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光
美國學者Poulton E C在1957年提出開放式、封閉式運動技能(Open motor skill and closed motor skill)的分類法,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運動技能與運動心理專業王晉博士認為開放式、封閉式運動技能是基于反應時、無反應時的分類,開放式運動技能強調多變、快速準確決策能力,而封閉式運動技能強調穩定不變、技術動作規范。而在當今的小學體育課堂中,體育教師和小學生們將面對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師們能否有的放矢地處理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呈現不同的課堂、采用不同的學練方法至關重要。
一、基于封閉式、開放式運動技能特性視角的體育課現況分析
(一)封閉式、開放式運動技能的內涵
封閉式運動技能指的是在做動作之前,能事先決定下一個動作要怎么做,動作做得越規范成績就越好,所有外在刺激都是靜止的、封閉的;這一類運動技能體系包括體操、游泳、武術套路、田徑(短跑、跳高、跳遠、標鐵餅、鉛球等)、籃球罰球等,這一運動技能體系強調技術動作規范性、一致性、穩定性及不變性[1];靜止封閉的外在刺激、技術動作的單一性和重復性等導致了這些運動項目的單調、枯燥。此次同課異構活動中的跪跳起內容,是水平二技巧教學的一項內容,動作技術強調“擺、壓、提”要點,完成動作有固定的套路:一擺、二拔、三展、四壓、五提、六站;動作越規范成績就越好。因此,該技術動作屬于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范疇。
相對于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還有一類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所謂開放式運動技能指的是在做動作之前,不能事先決定下一個動作要怎么做,必須根據當時突如其來的外在刺激來決定下一個動作要怎么做,包括籃球(不含罰球)、排球、足球、手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壘球、棒球、武術散打、跆拳道等,該運動技術體系強調技術動作的多變性、不可預測性[1]。變化莫測的外在環境、技術動作的多變性等確保了這些運動項目的生動、活潑,但也要求這些運動項目學練需要真實或模擬的比賽情境確保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刺激。反之,沒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下的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學練,也將和封閉式運動技能學練一樣顯得枯燥乏味。此次同課異構活動高低運球內容,作為籃球運動的重要動作技術,高低運球的使用是根據籃球賽場的真實情境決定的,是由隊友和對手的配合和防守決定的,高運球用于無防守快速運球,低運球用于防守者逼近時慢速運球,用身體和腿保護球以擺脫防守繼續前進。因此,高低運球屬于開放式運動技能范疇。
(二)基于封閉式、開放式運動技能不同特性視角的體育課現況分析
在平時的體育課堂教學觀摩中,筆者發現,分屬于封閉式、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的田徑、球類、體操、武術項目教材,并沒有被區別對待。不同教材內容的課堂,教師的教并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區別對待、處理,往往采用一樣的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等教學手段,尤其是在球類課堂中,學生往往是人手一球在無隊友、無對手安全的情境下學練各種球類運動技術。此次活動中的3節籃球高低運球課堂,面對籃架高度、場地大小都做了兒童化、簡單化處理的籃球場,但課堂中的教師、學生們都無視眼前的籃球場地、無視腳下的各條籃球場線,更不用說規則、戰術、對抗、配合、團隊等籃球本質內容的體驗了。
相反的,針對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項目教材內容的課堂,教師往往能意識到這些教材本身的特點,技術動作規范性、一致性、穩定性及不變性,要通過重復、多次、循環的練習過程,重復次數越多,動作越嫻熟、越規范,而重復、多次的學練往往促使枯燥產生。因此,教師能通過教法、學法、評價、組織、器材、場地等方面的創新,借以增加這類課堂的趣味性,反而這一類教材內容的課堂顯得有趣有味。此次活動的幾節跪跳起課堂,教師通過闖關游戲引領學生逐步掌握跪跳起動作技術,或賦予情節,或賦予角色,巧妙利用墊子這一器材,采用個人、兩人、小組等多種組織形式,使得跪跳起這一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項目的課堂趣味橫生。
二、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項目教材的外在創新教學
(一)去除枯燥的趣味化教學
1.多樣的練習方法。針對封閉式運動技能需要重復、多次學練的特性,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練習方法,從分解到完整、從簡單到復雜、從重點突破到全面掌握,學生始終在多種的練習方法中學練同一個動作技術,從而避免重復練習帶來的枯燥,進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此次活動的幾節跪跳起課堂,都能突出“擺、壓、提、收”的動作技術要點,能利用小墊子擺成臺階,組織學生進行跳下、跳上臺階的練習,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體會跪跳起提腰收腿的動作要點,并賦予闖關游戲,使得課堂興趣盎然。
在封閉式運動技能的學練過程中,針對動作技術的復雜程度不同,往往會采用分解、完整練習法,一般比較復雜的技術動作,可以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練習;而一些相對簡單的動作,可以先完整后分解進行練習,如體操中的前滾翻、跪跳起等,這樣可以避免由于分解過細帶來更多的無用的學練過程。此次活動中,來自浙江的教師采用了先完整后分解再完整的方法,課堂一進入基本部分,首先讓學生模仿教師示范的跪跳起完整動作,基于小學四年級學生好模仿這一特性,此方法十分有效。
