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媛
【摘要】在鋼琴演奏中,能否將聽眾們帶入到樂曲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對演奏者一種無形的要求,這需要演奏者能夠較好地掌握樂曲中的結構感。結構感能夠讓演奏者更為準確地掌握樂曲的情感,準確的了解樂曲的核心。在對鋼琴演奏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的結構感,本文從注重對音樂結構特點的理解能力的培養、注重演奏技巧的培養、注重音色布局的培養、注重音色布局的培養等方面來分析鋼琴演奏中結構感的培養,旨在為鋼琴演奏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鋼琴演奏;演奏教學;結構感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對于一場好的鋼琴演奏會,演奏者應該將樂曲中創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通過自己的演奏方式變現出來。而能夠變現出來的基礎是演奏者需要完全正確地讀懂作曲家的所想表達的感情,并且需要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演奏者不同形式的演奏,將這種情感傳遞給各位聆聽的觀眾。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在一場音樂表演中,不同演奏者對于同一首樂曲的變現形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這是由于每個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是否對所演奏的作品有較深刻的理解,也由于演奏者對產品的構架是否有結構感,能否將抽象的音樂通過演奏,將音樂想表達的情感傳遞出來,將音樂變成一種具體的形式。因此,在鋼琴教師在對于教學,因主要注重培養演奏者對于音樂的節奏感,培養演奏者對作品整體感覺的把握。
一、鋼琴演奏中的結構感的重要性
對于一場好的鋼琴演奏表演來說,演奏者應該是從作品的內容本身來考慮演奏的方式,并應考慮與其余樂器的配合、或與場景等的配合等表現作品中所想表達的情感,讓聽眾能夠融入到樂曲中,產生與創作者、演奏者之間的共鳴[1]。而在鋼琴的演奏中,最重要的是應該考慮演奏的連貫性與節奏性,一個好的演奏者應該對一部作品的整體結構感有所把握。結構感在是整個作品能夠更好呈現的基礎,若演奏者對整個作品的結構感沒有把握好,將使鋼琴的演奏變得渙散或者聽眾了解不到作品的情感。在現實的音樂會或鋼琴演奏中,時常會發生演奏者一個人在表演,而聽眾沒能體會樂曲的思想,導致表演失敗;或者有的時候演奏者沒有掌握好樂曲的結構感,體會的樂曲內容不夠深入,導致沒有體現樂曲的真諦,最終影響了整個表演。所以,在對鋼琴的表演中,掌握樂曲的結構感很為重要。音樂作品最主要的就是對演奏的結構感的體現,演奏者對作品中的結構應體會作品的層次感與清晰感。
二、改變教學理念與方式
音樂教育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應該只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將多元化的教學理念應用于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教授鋼琴演奏的方式[2]。教師應該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鋼琴演奏當中的結構感的掌握。首先應培養學生融入到樂曲當中,在樂曲中感受作曲者的思想。其次,應該培養學生廣闊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們更好地體會樂曲的結構。最終提高學生的演奏結構感。在教授鋼琴演奏的技巧前,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們的聽覺、視覺等感官的作用,這樣不僅僅是需要對音樂的教育,也需要感受例如美術等的欣賞能力,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狀態的結構感,以此提高學生們對樂曲的理解能力,提高對樂曲結構感的理解,并提升欣賞樂曲的能力,也能夠從中培養學生們體會“美”的能力。
三、注重音樂結構特點的理解能力培養
在演奏者學習演奏音樂的時候,培養對于音樂的結構感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在演奏前,演奏者應該具有的演奏素質。而在培養演奏者結構感中,注重音樂結構特點的理解能力也較為重要[3]。演奏者在演奏者之前,演奏者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培養對音樂的結構感的理解。在培養演奏者的結構感理解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初期的時候對樂曲建立一個大致的框架,讓學生們在框架中掌握音樂的節奏、音樂的表達方式、音樂的情感、以及音樂的靈魂。而在這個框架中,演奏者也可以在以后的練習中幫助演奏者劃分樂曲的部分,了解樂曲的結構,這種結構框架能夠讓演奏者更好地了解樂曲的內涵,并能使演奏者更好地掌握樂曲,提高學生的結構感。所以培養演奏者對于樂曲的結構特點的理解能力較為重要。
