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高教界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內的諸多高校近年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因為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改革;高校;舞蹈教育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應用型課程高校舞蹈專業肩負著為社會培養輸送舞蹈教師、舞蹈演員等藝術人才的重任。在高校舞蹈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各種教學法帶來的啟示,如古典舞教學法、芭蕾教學法、民間舞教材教學法等,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努力消除影響學生學習的外部因素,從而全面促進舞蹈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應用型課改促使學校整合課程設計,教師改革教學方式,學生轉變學習思維,一切為培養學生服務,培養學生自主創業、創新意識,轉型轉什么?轉觀念,變規矩,轉到深處是課程,轉到難處是教學,轉到痛處是教師,這是基本共識。
應用型教育是一種跨界教育,跨界教育需要的是跨界課堂。從教學理念看,跨界課堂是知行合一、因學論教;從教學特征看,跨界課堂是教學相長;從教學境域、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看,跨界課堂是在真實環境中實現教、學、做三者合一。
跨界課堂有校外的,也有校內的,校外的初級課堂是跟崗實習,中級課堂是頂崗實踐,高級課堂是包崗包項;校內的初級課堂是實訓室內,中級課堂是真實項目,高級課堂是工作環境。
比如山西工商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的新生在入學之后就開設專業課,專業課貫穿學制始終,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應用型院校的教師不能單純地用傳統課堂來教育學生,不能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而是要靈活采用各種教育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引導和教育學生。
一、科學優化教學內容
舞蹈教育的學科特點促使我們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更加注重舞蹈的實踐性。此課程是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中,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強調從行業、企業、用人單位需求出發,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明確培養目標及舞蹈方向,從公共教育、專業教育、專業特設教育為三大模塊,突出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核心技能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特色課程結合行業動態、科學發展和學生職業發展需要,從專業拓展、專業方向、崗位需求、創新創業以及綜合訓練等方面進行特別設置,力求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態度方面縱向發展,拓寬學生專業領域,體現專業精神。
在優化教學內容過程中,要注重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積極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以產教融合為紐帶,建立專業與產業的對接,在學生職業能力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探索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積極調整教學方式
課程改革成為老師們教學必須面對的難題,不僅從思想上打破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輸示教學,教學方式的創新也成為教師摸索的轉折點:基于問題式的探索,基于項目式的學習,基于情景模式的初探,基于翻轉課堂的應用,基于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基于大數據對學情的分析,基于微課對重難點的整理,基于跨界教育產教融合的嘗試等。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更應該注重課堂的創新與各學科知識點的相互融合,特別是教育部的文件更加表明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評價。在如今課改的大潮流下,若舞蹈教師墨守成規,仍采用舊版教材“口傳身教”,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知識技能的復制品。沒有思考與創新能力的學生是不具備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的,同時也說明了培養的人才是不合格的。
三、靈活組織課堂紀律
課堂紀律成為高校教師上課頭疼的一大問題,學生紀律性差。由于學校生源及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錄取的學生多為基礎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學生。上課遲到、曠課、玩手機、吃零食、玩游戲、早退等現象嚴重。各高校教師疲于應對學生的紀律問題而忽視了其本職工作,個別教師也因紀律和學生發生沖突。為應對此情況,教師應靈活組織課堂紀律,一方面在尊重學生人格的情況下,加強學生思政教育,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另一方面換位思考,與學生融為一片,加強情感交流。轉變課堂紀律方式,互相監督。如遲到的罰表演節目,玩游戲的上講臺給大家交流游戲攻略及應用所學知識交流學科感想,曠課的則嚴肅處理等,賞罰分明才能促進課堂紀律,提高教學質量。
四、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評價方式分為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在產教融合大趨勢下,形成性評價變得尤為重要。教師不僅可以掌握自身教學能力,調整教學方式,也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動態。將舞蹈編導、舞蹈表演、舞蹈教育放入真實情景中,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將學習任務工作化。學院每月的舞蹈教學展演,一個學期的展演匯報,學校的大型節目演出、畢業舞蹈作品專場、校企合作等,新的模式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總之,走產教融合的應用型課程改革是新時代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挑戰,我們要積極探索,扎根實踐,調整反思,為舞蹈教育做我們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