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依
【摘要】初中音樂教學內容相比小學時期在寬度和廣度上都有所加深。為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教師建立多元評價機制,不僅強調評價主體、內容的多元化,而且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學習音樂的內驅力,為音樂課堂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使學生能夠真正欣賞美、體驗美,全面塑造學生音樂素養。
【關鍵詞】初中音樂;多元評價;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評價主體多元,體現學生個性差異
評價主體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實際參與到評價活動中的主體。音樂課程不同與其他學科,師生之間應該是和諧、平等的關系。在展開音樂課堂評價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發揮學生作用,鼓勵使用學生自評、互評,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給出一定分析。接著教師再從音樂專業層面給出點評,完善學生音樂認知。這樣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優點和不足,有助于學生音樂個性發展,順利達成課堂評價目標。
蘇少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上冊《龍的傳人》,音樂課堂學生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比如合唱、獨唱、歌舞和演奏等。上課伊始,教師唱著流行版的《龍的傳人》走進課堂,學生對歌曲旋律比較熟悉,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接著師生學唱這首歌,等到學生基本熟悉歌曲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獨唱、合唱等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歌曲的感知。音樂活動基本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對自己和同組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發給每人一張自測表和互評表,讓學生回顧自己獨唱和合唱環節的表現,從吐字清晰度、情感、重音突出點和聲音配合度等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清晰認識。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表現給出激勵評價,課堂教學出現前所未有的高效。
這節課,學生、教師等多元主體評價的相互結合,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也深化學生音樂技能,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期待。
二、評價內容多元,拓展學生學習維度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能夠準確地唱一首歌作為評價標準,這不僅太過片面,也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不愿意再上音樂課。其實,音樂課堂可以評價的內容非常多,學生音樂愛好、參與狀態以及程度、情感投入等,都是可以進行評價的。這樣的評價雖然操作起來有些困難,但卻是非常有效的。通過多元化內容評價,學生學習音樂時不會再停留在學唱環節,極大地拓寬了學生音樂學習的維度。
學習《但愿人長久》時,這首歌曲取材于蘇軾的詞,初中學生對于《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并不陌生,這為歌曲學唱創造了良好條件。課堂教學時,教師以這首歌曲旋律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一起朗誦蘇軾的詞,學生熱情高漲,配樂朗誦效果很好。隨后,教師播放歌曲,學生開展學唱,學生對歌詞已經熟記于心,學唱時只要注意幾處裝飾音,投入正確情感,把握好節奏就會收到良好效果。學生學唱大體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有的學生很有自信,選擇個人獨唱;有的學生兩三人一起組合唱,教學活動有序展開。教師對這堂課展開評價時,不能以學生最終的唱歌表現作為評價標準,而應該綜觀整堂課學生的表現,側重過程性評價,比如課堂學習時,學生參與配樂朗誦和歌唱活動的狀態;學生在歌曲情感方面獨特表現;選擇組合唱的學生合作表現等。評價內容多元化,使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都成為被評價的對象,學生在音樂課堂盡情表現,音樂潛能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
音樂課堂重在培養學生綜合音樂素養,教師對學生情感、思維、交往等展開評價,使學生找到學習自信點,享受音樂學習。
三、評價方式多元,提升學生音樂品質
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到自信,從而使學生各方面能力獲得成長。音樂課堂相對比較輕松,教師可以進行多元創新,為評價方式增添靈活和趣味元素。比如采用個人成長小檔案、隨機抽唱、奏等,音樂課堂更具吸引力,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熱情更高,從而為學生健康成長與音樂素質的提升服務。
學習《彎彎的月亮》相關內容時,這節課除了讓學生學唱這首歌外,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課堂教學時,師生逐句學唱這首歌,在學唱階段,教師用幽默的語言隨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你對A段的哼唱特別標準,成為第二個劉歡不遠了。學唱之后,教師隨機抽唱,讓學生用降號調唱B段或者讓學生用lu體會悠揚的旋律。課堂隨時有評價,學生學唱動力十足,課堂教學效果自然顯著。
多元化評價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音樂課堂開展的一項嶄新的改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運用多元化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展開評價,通過評價主體、內容、方式的多元化,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科學性,以促進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生全面成長奠基。
參考文獻
[1]闕柳翠.初中音樂教學評價現存問題及改善對策[J].黃河之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