四、注重演奏技巧的培養
在鋼琴的演奏練習時,應該對演奏技巧進行不斷地練習,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對音樂的結構感的體會。教師在培養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時,主要是需要培養演奏者對于作品演奏的速度與節奏的掌握。演奏者在演奏時要以較為合適的節奏,以此來突出作品的情緒。并在演奏的速度上也應配合作品的意境,有快有慢,讓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些都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訓練中主要把握作品的情緒,掌握樂曲中的結構感(熟練地利用樂曲中的轉折處、過度處等)。演奏的速度最能體會一首樂曲的旋律感,也最能體現樂曲中的結構感。對于演奏的速度,在演奏者訓練的時候也應格外的培養其技巧性。不同的演奏速度能夠產生不同的演奏效果,不同的演奏速度能夠使不同的聽眾對樂曲產生不同的感知。要想在演奏中更好地提供給聽眾者更好的演奏,就要注重在平時不斷訓練其演奏技巧。
五、注重音色布局的培養
音樂的音色布局是在音樂形象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也決定了鋼琴演奏者的表演是否成功。在培養鋼琴的演奏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演奏者的結構感,就需要對音樂的布局要有一定的了解,老師應該由小及面的進行講解,讓學生們掌握樂曲中音色布局,引導學生們明確樂曲中所提出的思想,并通過對音色的布局,將這種思想再次表現出來。在教學中,老師應該通過較多的音樂形式展現不同音樂的感覺,通過不同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們體會不同的音樂情感,感受不同的音色布局。培養學生們對音色布局的敏感度,可以根據不同的演奏方式來詮釋一個樂曲的情感。培養音色布局的能力還能夠依照不同的結構,不同的方式來表現不同的情感,加強學生們對樂曲的掌握水平。
六、注重對音樂的整體分析
如何合理的對樂曲的整體布局的培養,是教師對演奏者培養結構感較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演奏者的結構感在演奏中時間的主要體現。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演奏內容,不同的理解形式等都會對音樂的整體分析產生不同的結果。而這種對樂曲整體的分析形式,能夠最好的幫助演奏者了解樂曲的結構感。但對于樂曲的整體理解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理論的教學,是老師不斷的傳授,而不確定學生能夠接受多少的知識。并且在實踐上的分析較為少見。所以,對于演奏者音樂的整體理解是對樂曲結構感理解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在鋼琴演奏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對于樂曲的整體分析的分析很重要,在此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引導至關重要,并應該幫助、引導學生們對樂曲的整體樂譜、整體的感覺進行分析,也應該幫助學生們思考音樂的整體的感覺,考慮樂曲中的結構感。以此來更好地練習,達到更好地演奏效果。
七、結束語
演奏者在鋼琴的演奏中不僅能夠體現作曲者的思想,表現作曲者所想表達的情感,也能夠在演奏中表現出演奏者對所演奏的樂曲的體會與心得,而且能夠體現演奏者的實力與練習程度等。一場好的鋼琴演奏,需要演奏者用熟練的技巧、飽滿的情感進行演奏,且讓聽眾們深入融入到樂曲的演奏中。這需要在鋼琴演奏的教學時對演奏者提供較為有用的訓練,這其中對于樂曲中結構感的訓練尤其重要。較好的結構感能夠讓演奏者更好地體會樂曲,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熟練的演奏。
參考文獻
[1]梅倩.論鋼琴演奏教學中結構感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5(24).
[2]江姍珊.論鋼琴演奏教學中對樂曲層次感的培養[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3).
[3]薛碧蕓.探討鋼琴演奏教學如何培養結構感[J].音樂大觀,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