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中年級是非常重要的過渡階段,對于小學生的成長、進步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教師需要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有效幫助,進而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各方面難題。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相關教育建議。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欣賞;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小學教育工作中,語文科目所產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對于很多學生的進步而言,都是決定性的內容。閱讀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中年級的教學過程中,語文閱讀需要堅持按照綜合性的模式完成,加強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1]分析認為,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現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日常的閱讀教學比較集中在課本固有的內容上,沒有對學生開展積極的拓展教育,這就很容易在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上出現一定的問題,無法更好的鞏固學生的知識體系,這對小學生今后的進步很容易產生較大的阻礙作用。第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比較少的。在大部分情況下,教師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實施閱讀教育,對學生的想法考慮不足,這就很容易導致師生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在后續的教育過程中,有可能因此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第三,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體系有待進一步豐富,要強化閱讀材料的選擇。
二、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欣賞能力的提高對策
(一)對比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無法在短期內達到良好的效果。從主觀的角度來看,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嘗試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來完成,通過這樣的手段,能夠讓學生的欣賞能力獲得更好的鞏固,在提升過程中很少出現嚴重的下降現象。對比分析方法的操作具有很直觀的效果,能夠讓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下冊《春天的雨點》《理想的翅膀》等課程時,設定學習目標為:有感情朗讀全文;合作技能目標:全體學生在傾聽其他學生朗讀時,認真傾聽朗讀學生的感情。讀完后,小組之間的組員展開交流,促使小組同學認真聽、認真讀,順利完成學習。通過對比后,小學生可以在欣賞能力上獲得較大的鞏固,對文章各個方面的理解不會停留在原始的層次上,會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二)明確欣賞能力培養目標
就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本身而言,欣賞能力在培養的過程中,必須對具體的目標充分明確,不能總是按照簡單的模式來完成。現代化的教育實施過程必須取得階段性預期效果,否則無法在最終的成就上深入鞏固。首先,要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出調查研究,觀察小學生的具體發展方向,了解他們在欣賞能力方面的薄弱環節,便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按照積極的方法來完成。其次,欣賞能力培養目標的確定,需要積極地按照差異化模式來完成。每一個小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如果單純按照老舊的模式來培養,很有可能導致全班同學的欣賞能力表現的過于統一,這樣僅僅是可以在分數上獲得提升,對于能力的培育產生了相反的效果。第三,在欣賞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帶領學生在不同文體的閱讀材料上積極的努力,小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在豐富的閱讀海洋中不斷地鍛煉,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例如,在講解《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目標定位培養學生的分析詞句和段落的能力。許多詩人和作家用詞傳神、簡單,教師需要把握這篇詞語的特點,為學生展現語言的精妙之處。為了讓學生了解詞語和語句的美感,可以引導學生反復閱讀。
(三)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閱讀欣賞興趣
經過上述幾項方法的開展,可使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欣賞能力獲得較大提升,在培養的效果上比較值得肯定。建議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們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實施,促使學生的閱讀欣賞興趣能夠得到深入的鞏固。首先,角色扮演的實施,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讓他們對閱讀文章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在欣賞故事、欣賞人物的時候能夠努力獲得較好的成績。例如,在講解《小木偶的故事》過程中,課文中的小木偶心理活動和神態都是比較有特色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飾角色,利用表演的形式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小木偶的內心世界,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教師需要設計好學生的角色,讓學生首先閱讀相關內容,而后再投入感情的閱讀和表演。
三、總結
本文對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欣賞能力提高展開討論,現代化的小學生面對很大的競爭壓力,不能總是在傳統的層面上努力,要加強欣賞能力的積極提升,從而更好地改善教育當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在欣賞能力的提高過程中,要堅持按照科學、合理模式完成,積極與小學生開展溝通、交流,讓他們在閱讀欣賞能力上,獲得更好的拓展。
參考文獻
[1]柯琪琪.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閱讀欣賞能力的相關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