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紅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音樂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音樂已經成為人們表達情感、感悟生活或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方式。音樂教育是現今提倡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目標主要包括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音樂表現和音樂鑒賞能力等。培養學生的樂感是達到以上教學目標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樂感有助于幫助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領悟,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高職音樂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樂感作為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高職音樂教育;樂感培養;方式途徑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樂感是人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樂感是人類七大智能中的一種,具體內容包括音高感、節奏感、和聲聽覺,旋律感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后天培養。擁有豐富、靈敏的樂感,人們就可以對一段音樂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能更容易地接收到這段音樂所要傳達給聽者的信息。樂感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基礎組成部分,本文從樂感與音樂教育的關系、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等幾個方面闡述高職音樂教育中對學生的樂感培養。
一、樂感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樂感是人們對音樂的感知,首先通過聽覺接收到音樂片段,再將其送入人的大腦中,由人的大腦、內心和情緒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結合人已有的音樂知識、生活經歷和人的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對音樂進行分析和理解。由此可見,在聆聽音樂、學習音樂乃至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對樂感的培養是必不可缺的。只有當學生具備了基本的樂感,才能真正學習好音樂知識和提升音樂素養。樂感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也可經過后天培養得到,音樂教師的職責之一就是幫助學生進行后天樂感的培養與提升。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樂感的培養是教師進行音樂教育和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
二、通過聆聽培養樂感
聆聽音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樂感,經過長時間的聆聽訓練,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擁有更多的樂感積累,他們一定能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對音樂有更加深刻的記憶或者理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例如,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多給學生播放音樂大師們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聆聽中走近作曲者的內心世界,與音樂大師進行心靈上的深度交流,從而既得到了音樂、技巧等方面的知識,更得到了樂感的提升和靈魂的升華。
三、通過演奏培養樂感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學生在對他人的音樂進行聆聽、學習之后,或許不能長時間地保留較為深刻的印象或是無法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內涵,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其進行演奏,學生為了將其演奏出來就會自然地重視其中的每一處細節、把握每一處情感,并且學生會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的技巧等表面知識,而且會更加深入地挖掘其中包含的情緒情感,甚至為了將它演繹到最佳,學生會主動地進行大量重復練習,這樣一來,學生的樂感和整體音樂素養會在無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使用多種工具進行演奏,例如,主修鋼琴的學生可以學習用小提琴進行演奏,主修流行樂的學生可以嘗試使用民族樂的唱法進行演唱等,在這些不同小領域的摩擦與碰撞中,一定能產生很多新的、美麗的火花。
四、分層次進行樂感培養
可以將樂感的培養根據難度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節奏感的培養、旋律感的培養、整體音樂情感的把握等。音樂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這幾個不同層次的樂感進行培養。例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初步階段,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訓練有素的節拍及節奏感是訓練學生樂感的重要環節,如應讓學生學會辨別強拍和弱拍、二拍子和三拍子等;其次,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旋律感的培養,例如對學生辨別音調高低的訓練等;最后,當學生具備了節奏感和旋律感等基本樂感以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對音樂情感的把握,每一段音樂都有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只有把握住這個,聽者才算是真正聽懂了音樂,才有可能從中吸取精華,融合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五、結語
總之,對于高職音樂教育來說,對學生樂感的培養是音樂教師不可忽視的教育內容,音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樂感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從自身做起,注意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樂感,進而引導學生注重對自己樂感的培養,并且積極地幫助學生提升樂感,為我國培養更多更好的、專業的、高素質的藝術人才,為新時代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吳明.音樂教育中的樂感培養[J].文學教育,2016 (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