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靜
【摘要】聲樂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學科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產(chǎn)生切身體會,充分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樣才能夠真正掌握所學并充分展示在自己的演唱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注意是否將知識全面而詳細地展示給學生,更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運用。本文從聲樂教師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入手,談談如何有效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聲樂知識。
【關鍵詞】高校教學;聲樂;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語言的概念
語言是人與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語言,我們能夠傳達所思所想并讓對方充分理解我們想要表達的理性意識和感性情感。對語言的應用及學習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對于教師而言,教學中的語言能力直接關系到其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教學語言也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起到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知識體系一部分的重要作用。對于師范院校聲樂教師來說,表達是否準確合理以及得體,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充分領會書本知識和融于自身,同時也關系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塑造其良好的自信。
二、聲樂教師提高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能夠將書本知識進行精確傳達。聲樂知識不僅涉及直觀的文字描述,更重要的是需要結合自身感受進行體會和應用。準確表達演唱技巧能夠讓學生及時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式和運氣,避免練習過程中的錯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更具吸引力和有趣,讓學生更易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對聲樂知識的興趣,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聲樂教學素養(yǎng);再次,良好的表達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得到提升,充分掌握聲樂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耳濡目染地學習到正確的表達技巧和提升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的語言感染力,為今后的教師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聲樂教學的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首先,要具有服務性特點。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將教學內容和盤托出,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的學習質量達到預期要求。所以,單單照本宣科地朗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表達上更側重于學生是否能夠充分領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服務性特點,因為教學工作最終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其次,聲樂教學不僅僅是進行知識的傳達,更需要學生及時掌握和練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光要講清楚知識,還要讓學生充分領會練習要點。所以,語言表達既要包含知識點,更要包含可供實踐的具體指導,要具有充分的實踐性特點。而聲樂理論實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技巧掌握,同時也包括了情感上的體會與感受。所以,聲樂教學語言的實踐性比一般教學的技巧講解更為復雜和重要。
再次,聲樂學習對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比一般教學活動更高,因為聲樂知識不僅僅是要記在腦子里和能夠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夠結合自身條件,在實際演唱中得到一個良好的呈現(xiàn)。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對學生個性的把握,并適當調整教學技巧和表達方式,從而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達到基本教學要求,完成教學任務。
四、如何提高聲樂教師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前文中我們對聲樂教學中的教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性進行了必要分析,同時對教學語言的特點做出了一些總結歸納。要想真正在教學活動中達到這些目的。教師還需要加強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一)表達要準確
聲樂,是指使用人聲進行演唱的一種音樂形式,有別于樂器演奏,聲樂表演中的樂器就是人的發(fā)聲器官。人類的發(fā)聲器官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樂器,所以,要讓學生準確地領會發(fā)聲要領,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教學語言的表達上必須做到準確,而要想做到教學語言準確要注意幾個方面的能力強化:第一,要精確掌握各種聲樂理論和表達方式,確保學生首先能夠聽得懂,不會產(chǎn)生誤解,這樣才能夠談到如何練習;第二,要精確掌握發(fā)聲的各個重要器官的表述,讓學生能夠準確找到發(fā)聲部位,理解清晰。因為如果不能準確找到發(fā)聲部位,不僅會影響當下的學習質量和練習效果,甚至還可能因為使用了錯誤的發(fā)聲部位使給器官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傷,影響學生將來的學習與工作。
(二)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學工作不僅是教師傳授學生專業(yè)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同時面對眾多學生,學生之間的水平、資質、個性及理解能力千差萬別,如果在教學活動中只憑教師的主觀經(jīng)驗和想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必然無法做到足夠好。作為聲樂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再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研究適合的教學方法和表達方式。
1.教師教學語言要關注學生的性格與感受
