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軍 李躍
案例:在1節武術對練拳教學中,教師與體育骨干示范講解后,安排第1和第3排的學生(甲方)向后轉,分別與第2排和第4排對應的學生(乙方)進行對練練習。教師一聲令下,甲方沖右拳擊打乙方面部,乙方右掌掌面面向甲方作為靶子,2名學生輪換練習。隨著練習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求每組學生進行攻與防的練習,練習幾分鐘后,2名學生動了真格,連打帶罵。
策略:教師立刻連續鳴哨,并迅速跑向沖突學生,站在2名學生中間,同時鳴哨全班學生集合。面對2名學生,教師強壓制怒火,學生A說:“老師,你不是說點到為止嗎?你看他把我的眼眶都打腫了。”教師看到學生A紅腫的眼睛,便問學生B:“你為啥打得如此狠呢?”學生B委屈地說:“老師,我是按照您的要求點到為止和他切磋的,可能是我用力過猛,也許是他當時躲閃不及,就打到他的眼睛了,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教師迅速勸慰傷者接受道歉,同時安排學生帶其到學校醫務室檢查。接著,教師以他們為案例再次重申了對練的安全要求,并說明了事情的嚴重性,同時,也提醒學生練習時一定要專心。
反思: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缺乏自制力,有時小事也有可能誘發肢體沖突。正如本案例所述,本是無意識的行為卻引發了一場“戰役”。教師在授課時難免會遇到此類事情的發生,一旦發生了,教師不能先急于訓斥學生,應該心平氣和,調查事情原委,及時開導學生,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以仁愛之心感化學生,既能和平解決沖突,又能贏得學生的愛戴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