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非
【摘要】中提琴以其古老悠久的演奏歷史,復雜的演變過程,獨特的演奏方式,豐富的演奏形式,已經成為了各大演奏舞臺的主流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1]人們紛紛開始研究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形式,但由于中提琴不屬于中國傳統樂器,所以國人對其了解又甚少。演奏技巧掌握的不夠完整,演奏體系不夠完善,這些都是長久以來困擾著演奏家們的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中提琴的審美要求并分析了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以期為我國中提琴演奏水平的不斷提升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中提琴;演奏技巧;音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J62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二十世紀末,中提琴的演奏方式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改變,從原來的高聲部逐漸擔任演奏的低聲部,這在眾多的樂器演奏中是史無前例的。同時,中提琴的演奏技巧、音色都有所改動,人們根據演奏的需要等對中提琴進行了多樣化的改良和音色處理,這歷經了幾年的改良最終得到了回報,我們積累了眾多優秀作品,為音樂藝術在世界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演奏中提琴的審美需求
(一)融入自己的審美體驗
在不管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中提琴演奏中,最重要莫過于技巧和情感,因此只關注技巧而不關注情感,演奏就會空洞乏味,而只關注感情卻毫不顧及技巧又似乎欠缺了專業性,無論哪一種對演奏的影響都是不好的。因此,必須兼顧中提琴演奏的技巧和情感表達。所以,在進行中提琴演奏時,事先要深入透徹地了解個音樂作品,對于音樂作品的背景有詳細的調查,對音樂元素和風格有詳盡的探究。當我們既了解到了音樂的創作背景及其創作者的情感的準確表達,同時運用我們精湛的演奏技巧才能夠將音樂作品演奏得淋漓盡致,才能打動人心。所以,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和聲對中提琴演奏的風格、結構以及情感的影響。
(二)了解作品風格
中提琴樂手為了達到準確的音樂情感的表達,通常需要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的表達特點,對弦樂力度做出科學的設計。設計時,中提琴是整個音樂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表演者需要動用一切演奏技巧和情感的調動及共鳴讓音樂有更強大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從而演奏出完美的音樂。對于音樂情感的理解程度除了和本人的共感能力有關,大部分還和演奏的情感經歷有關。一般來說,人生閱歷愈是豐富,愈能夠準確地把握和理解音樂本身想要表達的情感。所以,在演奏時,演奏者可以根據需要調動起自己因為經歷過與創作者相近的事情而產生的相同的情感,從而完整而又準確的,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表達性的完整演奏。
二、中提琴演奏技巧及音樂表現
(一)采用正確的發音方法
在傳統的中提琴演奏中,其音響是作用于整個重奏組聲部的,所以單一的聲部演奏是不可能完成一場演奏的,需要和多種其他聲部進行相互協調與配合,從而達到最佳的演奏狀態。基于此,中提琴演奏者決不能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忽略這個問題,應該從音量大小等多個角度出發,協調中提琴與與其他發生部位的發音、力度之間尋找到新的平衡點,同時還應注意在演奏中提琴時應該始終處于均勻狀態下進行演奏,以免破壞整體演奏的平衡感和整體感,以免降低其藝術的表達效果。
(二)嚴格把握節奏
節奏作為掌握整場演奏的節奏和速度,節奏是否良好完全能夠決定中提琴在音樂表現過程中是否能夠表現良好。在作品中應該時刻注意和聲調性與色彩的表現,還應實時關注其節奏與和聲是否協調統一,只有調整好和聲與節奏的控制,再通過中提琴精湛的演奏,從而達到提高作品音樂感染力和生命力,完整地表達出音樂的情感特征。此外,在中提琴演奏過程需要進行“果斷”的演奏,以達到最佳的藝術表演狀態。
(三)準確把握重奏音準
在中提琴演奏與音樂表現過程中,要想將演奏完整地表現出來,還需要能夠準確地把握與控制重奏音準,要想使中提琴演奏時將每個音符都能淋漓盡致地演奏好,就需要掌握與控制每個音符的準確性,提高演奏的準確性,從而準確調整重奏音準。
三、結束語
在中提琴悠久的演奏歷史中我們能夠看到中提琴的演變,并且能夠學習到中提琴的演奏技巧,這不禁又在世界音樂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于我們對外來樂器的了解甚少,致使我國的中提琴演奏水平還只停留在初級階段,還需要不斷地效仿西方的演奏方式,不斷地吸取西方正確的演奏形式,才能夠使得我國對中提琴的演奏方式有更好了解,甚至有所創新和突破。
參考文獻
[1]張玨惠.試論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J].黃河之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