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上市公司炒股,也就是買賣二級市場股票,已經不是A股市場的頭一遭。雖然說這是上市公司對外投資的權力,有時也是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一種手段,但如果投資比例過大,甚至沉迷于通過炒作賺快錢,那對上市公司的長期發展將會產生負面影響。除了不務正業會影響核心業務的競爭力之外,股市起起伏伏也會造成業績的大起大落,進一步放大股市波動的風險。從去年雅戈爾業績驟降,到近期上海萊士半年報巨虧,都和股市投資有關,將上市公司炒股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已經迫在眉睫。
從2016年16.13億元的凈利潤,到2017年下滑到8.36億元,再到今年中報預虧6.61億~8.73億元,血制品龍頭上海萊士的業績出現大起大落,原因只和“炒股”兩字有關。而就在前幾年,炒股收益還一度是上海萊士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被譽為“股神”;如今被打回原形,只要二級市場上有風吹草動,從“股神”到“韭菜”也并不遙遠。除了上海萊士之外,蘭州黃河中報預虧也和炒股有關,弘業股份也公告上半年炒股虧損620萬元,拖累中報表現。而更為市場熟知的則是服裝業巨頭雅戈爾,近年來持續在股市上搏殺,甚至從A股炒到了港股,但2017年報凈利潤大減九成,正和投資港股中信股份被深套有關。
伴隨著炒股帶來的業績波動,二級市場上的股價也會放大波動,上海萊士雖然因為停牌暫避風頭,但如果復牌之后沒有其它利好對沖,相信股價免不了面對一番沖擊。如果上市公司把過多精力放在炒股上面,雖然牛市的時候賺錢的可能性不小,但熊市也很難獨善其身,長期下來反而會分散對主業投入的精力,造成核心競爭力的空洞化,甚至可能因為炒股受損而帶來財務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喜好炒股的公司,除了要關注其基本面之外,也要花費精力去研究其炒股本領,甚至帶有“押寶”的意味,這對樹立價值投資的風氣并不是一件好事。
上市公司各有自身的主業,某些金融業公司如證券、信托等,投資股票就是其主業之一,也有相應的投資團隊配套,這種情況下炒股還算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從事制造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產業的,本身并沒有專業團隊操作,參與股市的風險就會被放大。
當然,筆者并不是一概否定上市公司投資股票的行為,畢竟二級市場的股票代表的也是一家公司的股權,如果有投資價值的話,上市公司參與也是一種價值投資。但這樣的投資并不能和單純的炒股劃上等號,而是應當視為利用股市進行并購的一種手段。二者的區別,就在于所投資的標的,是否與投資方是同一主業,或者有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如海螺水泥多次舉牌水泥股,在推動二級市場價值發現的同時,也讓自身取得不俗的收益,這樣的收益正是構建在主業的基礎上。而永輝超市舉牌中百集團、大北農舉牌荃銀高科、格力電器舉牌海立股份等,都是圍繞上下游產業鏈的布局,攸關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做大做強,這才是上市公司參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的真正意義所在。
雖然有人認為,“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前身也是一家紡織公司,后來才轉型為以投資為主業,在二級市場上炒股也成功實現蛻變,A股為什么不能出現這樣的公司?筆者認為二者不能簡單劃等號,因為是先有巴菲特的出色投資,他才有資金去收購伯克希爾,對其進行改造,成為投資界的旗艦。而目前炒股的國內上市公司,顯然還沒有巴菲特那樣的投資大師來參與改造?;蛘呤菚r間沉淀還不夠,但巴菲特全世界也只有一個,優秀的投資人才屈指可數,上市公司復制伯克希爾的傳奇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除去和主業有關的“炒股”之外,單純為了盈利而在二級市場上炒股,對上市公司長期來說并沒有太多好處,反而會造成更多的不確定和風險,最終讓散戶股東買單的可能性極大,容易制造新的不公平。因此,對于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行為,應當有更多的細則予以規范,投資非主業以外的公司,需要嚴格控制投資資金,且不能影響公司主業運營所需的資金,特別不能出現一邊有錢炒股,一邊哭窮再融資的情況出現,讓資金實實在在應用在實體經濟的投資中。對于那些現金流充沛的上市公司,也應當盡量引導其用這部分資金回饋股東,而不是盲目對外投資。加大分紅比例,或者回購股票注銷,都比在二級市場上搏殺,能讓股東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