程所主要指的是對學生鋼琴技能、聲樂技能以及舞蹈技能的相關教學。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獲悉,當前極少有學校進行了樂理、音樂鑒賞以及幼兒歌伴奏等等音樂理論課的相關課程設置。這些課對于學生的音樂理論基礎的夯實以及對他們的音樂事業的開闊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課程的規劃,僅僅表象淺薄的對學生的樂器演奏、舞蹈表現以及歌唱能力進行重視,并予以相應提升,忽視音樂理論課程的教育,對于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
當前我國各師范院校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多采用缺乏實際操作價值和創新意義的偏枯燥老套的舊教材,像是對學生鋼琴技能進行培訓時,所采用的教材多為《拜厄鋼琴基礎教程》,此類教材中的古典鋼琴作品以及專業性過高的內容,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日后所從事的工作沒有任何實際性幫助,且其極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其音樂素養沒有獲得應有的提高。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學科改進策略
在對于師范學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音樂學科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所首要明確的一點是,該專業所培養出的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方向應該是幼兒教師,在對此概念進行明確后,得到相應的教學計劃制定方向,即該專業所傳授包括音樂學科在內的所有學科的教育方向,都應以可以滿足幼兒園內實際教學工作的應用為重心進行的。幼兒園內所涉及的音樂方向的相關應用有歌唱、舞蹈。音樂游戲等,所涉及的知識技能層面是相對簡單的,但對于幼兒教師的藝術創造能力是有較高要求的。
在此背景下,對該專業學生所施以系統合理的課程規劃,對于學生對音樂理論相關知識的掌握和音樂事業的開闊都起到了較為顯著的積極意義,這些課程的開展對于他們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可以起到極其積極的影響,這也從另一方面決定了在此種教學方式得以有效實施后,該種課程結構下所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音樂素養方面的熏陶,從而對于學生的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起到顯而易見的作用。
在進行音樂相關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對于應用到課堂之中的實際音樂案例的選擇也是較為重要的改革方法。其案例的選擇上除了應遵循傳統的由淺入深的理論外,也應循循漸近地對于樂理上、曲譜上的各種音符進行有計劃地引入,避免在最初給予學生“天書”的印象,從而在一開是便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生對于該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授課之處教師可以通過傳授《音階歌》或者是《識譜歌》等曲調歡快便于記憶,且有較高使用價值的歌曲。在入門教學結束之后,可在后續教學中加入部分時下流行元素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像是對于電視爆款節目《我是歌手》中的歌曲當做案例,進行相應的教學,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領會情況都可以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像是在該節目中譚維維所演唱的改編歌曲《康定情歌與溜溜歌》,該歌曲是我國傳統民歌與重金屬搖滾進行融合后的產物,其既是民族音樂又是創新作品,在課堂上對其進行鑒賞分析,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的課堂環境中的提升是較為新穎又極為有效的一項課程設置方案。
四、結語
幼師是對未來精英進行培養教育的最初工作者,對于孩子所施與的啟蒙教育將對于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起到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此情形下,對幼師音樂素養的培訓便顯得尤其重要,只有使幼師的音樂素養達到應有的程度,才能保證在對幼兒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工作更加得心用手,并可以妥善地運用音樂這項技能,對于孩子進行有效的智力與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與審美力的引領。
參考文獻
[1]王新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03):77-80.
[2]朱增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理論研究[J].音樂時空,2016(06):179,178.
作者簡介:延晉芬(1976—),女,漢族,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人,呂梁學院,本科,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