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化建設加快,涉及多領域、多方面、多維度?,F代化教育也在不斷推行中,順應時代的要求,打破傳統教育模式,革新理念發展現代化教學成了未來教育的趨勢。音樂教學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而不受重視,音樂教學目的和意義也未明確。21世紀倡導創新教育,音樂教學應該轉換思維方式,將音樂教學重新進行準確定位,并且打破填鴨式音樂教育模式,創新模式,使得學生通過音樂學習來陶冶情操開拓思維,培養創造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創新教育;革新;創造力;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革新音樂教學理念的必要性
教育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音樂教學課程的設置是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王維圣提出 “樂”的審 美內涵和審美特色在中國先秦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其審美內涵包括造樂悅己,以樂悅神; 制禮作樂,治世安民; 融入民間,化育人心。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的目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學課程的美育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目前,重視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成為教育的一大趨勢。由此可見,革新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顯得十分必要。
二、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革新理念推動教育改革是近年來的熱點,新課改的實施是一大發展,但是針對音樂教學上還存在許多有待整改的問題。
(一)音樂教學定位
音樂教學的準確定位關系著整個改革和創新的方向和出發點。從現狀來看,音樂教學課程一直存在不受重視的現象,音樂課程的設置是可以緩解緊張而忙碌的學習生活,但是仍存在學校和學生將這門課程置于過度放松的狀態,沒有意識到音樂教學的意義,使得整個音樂課程處于可有可無狀態。
(二)音樂教學模式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過于知識化,不重視樂理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整個模式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知識狀態,這樣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使得整個音樂教學進程枯燥乏味,學生削減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且抑制學生的創造力。
(三)軟、硬件設施建設
存在學校不重視音樂教學的軟硬設建設、音樂教學專業師資力量薄弱,且理念落后的現象;從音樂教學的設備配置情況來看,總體來說,對音樂教學的設備投入力度不大,沒有引入現代化設備,且教學樂器等單一,這讓學習的過程缺乏拓展機會,學生音樂技能單一化。
三、拓展思維,培養創造力
音樂教學改革是迎合創新教育的發展。新時期,我們重點通過教育來培養創新型人才,主要通過教育來開拓思維,培養創造力,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在對人心智的開拓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學會以創新教育為指導,音樂教學為方向,創新能力為目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好音樂教學。
(一)打破傳統音樂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創造性思維和提升情感。姚曉宇就音樂教育在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思考和探討,認為音樂教育具有提高大學生思想、情操、調節情緒、完善素養的作用。對音樂教學進行革新,首先要打破傳統對音樂教學的認知,明確音樂教學的意義,并且對音樂教學進行準確定位。這是對于整個改革的方向指導,也是創造力培養的基礎。
(二)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
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學會使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技術支持,使得整個教學過程的進行變得高效、生動,且對教學范圍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講學,讓學生對整個音樂學習過程充滿興趣,多方面地音樂拓展,利用現代化樂器模擬軟件,音樂剪輯軟件、音效制作等讓學生發揮主動主動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創造力。
(三)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音樂的學習上、不能單純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在音樂教學的開展中多設置一些讓學生更有參與度的課程,將理論學習運用到實際中,可以在課程安排上設置部分樂器學習,提高興趣。且多給學生制造展示的平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給他們更多發展空間。
四、結語
創新和發展推動時代的進步,音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人的影響有著潛移默化的優勢,張帆通過基于遼寧省部分高校的抽樣調查,得出了音樂教育對人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影響的結論。我們更是要明確音樂教學的意義,推動其與時俱進,利用其特點開拓思維,培養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王維圣.先秦樂教美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江淮論壇,2015(06):178-182.
作者簡介:陶理瓅(1989—),女,漢族,江西省南昌市人,講師、三級演奏員,文學學士,研究方向:音樂專業鋼琴教學與演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