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
在《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中,教研組的9名教師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對于這樣一個年輕的教研組團隊來說,是一次筆耕的歷練,更是一次自我成長的驅動。感謝大賽組委會給予我們的肯定和鼓勵,這是勉勵,更是鞭策。
一、植根課堂,定方向
教研組能在本屆教育教學案例評比中獲得可喜的成績,離不開集體智慧的碰撞與分享。首先,筆者在2017年10月中旬看到案例評比活動通知和規程時,就第一時間把信息分享在教研組微信群中,鼓勵大家以自愿為前提,積極參與比賽。第2天,當把報名情況進行匯總時,令人欣慰的是全組教師都報了名。有了自愿參與的態度,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們在思想上的重視和行為上的跟進,喚醒個人內在追求進步的動力。在接下來的準備過程中,團隊成員一起認真學習案例評比規程,明確案例評比方法和評比標準。有了目標和方向,我們開始尋求課堂教學中所發生的最真實的教學片斷和教育故事,尋找案例撰寫的切入點。
慶幸的是,在近3年中,教研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每名教師都執教過不同類型的研討課、交流課、匯報課,于是迅速就遴選并確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
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師打磨教學能力、積淀教學智慧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媒介。學校的發展理念是“教師發展的沃土、兒童成長的樂園”。在學校發展理念地引領下,教研組立足學校體育教研組常規工作,帶領組內教師從“細心觀察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生成,積極思辨教學實際中所產生的問題,歸納整理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感悟,用心記錄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點滴”等4個方面潛心研究體育課堂。
二、團隊智慧,促成長
1.開展系列校本研修
2014年《浙江省義務教育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頒布實施。這標志著浙江省在探尋體育教育教學本源的道路上又堅實地向前邁進了一步,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引領性,為傳統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進與優化帶來了啟示。在浙江省教研員余立峰老師的指導下,教研組認真研讀《綱要》的核心理念并在實踐中加以消化吸收。
為了系統地學習《綱要》理念,教研組自2015年起就積極地在日常體育課教學中踐行“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下構建的單元教學,依托每周三上午體育校本研修時間,組織大家有計劃、有系列、有主題地開展圍繞《綱要》理念進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針對田徑中的跑、跳、投和足球教材,人人上課,人人議課,小組研討,專家點評。教師們通過模擬上課、片段課、展示課以及單元系列化授課等形式,學習和實踐了如何實現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轉變。
2.創新策劃,進行頭腦風暴
如何讓課堂教學資源庫真正發揮它的價值和作用,既需要教師有善于觀察的眼睛,又需要具備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在實踐探索中,筆者嘗試在教研組內部引導教師們搜集課堂教學中所看到的、思考的和創新的“金點子”,進行頭腦風暴。流程如下:提前一周由主持人預定一個話題,大家準備。活動當天由某名教師拋出話題,并從個人角度做出3min簡要分析;分3個討論小組進行10min組內討論與交流;每個組由一名代表3min呈現觀點并進行總結陳述;教研組根據各小組陳述的觀點,用4min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教研組長5min做小結與點評。頭腦風暴隔周舉行一次,利用短短25min的時間,緊緊圍繞某個話題讓教師們展開討論,提高了教師教學辨析與歸納能力。
3.營造氛圍,互學共享
打造一個優秀團結的教研組,需要營造和諧的團隊文化氛圍。學校教研組共10名體育教師,男女教師比例為6∶4,且都是工作10年以內的青年教師。在校訓“自律、自由、自覺”的引領下,體育組把“陽光、進取、自信”作為團隊的價值追求,并在工作中努力踐行,逐漸形成了團隊和諧進取、個人陽光自信的教研組文化氛圍。
學習氛圍的營造與學習力的培養是增強團隊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為了增強教師們專業學習和自我進修的意識,教研組訂購了《中國學校體育》等體育期刊,組織教師們捐贈體育學科專業書籍,統一放置在辦公室書架上。利用每周一下午組織教師們分成3個小組,分別閱讀這些書刊,并要求摘記前沿信息、重要知識點等,然后通過拍照、傳閱、口述等形式,推送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在組內分享。
4.勤于筆耕,見證師生成長
對于許多一線體育教師而言,課堂教學和業余訓練是兩項重要的日常工作。有些教師雖然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但由于平時疏于整理,教科研能力成了制約個人專業發展的短板。筆者所在學校非常重視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每學年都會組織校內教師進行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申報等評比。在此基礎上,經過指導、修改和完善,再參評上一級單位組織的論文或課題評比,這些措施都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