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武
轉眼間,2018年已過中期,中國股市仍然在艱難中維持前行。經歷了2015年那場刻骨銘心的“股災”,以及市場這幾年的調整,很多投資者可以說損失慘重。而從“去杠桿”到“救市”,從題材炒作到價值投資,投資風格的轉換讓很多投資者找不到方向,幾輪較大的調整之后,市場的投資理念其實正在不斷的成長和變化。7月,上證指數最低曾下探2691.02點,反觀美國道瓊斯指數在金融危機后一度沖到歷史最高26000點附近。目前A股市場很多股票都到了歷史最低位,國務院常務會議、央行、財稅政策等國家政策也都在持續調整中,但在筆者看來,當前A股市場風險尚未釋放完畢,除非政策面上有重大變化,中期調整仍在進行之時。
在筆者看來,當前A股市場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長期不確定性。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每當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被威脅時,其出手從來都是毫不留情。3月22日,因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中國商品征收500億美元關稅,并實施投資限制”,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3月23日,A股兩市遭到重創,三大股指暴跌均超3%,逾3000只股下跌,整個市場一直調整到7月份才短期止跌。目前雖然貿易戰第一階段暫告段落,包括美國已經實施的340億,正在聽證的160億,進一步的2000億,“嘴炮”的5000億,但未來影響和進程仍值得警惕。在筆者看來,對于貿易戰,當下只是開始,還未開始深入。如果爭端進一步發酵,那么對下半年外需仍可能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目前貿易戰對股市的影響尚未完全釋放。
二是“去杠桿”政策是中期的不確定性。“開弓沒有回頭箭”,杠桿是懸在中國經濟和股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些企業債、城投債和股權質押等,一旦達到臨界點,隨時都可能釋放不確定性風險,而提前排除其風險,正是“去杠桿”的合理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壓制房地產和信用融資,或將引發下半年中國經濟存的下行壓力。對于股市來說,會造成資金面的緊張,壓制未來的行情。而企業發債不順時,加大新股發行和CDR政策,又給股市增添了不確定性。
三是個股的“黑天鵝”事件帶來的短期不確定性。近期的長生生物“假疫苗事件”,無疑是弱市行情中常見的黑天鵝!“假疫苗”事件持續發酵,長生生物股票連續7個一字跌停板之后,于7月25日停牌一天,26日復牌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長生”。此外,長生生物董事長等15人,已被長春新區公安分局依法刑拘。長生生物的股價頹勢難改,并將面臨退市風險,無論長生生物退市還是持續跌停,投資者都將兇多吉少。機構扎堆的醫藥板塊,也被帶下了神壇。前有中興通訊,今有長生生物,都已影響到了投資者的信心。
雖然目前A股面臨的問題不少,但是管理層也看到了經濟上的問題,近期利好政策頻頻出現,給市場再次燃起了希望,短期迎來機遇期。筆者對于目前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想從三個方面來談,首先,政策面已開始轉暖。面對各種不利因素,上半年我國GDP仍取得了6.8%的增長,且政策面已開始更加積極,前段時間有定向降準,近期國常會又要求: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同時央行單日5020億MLF的操作,為史上最大。加上資管新規補充通知和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的調整,這都代表政策已經從寬貨幣轉向寬信用。如果說之前市場因恐懼過于嚴厲的“去杠桿”帶來債務違約等風險,那么現在市場的風險偏好得到明顯的緩解,將支持一定的反彈行情。
其次,當前市場的估值已具優勢。上半年,外國來華證券投資跨境資金凈流入同比增長2倍。截至7月24日,近六個月北上資金凈流入為1482.95億元。可以看到,市場越跌,外資反而加速入場,這就要判斷估值是不是便宜了。同時,一二級市場價格已現“倒掛”。例如,7月6日,中小板上市公司華夏航空盤中股價最低跌至25.90元/股,這一價格與此前PE機構的入股價出現明顯倒掛,兩年前的2016年5月至6月期間,公司曾進行過股權轉讓,新增8名股東,彼時的入股價為33.75元/股。這意味著,兩年前Pre-IPO入股的機構,按照二級市場股價低點25.90元/股計算,賬面虧損23%,以現價計算,也虧損將近20%。華夏航空這種股價“倒掛”的現象,說明A股市場已處在價值區間。
最后,中國作為一個大經濟體,消費行業和科技行業中的個股機會就層出不窮。中國的消費市場是一個特別大的領域,尤其隨著國內經濟轉型的深入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導致消費需求上升。在筆者看來,在今年市場跌跌不休的時候,外資還在一個勁地往里進,說明外資還是看好中國巨大的消費體量,希望搭上中國消費升級的“順風車”,選出能做出優質產品的優秀企業。此外,科技龍頭也值得關注,中興通訊事件已經讓我們認識到在芯片領域,中外差距巨大。當前國家層面已表態,芯片作為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必須自主可控。當然只有真正的頭部科技公司才能最終勝出,尋找真東西還需火眼金睛才行,對偽科技公司必須有所警惕??萍脊墒恰皦簟?,消費股是“飯”,都具有一定的機會,未來的A股一定會走這種中國式價值投資的道路。
具體操作上,建議投資者在當前市場上,要多一分清醒,總體仍需保持謹慎態度。在當前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時期,A股的階段性機會肯定會有,如板塊個股行情、反彈行情等,但適當控制倉位,才是當下比較好的投資策略。(本文作者系青島大摩證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文中所涉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