2.花樣的練習形式。針對封閉式運動技能需要每一位學生重復、多次學練的特性,一個人練習容易產生枯燥感,課堂上可以采用兩人、三人、小組的練習形式,采用“抱團”的組織方式,不僅可以利用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而且還可以利用小組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練習形式,提高這一類運動技能學練的興趣。此次活動的幾節跪跳起課堂都采用了個人、兩人、小組的方式進行練習,利用小墊子的多種組合,進行不同難度的闖關、挑戰練習,學生之間有合作、有競爭,小組之間有競爭、有評價,使得跪跳起課堂活潑而生動。
3.巧妙的輔助器材。封閉式運動技能的學練,教師往往會強調技術動作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即某一個身體練習的技術關鍵或技術環節的重要連接部分;“難點”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教師經常會選用一些輔助器材,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恰當的輔助器材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次活動的幾節跪跳起課堂,使用了小彩旗等輔助器材,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中小墊子的巧妙利用,組合出不同難度的跪跳起練習情境。如,兩塊小墊子疊放形成具有兩個高度差的組合墊子、4塊小墊子疊放形成具有3個高度差的組合墊子,學生完成從高處往低處跳、從低處往高處跳的不同難度的練習內容,不僅有效地把握住跪跳起動作重點和難點,而且通過外界刺激的變化使得課堂有趣、生動。
4.多彩的評價策略。在課堂中不僅要發揮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還要發揮評價的反饋與交流、激勵與導向功能,要針對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的特性,嘗試更加適合學校學生特點的、更能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積極性的評價方法。如,“闖關”“晉級”評價,學習即評價、評價即學習,讓學生參與評價,真正發揮學生學習主體這一特征。此次活動中的幾節跪跳起課堂,都采用針對不同挑戰內容的評價方式,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中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有效地發揮了評價的激勵與導向功能,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練過程的趣味性。
(二)重視封閉式運動技能相關體能練習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教材內容眾多,田徑、體操、武術等項目中的技術動作作為教材內容,主要功能是為發展學生基本身體活動能力以及學習更復雜的技術儲備必要的體能[2],而這些項目列于封閉式運動技能體系范疇,這些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在構建該類項目的單元計劃,一定要重視該類項目相關的體能練習內容,在單元中要考慮一定比例的體能練習課時,在每一節課中要考慮課堂中的體能練習內容。如,在跪跳起課堂中,教師采用連續跪跳前行、跪跳上或下一層、跪跳前進+跪跳起等多種練習內容,不僅提高了學生腳背和小腿用力壓墊子能力,而且促進了跪跳起動作技術的掌握。
三、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項目教材的內在回歸教學
(一)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項目教材的教學現況
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的特性需要真實或模擬的比賽情境學練環境,確保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刺激,進而鍛煉學生快速決斷能力。而現今在這一類教材內容的課堂中,尤其在一些球類課堂中,絕大多數教師沒有認識這些教材內容的特點,可以棄旁邊的籃球場而在跑道上完成運球動作技術的學練;可以花一節課時間原地體會腳內側踢球的觸球部位,球始終被學生牢牢地踩在腳下;可以將掌握雙手胸前墊球動作這一單一技術定為排球單元教學的唯一目標。這一類教材內容的課堂,需要教師發現這些項目的本質屬性,改變現在的錯誤教學呈現,回歸這一類教材本來的面目。
(二)開放式運動技能體系項目教材的內在回歸教學
1.提供開放的學練空間和情境,回歸該類運動的本真。技術動作的多變、不可預測性是該運動技術體系的內在本質和真正的趣味所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比賽情境中,安排進攻、對抗、戰術、配合的學練情境,才能體驗到多變性、不可預測性,才能使學生真實提升該類項目運動能力。此次活動中的3節籃球高低運球課,學生始終人手一球進行原地、行進間高低運球練習,沒有隊友的配合,也沒有對手的防守,始終在不用擔心丟球的、不變的情境中練習,經過學練學生確實是掌握了高低運球這一動作技術,但他們并不一定能在籃球比賽中運用自如,因為他們學到的只是封閉式的高低運球動作技術。
改進場地器材使得比賽容易得分,采用小型比賽模式使得學生擁有更多的觸球、對抗機會,簡化比賽規則使學生擁有合理運用技戰術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比賽中體驗合作、體驗成功,進而才能提高他們對這些運動的興趣。
2.采用比賽法,用比賽貫穿整個教學單元。開放性運動技能強調進攻、比賽,這一類教材內容的魅力體現在比賽當中,學生只有在比賽情境中才能體會到運球過人、傳球配合、得分等技戰術,教師們要有用比賽貫穿單元的意識,將簡單化、兒童化的比賽貫穿于整個教學單元中,同時采用循序漸進的比賽方式,可以從個人學練某個動作后,逐漸進入兩個人之間的1對1比賽,隨著掌握更多技術動作,逐漸增加技術組合、對抗人數,逐步向正規比賽對抗人數靠近,學生始終在比賽情境中學練各種運動技術。
3.組建固定的球隊,增加多角色體驗。開放性運動技能強調對抗、競爭、團隊、合作,而其中的一些集體性球類運動更是強調團體、球隊。它們的魅力不僅體現于比賽中的得分、持球過人、傳切配合等,而且也通過扮演運動員以外的角色,感受運動文化。因此,在這類教材內容的教學單元中,采用固定分組形式、組建球隊,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團隊歸屬感,而且通過運動員、裁判員、宣傳員、教練、領隊等多種角色體驗,全方位認識這些項目,體驗這些項目的運動文化。
參考文獻:
[1] 石巖,王冰.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之道——王晉教授訪談錄[J].體育學刊,2014(3):1-7.
[2] 余立峰,“技術體能運用”視角下的單元構建研究,體育教學,20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