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摘要】嗩吶是中國傳統吹管樂器,本文通過對嗩吶在長三角地區民間的傳播學習,眾院校和各地文化館中的普及教育,深入、系統、全面地研究嗩吶在當今社會的教學情況,探討嗩吶在長三角地區現階段的學習情況和發展。在社會主義新時期,通過對嗩吶在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狀況展望嗩吶發展的未來,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嗩吶在長三角地區的教育發展做一個梳理,從一個側面展現近代嗩吶的發展,傳播并發揚嗩吶文化和嗩吶精神。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嗩吶教學;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J632.14 【文獻標識碼】A
一、嗩吶在民間的發展學習現狀調查
(一)民間傳統教學
在長三角地區,相對于比較大的城市或地區擁有專業性質的音樂學院,一般較小的城市或村落幾乎沒有專業教育機構,教育資源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中,民間嗩吶的學習則多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民間的嗩吶老師大多以民間老藝人口傳心授為主,這些老藝人多是自學研究、代代傳承,藝人中多數為民間婚喪嫁娶的吹鼓班藝人出身,這種教學方式雖不如正規院校系統,但也保留了中國最傳統的一種門類的教學,對于嗩吶藝術的傳承也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現今越來越多的正規院校畢業生或戲曲團體演奏家更多深入或扎根在地方,越來越多的嗩吶學習班開始在各地興起,嗩吶的普及力度越來越大,培養模式也越來越正規系統,偏遠地方的孩子可以很方便地接觸學習到正規的嗩吶教學,對于嗩吶的基層培養極其關鍵。
(二)群眾的自學
新時期下自媒體盛行,網絡發達,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很多嗩吶愛好者通過觀看網絡教學視頻了解嗩吶、學習嗩吶。現今,無論是嗩吶愛好者還是專業的嗩吶學習者,利用網絡幫助自己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平常現象,這些都是時代發展帶給我們的便利。嗩吶的傳播需要借助網絡,但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太多嗩吶視頻良莠不齊,網上充斥著大量低俗、博人眼球的視頻,以嗩吶為噱頭,誤導觀眾,拉低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性。所以,大家要正確地引導和區分,甄選優秀的嗩吶教學視頻與演奏視頻進行正確的學習。
嗩吶自學者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業余時間學習的單純愛好,這些愛好者以娛樂為主,完全可以利用網絡或者書籍的傳播媒介進行普及型學習;還有一種嗩吶學習者是希望走向專業正規的演奏之路。這就需要找到正規的院校或者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學習,因為嗩吶正規專業學習是不能完全通過網絡或者書本進行自學的,現今的網絡教學還是以普及啟蒙為主,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教學是學好嗩吶演奏的一種必然途徑。
二、嗩吶在各大中、小學及少年宮的普及教育現狀調查
(一)中、小學嗩吶普及教育現狀調查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區,經濟的騰飛促進了當地文化的蓬勃發展,現今,政府極其提倡和支持各地中、小學開展藝術門類的課程,如書畫、音樂、舞蹈等,很多學校都在大力開展自己的特色學科,形式門類多種多樣,這其中就有很多的學校開展民族音樂課程,倡導學生學習民族器樂,甚至建立自己學校的民族樂團。
這些民樂特色學校聘請當地優秀的民樂演奏家或教育家每周固定時間來學校上課,同學們從一上小學就能夠直接接觸到專業的老師,學習到正規的民樂課程,這些學校的民樂課程建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嗩吶在中、小學的普及教育也乘上了這次東風,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就接觸嗩吶,很多學生由此開始慢慢走上了專業嗩吶學習的道路。長三角地區民間傳播土壤很有限,這些由政府倡導學校落實的嗩吶課程極大地帶動了本地區學生學習嗩吶的積極性。以前絕大多數嗩吶演奏家都是來自北方,現在很多優秀的嗩吶演奏家出身于長三角一帶,這與當地中、小學的普及教育有著極大的關系。
