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松 樊澤民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強調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把健康中國建設作為中國夢的重要支撐,把體育事業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格局中去謀劃,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學校體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升,黨委高度重視、政府統籌協調、學校積極落實、社會廣泛參與的學校體育改革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學校體育頂層設計日臻完善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確立了學校體育的戰略地位。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學校體育頂層設計,明確學校體育工作的目標思路、政策任務和工作機制,把學校體育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立德樹人主渠道、考試制度改革、督導評價、全民健身計劃、體育產業發展規劃,融入教育改革發展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北京、河北、四川、江西、海南等地建立了強化學校體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部門職責,統籌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北京市制定實施《推進中小學校體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中小學體育工作“三提高、兩確保、一下降”的目標和保障措施。廣東省將學校體育納入教育現代化工作規劃,納入省、市、縣教育強市、強縣、強鎮考核驗收和高等學校“創新強校”工程,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內容。江西省將學校體育工作列入“省人民政府對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體系”“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和“重點建設高中督導評估體系”,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內蒙古自治區全面推進“學校體育兩節雙提高工程”(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周一節特色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水平,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素質),通過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安徽省將“學生體魄強健工程”作為“十三五”期間17個重大教育專項之一予以實施。吉林省成立“中小學生逐雪嬉冰”工作領導小組,將冰雪進校園工作列入督導和獎勵。山東省推進《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立法進程,全面落實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工作責任。
二、學校體育條件保障更加堅實
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在實施“全面改薄”工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建設中,加大體育教學設備器材配置、場地設施建設力度,學校體育師資、場地、運動安全風險防控等條件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1.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實際通過保障待遇、加大招錄力度、加強培訓等多種方式,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切實保障體育教師合法權益,將體育教師參與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體育活動等計入教師的工作量,明確專職體育教師每人每年可購置運動夏裝、冬裝各1套和至少2雙運動鞋。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體育教師的勞保費,按照不低于1 500元每年的配備標準”。遼寧省調整了體育教師戶外教學活動服裝標準和課余體育訓練比賽補助標準。2012-2016年,廣東省中小學校體育教師從44 235人增加到55 978人,增長26.5%。吉林省5年來充分利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師范生免費教育項目、公開招聘等,為50個設崗縣(市、區)輸送中小學體育教師1 340人。寧夏回族自治區3年來累計招聘體育教師831名,天津市3年來新增專兼職體育教師795人。安徽省面向農村中心校,實施“一校一名合格體育教師千人培訓計劃”,面向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實施“體育兼職教師萬人培訓計劃”。陜西省、云南省5年來分別完成了對4 000余名和6 000余名體育教師的省級培訓。
2.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資金投入、場地建設。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則,不斷加大學校體育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學校體育場地建設,滿足學生體育活動基本需求。
北京市初步建立學校體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5年來市級財政累計投入近10億元,全面推進學校體育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建成國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營活動基地、內蒙古青少年足球海南冬訓基地等多個足球基地,建設了30個邊境三少民族旗縣綜合足球館和784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風雨場館。浙江省2015-2016年組織實施學校塑膠跑道建設工程,投資19.7億元,新建塑膠跑道1 342條,中小學塑膠跑道覆蓋率達95.46%。江蘇省2012-2016年組織實施農村中小學運動場地塑膠化建設工程,省級財政共投入近5億元,已建成654片農村中小學塑膠化運動場地。甘肅省“全面改薄”項目自2014年啟動實施起來,采購音體美設備33 585套,共計3.8億元;建設室外運動場680萬m2,共計12.63億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五”以來,累計投入10.8億元資金用于校園體育場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西藏自治區對高海拔地區實施陽光風雨操場建設項目,共有67所陽光風雨操場開工建設。
3.積極推進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控管理辦法》要求加強管理,積極探索經驗,有效化解風險,促進學校體育運動安全有序發展。
北京市、貴州省在堅持購買校方責任險的基礎上,增設校方無過失責任險,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擴大保障范圍。上海市在全國首創了“校園運動傷害專項基金”,為學校和家長解除了后顧之憂。江蘇省每年安排4 500萬元為所有在校生和幼兒購買學生人身傷害事故責任險,最高保險賠款限額為每生75萬元,鼓勵學校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山東省鼓勵各地政府試點推行學生體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調解辦法。浙江、吉林等地制定安全風險防范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對場地設施的安全檢查和管理。
三、學校體育改革創新富有成效
過去5年來,各省(區、市)黨委、政府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作為自覺行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考核評價內容,陽光體育運動普遍開展,課外鍛煉實效持續改善,校園體育文化蓬勃發展。
北京市以推廣“隊列滑”“旱地冰球”“陸地冰壺”等冰雪運動特色項目為引領,以傳播冬奧文化為基礎,因地制宜推進冰雪運動。黑龍江省明確“校校有基地、人人會滑冰”的具體工作任務和目標,把冰雪活動列入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江蘇省把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納入對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指標。浙江省強化體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上海市實施學校體育項目化教學改革,發揮學校體育的多元育人功能。青海省推廣學校體育“一校一品”模式,實現學校體育面向人人的目標。山西省結合本地實際,下大力氣開發了花鼓、乒乓球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云南省廣泛開展學生體育競賽,形成了完善的課余訓練競賽體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織各級各類學校大力開展冬季長跑活動,制定冬季長跑月活動實施方案,每年組織一次冬季長跑競賽。
四、支持學校體育氛圍更加濃厚
經過多年普及,“學校教育、健康第一”“天天鍛煉、人人健康”等理念已成為社會共識,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自覺行動。各省(區、市)積極出臺學校體育行動計劃和促進措施,狠抓政策落實。越來越多的企業、新型社會組織和體育機構以提供產品服務和贊助資金等方式,支持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項目和師資建設。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社會人員志愿服務學校體育,營造了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黑龍江省開展“優秀運動員送教進校園”活動,利用優秀運動員的專業特長,為學校提供優質的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課程。北京市組織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以及國安俱樂部、國家大劇院等一流體育、藝術機構對口支持140多所普通小學體育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堅持以南疆四地州為重點,充分運用對口援疆、“訪惠聚”駐村工作等機制平臺,啟動村級惠民工程建設,大力加強基層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吉林省與長春凈月潭、吉林萬科松花湖、吉林北大壺、長白山紅松王等雪場聯合創建“百萬學生逐雪嬉冰”活動基地。山東省與國網山東電力公司簽署《合作推動山東省校園足球發展框架協議書》,在教練員培訓、校園足球活動組織和城市足球學校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