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芝
[摘 要]豎笛又稱牧童笛,其價格便宜、攜帶方便、音色優美、使用簡易。作為課堂教學的學具,它不僅能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業余生活,而且能有效輔助學生掌握音準,提高學生識譜視唱能力,同時能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豎笛教學進課堂,對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有著巨大的作用。
[關 鍵 詞]音樂教育;豎笛教學;分層;評價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114-01
豎笛進課堂,應如何引領學生體驗豎笛的樂趣?喜歡并愛上豎笛呢?
一、探索發現,激趣為先
豎笛教學簡易化,讓興趣做老師。還記得學生們第一次拿到豎笛時興奮的樣子,當第一次見到、聽到、摸到豎笛,對豎笛的構造、聲音充滿好奇的時候,有的把豎笛放到嘴里使勁吹,有的橫著吹,有的豎著吹,有的模仿演奏家的樣子,完全沉浸其中。看到學生投入的神態,我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劃,干脆讓他們自由發揮,通過玩一玩、看一看、吹一吹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在探索發現中感知。如通過模仿大自然的聲音、動物的叫聲等認識樂器和了解它的音色特點。
豎笛進課堂,讓學生在豎笛學習中尋找生活的影子,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練習曲的難易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練習時的情緒,因此根據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選擇適合的曲目至關重要。
(一)單音練習
4/4 1 - - - | 2 - - - | 3 - - - | 2 - - - | 1 - - - ||
注意調整演奏的氣息和樂曲的流暢性。
(二)簡易練習曲
基于學生對熟悉的音樂比較感興趣,而且容易集中思想,激發學習興趣,認識豎笛后,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開始練習由1 2 3三個音組成的練習曲《瑪麗有只小羊羔》。
例:《瑪麗有只小羊羔》
1= C 或 F 4/4
3 2 1 2 | 3 3 3 - | 2 2 2 - | 3 3 3 - |
3 2 1 2 | 3 3 3 1 | 2 2 3 2 | 1 - - - ||
要先看、聽,然后模仿練習,從仔細觀察教師的演奏到自己獨立完成。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接龍游戲,發現音樂的規律,了解樂曲的樂句。也可以采取師生對奏、生生接奏等多種接龍方式完成練習,多次反復接龍練習后再進入集體吹奏。練習由易到難、從單吐音到雙吐音、從單聲部到多聲部、從獨奏到合奏,逐漸提高演奏能力與合作能力。
(三)巧用“唱指法”
“唱指法”,讓學生口唱曲譜,手在豎笛上按相應的指位,默練指法,使眼、腦、手、口同步工作,是一種極好的“智力操”。既避免了因演奏生疏所帶來的喧鬧聲,學生也能在唱指法過程中提早熟悉樂曲,發現并糾正錯誤,還能在唱指法過程中鞏固識譜視唱能力。直到熟練掌握指法,然后再集體吹奏,實踐證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效果顯著。
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一)按照演奏能力不同進行分組
A層:尖子生;B層:中等生;C層:后進生。
每4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其中A層學生1人,B層學生2人,C層學生1人。各層學生可在經過練習后,通過努力提高層次。
(二)通過多聲部練習,進行因材施教
在多聲部的練習中,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能勝任的演奏部分,在互動中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學生能從心理上理解并接受各自的角色分配,可以主動選擇自己能夠駕馭的角色,從某個角度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就可以依次向前推進,再對旋律進行變奏,既照顧了學生實際,也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
四、民主評價,享受成功
為了能更好地延續豎笛教學,評價在學習豎笛中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綜合學生對豎笛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積極性、良好的學習態度等方面做出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爭當“豎笛小能手”
組織 “豎笛小能手”比賽,學生自由報名參評,曲目自選。不參與比賽的同學擔任評委,在所有選手展示后選出“豎笛小能手”,豎笛小能手可免闖關,以示榜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課前五分鐘
每次豎笛課前的五分鐘,由各小組輪流展示,曲目不定,可自由選擇。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促進學生間的相互提高。
(三)期末音樂會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期末音樂會可以檢測每個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成果。要求全員參與,形式多樣,可齊奏、輪奏、合奏,也可加入打擊樂器伴奏或人聲合作。通過音樂會的展示,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也讓每個學生都能從音樂會中看到自己和集體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在音樂中、在與同伴合作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通過以上方法的實踐,學生對豎笛的興趣明顯提高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小學豎笛教學進課堂,讓孩子在興趣中觸摸音樂,在循序漸進中掌握音樂,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技能,在民主評價中得到快樂。播撒一顆細小的種子,只希望在不久后的將來,音樂的種子會在孩子們心中開出燦爛的花朵。
參考文獻:
張志琴.小學豎笛教學“分層互動”模式研究[J]. 中國音樂教育,2016(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