(二)少年宮中嗩吶的普及教育
長三角地區的各級少年宮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民族樂隊的建設,少年宮一般有兩種培養模式,一是自己開設民樂學習班,普及教育民樂新生;二是在本地區的中、小學中抽調好的民樂特長生加入到少年宮樂團中,少年宮利用學校的民樂資源,學校也依托少年宮的良好平臺,兩者互惠互利,對于民樂學生來說更是一種自我提升的良好途徑。
民族樂團的編制中嗩吶演奏者占有很大比例,所以樂團對于嗩吶演奏者需求量很大,這樣每個少年宮都需要培養大量的嗩吶學生,而且少年宮樂團的演奏者一般都是小學生,到了一定年齡就不能繼續在樂團演奏了,每年有老的團員離開,相對應也有新的團員加入,也可謂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了。這就需要少年宮的老師不斷地去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嗩吶新秀,這個良性發展,促使各地區嗩吶學習者越來越多,水平也越來越好,這些都極大地帶動了嗩吶的發展。可以說,各地區少年宮民族樂團的興建促使當地的嗩吶得以良好發展。
三、嗩吶在專業院校教學現狀調查
(一)嗩吶在長三角三大專業高校的教育發展
中國一共有十一所專業性質的音樂學院,這些音樂學院分布在全國各地,在長三角地區一共有兩所專業性質的音樂學院,分別為上海音樂學院和浙江音樂學院,在江蘇省還有一所藝術類高等學府南京藝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被譽為音樂家的搖籃,也是音樂學院當中的老大哥和開路先鋒,很多嗩吶大家也都是出自上海音樂學院,所以,上海音樂學院的培養模式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兩所專業音樂學院和南京藝術學院對于嗩吶學生的培養模式比較成熟,從附中到大學一直到研究生都有很完善的培養模式和教學大綱,音樂學院的學術交流和藝術實踐都比較多,學生們在不斷實踐中積累經驗、磨練技藝。
音樂學院首先要求加強本專業的基本功訓練,學習不同風格的傳統樂曲,并且不斷積累學生樂隊合奏的經驗,通過對新改良的中音加鍵嗩吶和低音加鍵嗩吶的學習,形成一種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獨奏、室內樂、合奏等音樂形式都能熟練掌握并且融會貫通。
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嗩吶學生是比較具備專業水準和能力的,一般本科畢業生已經擁有了很好的專業素養和視奏、合奏能力。本科畢業生進入地方院團的比例較大,這當中包括職業的民族樂團以及地方戲劇類團體,如京劇院、越劇院、滬劇院等。現在,大學生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的也不在少數,研究生會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及理論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校期間需要開兩場專業性質的個人音樂會,對于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也更為嚴苛。學習嗩吶本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能夠一直學習到研究生畢業則更為不易,每年音樂學院錄取的嗩吶專業碩士研究生不過兩到三個,所以,每年的嗩吶碩士畢業生工作面較廣,簽約率也很高。
(二)嗩吶在綜合類大學及師范類高校的教育現狀
長三角地區有很多的知名綜合類大學,如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這些大學基本都有自己的藝術系和民族樂團,每年招收本學院的藝術類特長生。綜合類大學嗩吶的學習主要以大樂隊合奏或民族室內樂為主,各地學校每年都會參加大學生藝術展或者文藝匯展等藝術實踐活動,嗩吶學習者以一種樂團合奏的形式繼續活躍在舞臺上。
師范大學與專業的音樂學院、綜合類大學的教育培養模式不同,師范學院一般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師范類大學主要培養的是各級教師,所以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性,對于音樂教育方面會更加側重,學生的專業性雖不如專業音樂學院,但藝術門類會掌握得更為全面,如鋼琴、聲樂等都是專業必修課,這些課程的設置對于學生日后的工作更有幫助,正可謂術業有專攻。這些師范類嗩吶畢業生也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傳播著嗩吶文化,對于嗩吶事業的發展做著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