教學工作質量不僅受到教師本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經(jīng)驗影響,同時也受到學生的個人因素影響,如學生的性格和對教學的感受與理解能力。個性開朗的學生不僅更喜歡提出學習中的疑問,同時也更敢于在課外及時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很好的實踐效果;而內向的學生在這兩方面都存在一定劣勢,影響學習質量。作為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個性與感受,選擇適當?shù)恼Z言引導方式來幫助學生打開心扉,加快接受新知識的速度。
2.教師教學語言要把握好尺度與分寸
語言不僅是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也是希望通過交流讓對方充分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并取得溝通上的和諧統(tǒng)一。如果不重視說話的尺度和分寸,可能不僅無法達到溝通效果,反而讓對方產(chǎn)生不適感和排斥情緒,正如老話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學工作中,教學語言的功能更加復雜,要達到溝通效果,同時也要讓學生更快接受所傳授知識,所以教師更需要注意自己在教學中的語言尺度與分寸。教學語言的尺度與分寸包含幾個方面,首先是鼓勵敦促類話語的尺度分寸,鼓勵敦促能夠使人進步,但也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原有資質,過分的鼓勵很可能變成無形的壓力,讓學生情緒緊張,無法真正發(fā)揮;其次是批評要注意尺度和分寸,要在批評指正的同時強調學生本來的優(yōu)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師教學語言要分場合
不是任何場合都可以說一樣的話,這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看場合說話也是教師的必要考量。簡單來說,對學生的指導和糾正,在場合越大人越多的情況下,越要注意收斂和委婉,避免傷及學生感情。不是說不能批評學生,及時指正批評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及時修正錯誤操作。但作為師范院校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基本自信心和自尊,所以即便是批評,也不可過于傷及感情,打擊學生在眾人面前自如表現(xiàn)的自信心,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4.教師教學語言要注意語氣
同樣的話如果語氣不同,聽到別人耳朵里可能產(chǎn)生的效果天差地別。許多教師不重視語氣態(tài)度,以為自己是老師,只要說的內容是好的,學生就應該認真聽話。但優(yōu)秀的老師往往不僅在表達上準確規(guī)范,態(tài)度上也能讓人如沐春風,讓人心情愉悅。作為教師,注意教學中的語氣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傳達思想,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和學生之間的良好教學關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
5.教師教學語言要懂學生的心理
教學不僅僅是一個我說你聽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與“學”只有達到平衡,才能夠達成教學目的,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所教知識。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能不考慮雙方心理,作為老師,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心理的揣摩。最明顯的心理揣摩就是對教學難度的衡量把握,要明白以學生的狀態(tài)能達到什么程度,要明白站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的角度上能理解什么樣的表述,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達成教學目的,讓學生學有所獲。
(三)語言表達善用比喻
如果只是平鋪直敘或進行專業(yè)術語的講解,很多時候會讓學生感覺乏味沒有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喜歡采用比喻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有趣,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領會知識。但是,比喻的使用也必須仔細分析和研究,不可隨心所欲。在比喻的應用上,教師必須認真分析使用的時機和表達的方式,切忌反推這種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的表達方式。如何才是有益的比喻呢?比喻是讓學生通過日常經(jīng)驗來體會未曾有過的感受,例如,在講解氣息下沉的時候,可以用吹氣球來比喻,吹氣球是人人都有過的經(jīng)驗,在無實物的情況下也能夠準確回憶整個過程和喚起身體感受,這樣的比喻才是有益的,能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要領。
(四)巧用肢體語言
語言表達不僅僅是靠說,肢體語言也是語言的重要構成。肢體語言分為手勢、身體律動及表情三個方面。最常見的手勢輔助是打節(jié)拍,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運用到的基本手勢,其他方面手勢語言也有極強優(yōu)勢,如可用來表達發(fā)聲器官的狀態(tài)和氣息的情況,如用指間留有縫隙來表示漏氣的情況,以及用手臂上下均勻波動讓學生理解運氣的頻率和幅度等。身體律動是接觸音樂的人不可避免會產(chǎn)生的一種本能反應,這種律動不僅是音樂帶給身體的一種外在刺激,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演唱過程中跟隨節(jié)奏和歌詞的律動和起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感情以及技巧運用的時機,讓演唱技巧和節(jié)拍真正融于學生的感受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表情作為一種特殊的肢體語言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輔助作用。首先,表情展示能夠讓學生理解作品情緒,同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谋砬槟軌蛟诜钦Z言情況下幫助學生糾正自己的一些錯誤姿勢和動作。總之,肢體語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聲樂教學不同于一般教學,如在伴奏時或在學生演唱時,為了保證音樂的完整性,有些時候教師不便停下來用語言指導學生,所以,適當應用肢體語言可起到輔助引導作用,也是教師教學語言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
五、結語
從事教學工作,不僅是將教師自身所學傳達給學生,更要保證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成為學生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作為聲樂教師,教學語言能力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要通過語言表達課本知識,同時還要起到引導學生正確練習的作用。此外,教師掌握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進一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從而創(chuàng)造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洪超.淺談聲樂的教學語言[J].青春歲月,2015(11).
[2]馬文靜.淺談聲樂教學語言[J].大眾文藝,2016(04).
[3]唐樂.淺析聲樂教學中的教學語言[J].大舞臺,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