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 蘇毅南 覃建柏 韋宏雷
結合我國聽證會現狀,提出聽證會在KTV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方案,為企業和環保主管部門今后在KTV建設項目召開聽證會時提供借鑒方案。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追求精神生活,各種娛樂場所應運而生,豐富了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隨著KTV、慢搖吧等娛樂場所的增加,其產生的娛樂噪聲導致了周邊聲環境的不斷惡化;因其自身噪聲級較高,且又常常在晚上、深夜敏感時段營業,極易干擾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娛樂場所帶來的噪聲擾民問題也日益突出。由于業主、施工單位等缺乏隔聲降噪的專業知識,使得這一問題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因此,有必要采取聽證會的形式,召集專家、環保主管部門、受影響群眾以及業主單位等參會討論,聽取專家意見和周邊群眾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對KTV噪聲進行加以控制,減少KTV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生活環境。
二、聽證會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含義
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以下簡稱“聽證會組織者”)組織建設項目造成環境污染的受害群體和企事業單位、項目主管政府部門參會以及專家等人參會,針對建設項目特點以及周邊環境狀況,有針對性的提出噪聲污染防范措施意見。
三、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聽證會的建立
我國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公眾參與機制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相續引進的?!蛾P于加強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家環保局、國家計委、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1993年)公眾參與的方式明確規定可以采用“發《公眾意見征詢表》、召開座談會和邀請參加《評價大綱》與《報告書》審查會議的形式進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1998年)規定了“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征求建設項目所在地有關單位和居民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大常委,1989年)文件中也對公眾參與的方式作出了相應的規定。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和《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部令第35號),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作了更加詳細的規定,特別是對聽證會的專節規定和有關法條的規定,對環境影響評價聽證會中的公眾參與提供了具體的操作程序,有力的保障公民的環境參與權。
四、聽證會程序在KTV建設項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項目建設方和委托的環評單位不夠重視
很多時候,業主單位缺乏環保方面的知識,總以為環保主管部門要求其組織聽證會只是走個程序,不夠重視會議的組織和召開;因此,經常會存在企業領導人缺席、隨意安排底下員工參會等現象發生,導致參會項目建設方代表對專家意見拿捏不定,對參會居民代表的要求無法做出承諾,有可能影響聽證會的順利進行。許多環評單位對聽證會不夠重視的情況時有發生,派出的參會技術人員不夠專業,對專家的意見理解不透徹或者曲解專家意見,導致環評報告修改無法達到專家或審批部門要求,項目投資建設方未能按照專家意見對項目污染措施進行改進,導致項目施工和營運過程對環境造成污染。
(二)聽證會主持人選取不合理
根據有關規定,環境行政許可事項重大復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舉行聽證,由許可審查機構的人員擔任聽證主持人可能影響公正處理的,由法制機構工作人員擔任聽證主持人。目前,很多項目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組織聽證會時,聽證會主持人均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任命許可審查機構人員擔任,或者有時候默認項目建設方或者其委托的環評單位人員擔任,存在不公正,影響聽證會效果。按目前現狀,參會公眾代表往往存在一定惰性和容忍的品質,因此就常常會出現不積極發問和提意見的情況發生,很難實現聽證會的實際意義。
(三)參會專家不夠專業
有些地方成立了環評專家庫,但是每個專家所擅長的領域又會不一樣。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未對專家的選擇作詳細要求。就有可能出現從專家庫中隨意選擇規定人數的專家情況發生,導致參會專家不夠專業,所提的意見建設性不夠等。
(四)弄虛作假
有時候業主為了項目順利進行,防止聽證會進行時出現群眾鬧事、專家反對或者提出的環保措施實施成本高和難度較大,在組織聽證會的時候,未進行信息公開,未廣泛遴選參會代表,導致項目周邊眾多人員對項目不知情;而是專門選擇一些熟悉的專家、周邊居民代表、聽證會主持人或者環保主管部門人員等人參會;又或者對參會人員進行賄賂等諸多方式,以達到專家、參會群眾等人少提或者不提意見,保證聽證會程序順利進行以及減少后續不必要的麻煩。
(五)缺乏監管
因公務繁忙等因素,環保主管部門未能參會,遺漏聽證會程序過程監管;只負責接收業主提供的材料,而未對材料真實性進行鑒別;或者派遣經驗不足人員參會,沒能在聽證會環節提出建設性意見。
五、如何完善聽證會在KTV項目實施過程中起有效作用
(一)加強企業、環評單位和群眾的重視度
環保主管部門應對KTV建設項目周圍群眾進行普法,在聽證會召開前組織人員到附近街道宣傳聽證會的重要性,闡述項目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情況,提高周邊群眾對項目建設的重視度,調動他們參會積極性。環保主管部門要求業主單位要重視會議召開,杜絕把聽證會當作走過場的心理產生,向業主闡述聽證會在環評過程的重要性和法制性,不得弄虛作假,違者必將嚴厲處罰。環保主管部門定期組織轄區內的環評單位開會,加強環評單位的責任感;設立環評報告質量抽查和評分制度,評審會、聽證會、報告質量等方面也列入評分范疇,對不合格的環評單位作出相應的通報批評以及處罰,嚴整弄虛作假行為;以此方式來提高環評單位對聽證會、評審會等的重視度。
(二)正確選取聽證主持人
按照《環境保護行政許可聽證暫行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 第22號)要求,選取合理的聽證主持人,公正地主持聽證,維護公正原則,聽證主持人必須具備口語清晰、思維縝密、對項目較為熟悉、較強的責任感等,保障聽證會的進程和聽證的實際效果。居民代表必須具備代表性,并且得到當地所有受影響居民的認可。才有可能將受影響群體的想法和意見清晰的轉達給項目建設方。
(三)參會專家的選擇
通過對專家的專業背景進行調查,結合KTV噪聲污染特點,選擇熟悉或者研究噪聲污染控制方面的專家參會;基于他們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夠對政府公布的相關信息理解更透徹,他們參與到聽證會中可以提出比普通民眾專業性更強的建議,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聽證會的整體質量。
(四)擴大信息公開
聽證會信息公開,不僅是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前提條件,更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保障。業主單位應在聽證會召開前,應以發放或張貼公告的形式,向項目周邊群眾、機關單位等群體公示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主要污染因子以及污染防范措施及效果,公告聽證會的時間、地點、聽證事項和報名辦法,接受周邊群眾、機關單位等人報名。
(五)監管部門的重視度
環保主管部門不能因公務繁忙為借口,拒絕參會。應及時跟業主協調好聽證會召開時間,保證參會監督,防止業主單位走過場、賄賂專家、參會代表等行為發生,確保聽證會程序按《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逐一落實。對項目建設方上報的材料仔細審查,確保上表材料真實、齊全,不造假,不遺漏,達到環評審批要求,為后續竣工環保驗收和監管提供有力依據。(作者單位為1.靈川縣環境保護局;2.靈川縣環境保護局;3.桂林嘉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郭曉(1983-),男,瑤族,廣西桂林人,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