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妍?文雪巍?秦秀媛?呂品
隨著電子商務交易額持續高速增長,與之相關的物流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急需電子商務物流人才。電子商務物流是集計算機科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法學和現代物流為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人才培養上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不僅需要在理論上掌握計算機技術和商務技術,同時更注重在網絡上的商務實踐。但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財力現狀難以保證充裕的投入,實踐教學設備不夠完善,或者是沒有和區域企業合作辦學,使得學生缺乏足夠的實際操作培訓,實踐環節跟不上,無法滿足物流知識面寬、實踐性強的要求。培養的畢業生的實際業務水平與電子商務物流行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
一、校企深度融合模式探索
(一)以融合為主線,創新物流人才培養機制
將企業資源引入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改革創新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組織、教學評估、實踐環境、師資團隊等內容。最終構建面向于物流終身職業教育,使企業有人可用、學校能夠達到培養目標,采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大數據等技術,建設具有貫通線上線下教學、自適應學習、服務企業、服務學校等特點的物流人才培養支撐體系,構建物流人才培養的生態圈,創新培養模式。
(二)以學生為中心,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
以反映企業崗位設置、提高崗位能力為目標,通過調研大量物流企業,將物流產業細分。通過對能力單元的分析,以物流企業崗位核心能力為要求,對行業方向、崗位序列、崗位層級進行劃分。將物流按照行業方向不同劃分為倉儲、運輸、國際貨代、供應鏈四個方向。每個方向根據職業發展道路不同劃分為七個層級,即客服、營銷、質控、操作、方案規劃與設計、保險與法律事務、信息系統應用。同時,對物流崗位能力標準進行設計,真實反映企業崗位設置及能力需求。
(三)保證教學質量:多元化評價體系
保證評價指標的多元化,需要從評價主體、評價方法、內容需求、平臺功能需求、評分標準等方面對對每項評價指標進行設計。評價的目標要將學生個體在本身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考慮進去,注重學生體驗的多元化的學習過程,將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習情境和問題導向的設計,提高教學的真實性,盡量用科學化、系統化、多元評價指標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以高端就業為導向,提升物流人才職業能力
物流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物流從業者的能力需求變化也與之前不盡相同。但現行的人才培養標準、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等卻滯后于需求的變化,致使在物流人才職業能力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應當從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出發,結合物流崗位需求,基于物流資歷架構,聯合企業與院校共同推進物流專業的一體化建設和校企深度融合,使院校在招生與培養過程中從企業崗位需求出發,全程引入企業導師、企業培訓體系、創新創業培訓體系、職業素養培訓資源、企業崗位認證等內容,增強物流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高端就業。
二、構建電子商務物流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在構建協同創新實踐平臺上,國外有多方面的改革與嘗試。日本高校與企業聯合開展研究活動,大學的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技術、產品為企業所用。美國成立了產業/大學合作研究中心,通過大學與產業協同創新,提升國家技術競爭力。通過加強州政府、大學與產業部門之間的協同創新能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在國內,江蘇大學面向社會需求和地方需求,把協同創新組織建立在區域經濟發展前沿,面向行業需求,在國家重點發展的現代裝備與先進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等領域與行業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面向企業需求,構建校企合作聯合體實現技術轉移快速對接。東南大學探索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有效機制,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走出校門,主動適應企業,與各方面協同創新培養人才。北京交通大學“政產學研用”五個環節在產業鏈中銜接密切,結合學校優勢和國家重大需求,聯系行業企業,協同創新帶動人才培養及培養模式創新。南京工業大學瞄準產業需求,注重應用研究。搭建“創意、創新、創業”三創平臺,吸引企業進校建研發中心,多渠道與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河北大學利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加強校內外組織聯合攻關,組建大團隊,解決大問題,催生大成果。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做法上,分析了部分高校結合自身優勢,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行業、區域發展需要,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協同的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積極探索協同與合作的多元化模式。以高校創新能力提升為出發點,立足學科發展、區域發展、產業發展,探討高校協同創新平臺的內涵和功能、構建的原則、運行機理、組織機構及制度體系。打造信息與管理類專業群,依托高校的優勢學科群,與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協同創新的有機整體,解決地方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學問題。在開展政產學研用合作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協同創新模式與機制等方面的經驗與做法,推進地方政府、行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用人單位的深度合作。(作者單位為黑龍江財經學院)
中國物流學會研究項目“基于校企融合物流人才網絡學習平臺設計”(課題編號:2018CSLKT3-203);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互聯網+背景下農商技能型人才雙元培育改革研究”(編號GBD131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