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菲
【摘要】舞蹈藝術再現生活,引人思考,是精致的文化盛宴。舞蹈的藝術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舞蹈編導的水平,而舞蹈編導的創新意識又決定了作品的生命力。本文從提高舞蹈編導創新意識的切入點和支撐點兩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具備創新意識,希望本文能夠為舞蹈藝術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舞蹈編導;創新意識;舞蹈藝術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一、提高舞蹈編導創新意識的切入點
(一)文化理念創新
舞蹈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思想,屬于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提高舞蹈編導的創新意識要從文化理念層面進行創新。舞蹈家鄧肯在學習舞蹈之后發現舞蹈的最高境界是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她脫下了舞鞋和束衣,披上輕衣薄衫,用自己的身體來傳達自然界的一切美好。在她的時代,鄧肯認為,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舞蹈本身源自人類勞作,隨著文明的發展,在舞蹈中加入很多文化元素,在多元文化的今天,舞蹈又恢復到大自然中。同是源自于自然和人類伊始的舞蹈,但是在審美情趣上顯然當下的舞蹈更勝一籌。由此可見,舞蹈編導要從文化理念層面創新,文化總是不斷改變的,要在改變中大膽創新。
(二)題材視角創新
舞蹈也是一種語言符號,通過舞蹈可以表現出某個或者某些主題。從舞蹈的內容上區分,可以分為歷史題材舞蹈、現實題材舞蹈、鄉村題材舞蹈等。舞蹈題材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一個題材的舞蹈都可以將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關鍵是如何將這些舞蹈元素串聯在一起。隨著大眾文化修養的提升,對舞蹈作品的質量也更加挑剔。所以,以小見大的題材更能引起觀眾的關注和思考。例如,街頭的一個場景,或者歷史上的知名畫作,或者一句成語,都可以成為舞蹈編導創作的切入點。
(三)表現風格創新
每個舞蹈編導都有自己的創作風格,創作風格反映了編導某一時段思想和藝術偏好。在藝術創作中,有自己的創作風格固然好,但是舞蹈作品創新也非常重要。畫家齊白石曾經五出五歸尋找創作靈感,然后閉門多年探求新的創作風格,最終獲得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舞蹈編導也是一樣,要不斷地為自己的創作注入新的血液,勇于在自己的創作風格上創新。張繼鋼是2009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總導演。在他早期的創作中,主要以民間舞為表現體裁,在形式上也更接近于民間舞的廣場式表演。在成為軍旅舞蹈編導后,張繼鋼的創作風格有了新的變化,其創作的作品主要以現代舞為表現素材。他創作的《壯士》《士兵與槍》等作品,開創了部隊舞蹈創作的新篇章。可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蹈編導,不僅要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創作風格,還要在不同創作時期積極尋求更多風格上的突破,以獲得藝術創作新的飛躍。
二、提高舞蹈編導創新意識的支撐點
(一)善于利用逆向思維
舞蹈藝術之所以要創新,是因為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生命和愛是藝術創作的永恒主題,人們都在歌頌生命的美好和愛情的偉大,對死亡則是恐懼和悲傷。然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夠逃脫死亡的宿命。楊麗萍的舞蹈劇《孔雀之冬》就表達了于冬相戀,向死而生的主題思想。以冬日的雪花為道具,雪落如同塵埃落定,如同死亡之靜美。生命有長短,但靈魂可以永存。這種逆向思維讓人為之一驚,引人思考。當觀眾帶著思想去欣賞一個舞蹈作品時,就能深刻領悟作品的真諦。向死而生這種生活態度在舞蹈作品中比較少見,云南藏族人對死亡的態度就是向死而生,無懼生死,坦然面對。
(二)善于個性思維,追求個性與特色
所謂創新就是與眾不同、超出尋常。每位舞蹈編導都是獨立個體,受到專業技能訓練影響,大家在創作時有共同的專業背景。然而,專業知識是編導的工具和基本元素,將編導個人的思想注入到舞蹈中,就可以體現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楊麗萍的作品主人公形象都取自于大自然,孔雀是她最鐘愛的形象,樹也是其舞蹈表演的符號。久而久之,提到楊麗萍首先想到的就是孔雀,她在作品中賦予孔雀強大的生命力,孔雀既是鳥,也是人,孔雀經歷生活,反映出其生活態度。《孔雀公主》《雀之靈》《孔雀》都是以孔雀為題材來揭示生命、自然和愛等哲學問題。由此可見,舞蹈編導追求自己的個性,挖掘自己的創作潛質,其作品必然與眾不同。
三、結語
綜上所述,舞蹈編導要博聞強識以求在文化理念上創新,要用藝術的視角來觀察生活以求題材創新,要形成自己的表現風格并不斷創新。這就需要舞蹈編導有自己的個性,善于利用逆向思維來創作和審視作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大眾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提升,舞蹈藝術作為文化中的精粹要不斷創新和提高品質,以滿足大眾對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舞蹈編導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挖掘自己的創作潛能,方可編導出具有創新精神且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
參考文獻
[1]代潔.淺析舞蹈編導在創作中如何力求新穎獨特[J]. 戲劇之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