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人們不僅經濟水平與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而且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提升。傳統音樂文化因其具有外國聲樂文化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成為我國音樂文化教育發展的源泉,為相關的教育提供了厚實的理念。如今,由于高校聲樂教學“西化”現象嚴重,人們對傳統音樂文化了解甚少,從而使得傳統音樂文化存在感越來越低。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怎樣把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之中一直是教學重點關注的問題。由于現代聲樂教學中歐洲的美聲音樂及發聲技巧等占據了主體地位從而忽視了傳統民族音樂知識的教學,這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無疑增加了難度。若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不僅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有助于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先進性。高校應建立以傳統文化為基石的音樂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加強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普及。這樣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還可以促進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本文對于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展開研究與探索。[1]
【關鍵詞】高校音樂;傳統音樂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當今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高校教育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聲樂教學的良好開展不僅對于學生掌握聲樂知識與演奏技巧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可以提升社會的音樂文化發展水平。
一、高校聲樂教育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
(一)有利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
傳統音樂內容中蘊含著民族風俗、地理風情、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內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可以知曉這個民族的整體特色。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因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格,以及歌唱形式,民族文化已然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傳統音樂文化最能代表我國民族的特色與風俗。高校聲樂教學中通過將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聲樂教學相融合,不僅能夠深遠地影響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還能促進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新背景下的繼承與發展,不斷深入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可以使我們清晰地在歷史長河中看到我國社會民族的各種傳統文化的發展,促進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二)促進高校聲樂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傳統音樂的教學可以提高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意識、情趣,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些都是因為傳統文化里蘊含著經歷了時間洗禮與打磨所沉淀的藝術瑰寶,而汲取了這些并把它們有意識地加入到音樂創作中,無疑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
有關于我國歷史文化的內容無需贅述,流傳至今的都是經過歷史淘汰后所留下的文化精華,其中也包括現存的音樂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豐富多彩的傳統音樂文化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音樂體系。而眾多高校卻對此置之不理甚至嗤之以鼻,盲目地追求西方的音樂形式,使得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由于照搬照抄別國的聲樂致使自身民族的聲樂理論基礎薄弱,體系簡單。而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沿用枯燥呆板的課堂講授方式,只扎根于理論與技巧,缺乏實踐,導致降低學生對于聲樂學習興趣。我國作為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文明古國,包含了大量的優秀的音樂作品。
二、如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
(一)引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時代的不斷發展,為教育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高校應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運用科技手段,運用多媒體先進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教課中準備充分的影音資料,其能讓學生通過聽覺和視覺的感官調動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使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由于傳統的民族聲樂自身具有民族性,讓學生在學習時有更加強烈的認同感,有效提高對音樂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
(二)培養優秀專業的聲樂教師團隊
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必須加深對傳統音樂的涉獵以及攝取各種優秀的樂理知識與歌曲演唱方式并運用到實踐當中,在示范演唱時從而運用優秀的演奏方式,向學生更好地展示,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三、結束語
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利用教學資源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教師也應當創新教學方式,全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揚.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黃河之聲,2016.
作者簡介:許霽(1997—),男,漢族 河北滄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