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
高職財經類專業主要包括會計、金融、國際貿易、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用人單位對這類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操作能力上要求較高,因此,加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財經技術應用能力尤為重要。
一、加強實踐教學是高職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可見,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
二、高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調研
為了更客觀地了解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現狀,本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的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96份(其中有效問卷285份),有效率為95%,調查過程比較規范,調查結果可信度較高。通過相關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期望值非常高,97.54%的學生認為開展實踐教學非常必要,但是,當問到“實踐教學對提高你的實操能力是否有幫助時”,26.67%的學生回答“沒有幫助”,62.81%的學生回答“有一定幫助”,只有10.52%的學生回答“有很大幫助”。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心里對實踐教學效果的期望與現實效果的差距十分明顯。
(二)實踐教學項目單一
調查結果顯示,70.88%的學生認為實訓項目對實踐教學效果有影響,而56.84%的學生對本專業實踐教學的實訓項目不滿意。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項目單一、設計簡單,學生容易產生倦怠心理,導致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較差,也不能滿足財經類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的要求。
(三)實踐教學崗位孤立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61.63%的學生認為各個實訓崗位孤立,44.21%的學生認為各次實訓之間沒有聯系。在經濟生活中,財經類各專業密切相關,實際工作中各崗位之間相互關聯。而目前,高職院校財經類各專業的實訓內容主要圍繞本專業安排,不能模擬企業真實經營,將涉及到的相關行業與其他相關崗位的業務進行綜合選取、有機串聯,難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崗位協同意識,無法形成全面的、立體化的職業能力。
(四)實踐教學相對封閉
調查結果顯示,46.32%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與企業之間沒有聯系,僅有8.77%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學與企業聯系密切。這說明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在實踐教學的實施途徑上,行業、企業的作用發揮不夠,因而實踐教學項目缺乏生產性,與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存在較大的距離,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三、高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問題解決思路分析
(一)開展跨專業綜合實訓
當前,財經人才不僅需要有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復合型知識,僅靠一個單獨專特的培養,已經不能滿足財經類專業人才發展的需要。跨專業綜合實訓是把會計、金融、國際貿易、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實訓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在相應軟件支撐平臺輔助下,打破工作崗位界限,為不同專業學生提供多專業對應崗位的項目實訓。讓學生進行多角色的企業經營和管理體驗,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不僅學到更多、更豐富、更全面的綜合知識,具備更為全面的實操能力,還能夠準確把握財經行業的新變化,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適應行業崗位的需求。
(二)開展仿真性實訓
財經類專業由于學科特點,校內實訓大都采用“電腦+軟件”方式,沒有條件進行仿真性實訓。模擬實訓雖然也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模擬操作畢竟是模擬操作,學生不論是從心理壓力上還是忠實程度上都無法達到真實操作環境下的訓練效果。學院可以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使實訓內容盡量貼近企業實際,應用虛擬化接入技術,解決當前實訓教學封閉、脫離企業真實業務需要的問題,實現仿真實訓資源的整合、開放與共享。(作者單位為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