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體操類教材是中、小學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隨著體操類教材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僅僅依靠室外的教學時間顯然不夠,筆者嘗試利用不斷增加的室內體育課,在教室里開展體操類教材的輔助教學活動,取得了一些教學成效。現將低年級的一些內容與方法簡介如下,供大家研究之用。
一、低年級體操類室內課的教學內容
(一)隊列隊形類:集合、解散;稍息、立正、橫隊報數;原地三面轉法;原地踏步、踏步轉體、立定;成體操隊形散開;縱隊齊步走、跑步走;一路縱隊走成圓形。
(二)操類:簡單室內徒手操。
(三)平衡類:桌上或凳上單膝跪式平衡、雙膝跪式平衡、單腳站立的平衡。
(四)滾翻類:墊上直體滾動、團身前后滾動;前滾翻成坐撐。
(五)支撐類:坐位體前屈、跪式仰臥、墊上俯臥、仰臥挺髖。
(六)懸垂類:懸垂提踵、懸垂收腹舉腿。
(七)攀爬類:手腳著地的仰臥爬行、單膝跪地的舉腿爬行、雙膝跪地支撐或膝蓋不跪地的俯臥爬行。
(八)組合類:坐位體前屈→挺髖;蹲立→立位體前屈;前滾翻成直腿坐→坐位體前屈→縱叉;攀越一定高度的橫跳箱→俯臥爬行5m。
二、部分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學練方法
(一)稍息、立正。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再將學生分成9~10人一組,站立于課桌之間或教室內的空位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
(二)廣播操《希望風帆》(以“預備節”為例)。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將學生分成9~10人一組,站立于課桌之間以及教室內的空位上,在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或組長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2)。教師需及時提示學生動作要標準、精神要飽滿。
(三)雙膝跪式平衡。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每張課桌上放置一塊體操墊。將學生分成9~10人一組,同桌兩人為一小組,一人站立于課桌之間準備保護與幫助,另一人在體操墊上支撐,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3)。教師需注意提示學生不塌腰,腳背繃直。
(四)坐位體前屈。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每張課桌上放置一塊體操墊。同桌兩人為一組,一人站立于課桌之間準備保護與幫助,另一人在體操墊上坐撐,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4)。
(五)跪式仰臥。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每張課桌上放置一塊體操墊。同桌兩人為一小組,一人站立于課桌之間準備保護與幫助,另一人在體操墊上成跪姿,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同伴的保護下進行練習。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5)。
(六)懸垂提踵。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課桌椅搬至教室兩邊的墻壁靠攏,留出中間較大的空間進行練習。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站立于教室中間的較大空位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一人在另外兩人的器械(體操棒)幫助下進行懸垂提踵練習。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6)。
(七)墊上原地俯臥爬行。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課桌上放置一塊體操墊。同桌兩人為一小組,一人俯臥在體操墊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同伴的保護下練習(圖7)。根據教師口令指揮,兩人一組輪換在墊子上進行原地兩腿交替俯臥爬行的練習。
(八)蹲立→立位體前屈。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將學生分成9~10人一組,站立于課桌之間或教室內的空位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8)。立位體前屈時教師注意提醒學生雙膝伸直,盡量雙手觸地。
(九)隊列練習(向左看齊)。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以班級的座位分組將學生分成5~6列橫排,站立于課桌之間以及教室內的空位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練習(圖9)。
(十)廣播操《希望風帆》(以“擴胸運動”為例)。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將學生分成10~15人一組,站立于課桌之間以及教室內的空位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0)。
(十一)單膝跪式平衡。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每張課桌上放置一塊體操墊。同桌兩人為一組,一人站立于課桌之間準備保護與幫助,另一人在體操墊上支撐,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1)。
(十二)墊上直體滾動。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課桌椅搬至教室兩邊的墻壁處靠攏,留出中間較大的空間進行練習。再將學生分成10~12人一組,站立于教室中間的較大空位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小組按順序在墊上進行直體滾動,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2)。
(十三)仰臥挺髖。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座椅收起,置于課桌下方,課桌上放置1塊體操墊。同桌兩人為一小組,一人站立于課桌之間準備保護與幫助,另一人仰臥在體操墊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同伴的保護下練習。根據教師的口令指揮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3)。練習時可根據學生能力,讓學生嘗試無支撐挺髖。保護者要提示完成者動作的規格。
(十四)握杠收腹舉腿。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課桌椅搬至教室兩邊的墻壁處靠攏,留出中間較大的空間進行練習。再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站立于教室中間的較大空位上,聽清教師的講解,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一人在另外2人的體操棒幫助下練習掛臂,練習者后方站立1名學生保護與幫助。練習時注意指導學生進行正手及反手的交替練習(圖14)。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
(十五)凳上爬行。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10~14張凳子縱隊排列,每兩張凳子緊貼并列放好并在凳子上放置體操墊,學生在教室的空位處站立,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6~8人一組輪流在凳子上進行手腳并用的爬行練習。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5)。
(十六)坐位體前屈→挺髖。練習前,教師組織學生將課桌椅搬至教室兩邊的墻壁處靠攏,留出中間較大的空間擺放9~12張體操墊進行練習。再將學生分組,每人一塊體操墊,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在教師的口令指揮下進行分組輪換練習(圖16)。
三、參考案例:二年級“單膝跪式平衡”教學設計(片斷)
(一)學習內容:單膝跪式平衡。
(二)學習目標:80%~90%的學生能熟練掌握單膝跪式平衡的動作方法,且動作穩定,提高腹部、腰背部及手臂力量。
(三)教學重點:肘關節伸直,保持平衡。
(四)教學難點:動作輕松,不塌腰,且動作姿態優美。
(五)課前準備:體操墊20~24塊,攝像機(照相機)1臺,多媒體展臺1套。
(六)教學組織過程:1.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準備活動,同桌兩人為一組,一人跪撐在體操墊上,一人保護與幫助。2.教師進行動作的講解與示范,并提出練習的注意事項及安全要求。3.教師指導學生分組練習單膝跪式平衡的動作并巡回指導糾錯。4.教師指導幫助一名學生進行單膝跪式平衡完整動作的練習,并用攝像機(照相機)拍下視頻(圖片)進行動作進一步的講解。5.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并巡回指導。6.教師組織2~3名學生進行完整動作的展示,提出分組練習時另一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動作幫助。7.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輪換練習,指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8.師生共同總結本次課的學習情況,教師提出下次課的練習要求和注意事項,并布置課外的練習作業:單膝跪式平衡20s×4(5)組。
(七)評價重點:跪撐者右(左)腿伸直向后抬起并制動,與身體成一條直線,保護者幫助其膝蓋伸直,腳背繃起。(此案例由南京市江寧區竹山小學劉清老師提供,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