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要】歌劇《黨的女兒》根據我國20世紀60年代長篇小說《黨費》創作而成,這部劇主要以田玉梅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堅韌不拔,、可歌可泣、與敵人英勇不屈斗爭的中國女共產黨員的不朽精神和光輝形象。
【關鍵詞】歌劇《黨的女兒》;田玉梅;形象塑造;地位
【中圖分類號】J676 【文獻標識碼】A
一、《黨的女兒》劇情簡介
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一共分為六幕,這部劇的人物主要有田玉梅、馬家輝、桂英、七叔公、小程、娟妹子和孫團長。該劇以馬家輝的叛變、田玉梅的死里逃生,桂英的懦弱為主線,體現出以田玉梅為代表的中國女共產黨員寧死不屈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舍生取義、視死如歸、面對困難臨危不亂的光輝形象。
二、“田玉梅”人物形象塑造
“形象,是人物及性格在戲劇沖突中的邏輯發展和完整呈現”。任何一部歌劇都是為了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特征,也是一部好劇的靈魂所在。田玉梅在劇中是一位農村婦女,但是在她的身上體現出了所有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和光輝形象。
(一)勇敢干練,堅貞不屈的黨員形象
田玉梅死里逃生后和馬家輝對峙,馬家輝的投降叛變讓性情直爽的田玉梅極度懊惱、鄙視。田玉梅面對喪心病狂的馬家輝說:“開槍吧,你這無恥的狗奴才!”
田玉梅和孫團長對峙,玉梅為了保護小程被匪軍抓住。田玉梅面對叛徒、面對敵人的勇敢干練,面不改色心不跳,雖然孫團長抓住娟妹子要挾田玉梅,但是田玉梅義正言辭,怒吼道:“有什么話來找我,不用為難孩子!”田玉梅的言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員面對困難與挫折臨危不亂、堅貞不屈的優秀品德。
(二)真摯誠懇的戰友形象
在戰友們遇害、被敵人打擊的情況下,桂英也因為丈夫馬家輝的叛變神志不清了。當田玉梅見到神志不清的桂英,她絲毫沒有厭惡之心,細心地為桂英打理頭發,并認真地為桂英唱著歌,“山坡上一朵紅紅的杜鵑,輕輕的輕輕的她走來。伴著清風……”讓桂英精神得到恢復,想起從前。桂英為丈夫馬家輝的罪行感到慚愧和愧疚,想要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田玉梅看到這種情況又生氣又擔心,為桂英傾心安慰,在玉梅的耐心勸導下,桂英重新對生活有了希望,拾回了對革命的熱情。
田玉梅和桂英是有著共同信仰的革命戰友,又是最好的好姐妹。在桂英最困難的時候,田玉梅安慰她、關心她,體現了田玉梅真誠、質樸的偉大形象。
(三)嚴格仁慈的母親形象
在田玉梅誤會娟妹子“偷吃”后,嚴厲地斥責娟妹子。田玉梅是優秀的共產黨員,她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女兒。在田玉梅知道“偷吃”是個誤會后,玉梅為自己斥責女兒感到很愧疚,她告訴娟妹子面對生活要樂觀積極,要滿足于現狀,知足者常樂。在劇中,田玉梅與娟子的母女情,體現出一個善良質樸的普通母親的形象。
(四)寧死不屈,舍生取義的英雄形象
在《黨的女兒》開場中,田玉梅被押赴刑場,在老支書的掩護下,玉梅死里逃生。《血里火里又還魂》“天有情不讓火絕滅,地有靈不讓種斷根,鬼門關前走一走,殺不死的田玉梅。”在田玉梅面對死亡和困難的情況下,體現出田玉梅寧死不屈、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浩然正氣、剛直不阿的崇高品質。
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對中國當代歌劇領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民族歌劇《黨的女兒》對中國民族歌劇發展的貢獻和影響主要體現于:中國歌劇的起源在20世紀20年代,幾百年來,經過我國眾多優秀的歌劇家的積極實踐和探索,中國在歌劇事業方面有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對歌劇傳統的認同與肯定,比如中國早期的民間作品:馬可的《夫妻識字》、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秧歌劇《兄妹開荒》等,都是以中國民間傳統的民間小戲和民間歌舞為素材創作而成的。再比如曹禺《原野》,是描寫中國農村的作品。追溯中國歌劇作品的代表作品來看,歌劇家們在中國民族歌劇方面做得貢獻是值得尊敬的。歌劇《黨的女兒》有著獨特的魅力:第一,音樂語言的民族性《黨的女兒》吸納并借鑒中國民間音樂和中國戲曲中的精華部分,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并且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與肯定。第二,音樂結構和情節設置的民族性。民族歌劇《黨的女兒》運用戲曲板腔體,使唱段既有抒情部分又有張力,情節的設置接近生活,運用矛盾沖突使該劇更有趣味性。
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用田玉梅等人的革命英雄形象激發人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信念、追求高尚的情操,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影響。《黨的女兒》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和展示先進的文化。
三、結語
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主要以沖突的故事情節,塑造了田玉梅堅貞不屈、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女英雄的光輝形象。《黨的女兒》是當代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居其宏.歌劇綜合美的當代呈現[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2]居其宏.歌劇美學倫綱[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