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古典主義時期代表鋼琴家的奏鳴曲為研究對象,根據三個人所處的時期和背景進行梳理,從主題、演奏等方面進行研究,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其作品的價值。
【關鍵詞】莫扎特;貝多芬;主題;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莫扎特在歌劇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并且他的奏鳴曲也非常出色。他創作的奏鳴曲輕快活潑、優美動聽,廣為流傳。
一、不同方面共性與不同的對比
(一)主題
1.莫扎特A大調奏鳴曲
第一樂章由主題和六個變奏構成。開始的主題是一個二段式,旋律簡單歡快,主調貫穿,富有動力性。第一個變奏節奏忽然加密,出現了很多半音化的和弦外音,將主題貫穿在旋律之中。第二個變奏出現了三十二分音符,密度進一步加大,并且在這個變奏中旋律上好像又回到了主題,只不過是將主題更加細分了。第三個變奏在開始就是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然后進入到了左手伴奏,右手八度華彩片段,由原來的A大調轉換到了同主音大小調a小調。在這個變奏中主題模糊,預示著可能出現新的發展。第四個變奏又回到了A大調,并且隱隱約約出現了主題的某些特征,左手有許多八度低音做支撐,與右手的旋律聲部形成對比。第五個變奏速度放慢,變為柔板,節奏非常密集,有大量的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這個變奏中的主題更加清晰,是對主題的變化處理。第六個變奏又變回了快的快板,跟主題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是對主題的拓展變化處理,并做出了結尾終止。第二樂章是小步舞曲,在第一段是A大調,第二段是同主音大小調a小調,第三段是D大調。這個樂章主題不明確,是小步舞曲的三拍子曲式。第三樂章有兩個主題,主部主題是a小調,副部主題是它的同名大小調A大調,兩個主題相互交替出現,最后以副部主題進入高潮,然后接結束。
2.貝多芬C大調奏鳴曲
第一樂章主題一出現,一度和弦的交替彈奏,就表現出了作者激進的斗爭情緒。之后,又出現了兩個小的副部主題,一個是G大調,另一個是它的同名大小調g小調。第一主題又經過了幾次反復后接了一段華彩。隨后,再現了第一主題的回響后做了強有力的結束。第二樂章是回旋曲形式,E大調,旋律非常優美,插部主題以同名大小調e小調出現,然后又回到E大調。尾部是回旋曲主題的變奏,最后以sfp—pp極弱結尾。第三樂章是諧謔曲,主題以對位法的方式進行,中段是快速的三連音,尾端以由強到弱而結束。第四樂章,是回旋曲式,主題以斷奏的形式向上推動。第一插部以G大調出現再接主題,第二插部以F大調出現,之后主題再現并以八度音階做強有力的結束。
(二)演奏
1.莫扎特A大調奏鳴曲
莫扎特到貝多芬有一定相似的繼承因素,但是都在做一步步的深入、推動和發展。他的作品大都表現了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但是這首A大調奏鳴曲的寫作背景是他的母親去世之后所作,所以樂曲中不免有一些憂傷的情緒。他是音樂天才,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要知道,天才往往是孤獨的。后來,由于經濟原因讓他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樂曲非常具有感染力,并且帶有宮廷的優雅感。
2.貝多芬C大調奏鳴曲
奏鳴曲在貝多芬時發展到了極致,推向了高潮,并且把主調音樂發展到了巔峰。他承接了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所以他的樂曲有一些浪漫主義的特征。他不僅繼承了很多好的東西,又給奏鳴曲加入了時代特征、斗爭性、革命性和哲學元素,將鋼琴表現發揮到極致,表現出的作品極具夸張力并且對比非常明顯,把時代精神、革命戰爭的勝利與否融入樂曲之中。
三、結語
總的來說,從莫扎特到貝多芬,時代在發展,奏鳴曲亦在發展,無論從曲式、和聲、演奏技法還是風格、情感都越來越成熟。他們兩個都是在奏鳴曲總體的框架之中一直在發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演奏方法。我們要根據他們各自的背景、風格和技法來演奏每首曲子,這樣才會正確表達出曲子所要表達和傳遞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許佳奇.莫扎特(主題與變奏)曲式分析.[J].大眾文藝.
作者簡介:楊晨(1997—),女,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與舞蹈系學生,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